多次登冰晶顶的爬山者:“小小某山,拿捏”心态不可取,经常遇变天,石海下撤最危险

发布时间:2024-10-25 01:30  浏览量:14

近日,西安市鄠邑区应急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10月19日下午有4人被困秦岭冰晶顶,经全力搜救,2人安全下山,另外2人被发现时因失温已无生命体征。

据媒体证实,遇难的两人是一对年轻情侣,遗体被救援队运送下山。事件亲历者表示,冒雨夜爬冰晶顶是为了看日出、云海,隐约记得遇难那对情侣穿的是普通运动鞋、长裤和稍微厚点的春秋外套,途中因天气突变,不幸在下山时遇险。

公开资料显示,冰晶顶位于西安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处的冰河翠景区与太平森林公园交界处,海拔3015米,为太白山以东秦岭最高峰。冰晶顶的平均温度远低于城市,每年11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山顶积雪不化,阴坡的雪可以保存至4月中下旬。

去年10月,为切实加强冰晶顶等秦岭核心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人为活动对核心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效避免因非法穿越导致的人员失踪、失温等伤亡事故,西安市鄠邑区曾发布《关于遵守秦岭地区穿越登山活动管理规定的通告》。

秦岭之巅。图/受访者提供

10月23日,九派新闻联系到一位多次登上冰晶顶的户外登山爱好者杨溜溜(化名),他介绍,冰晶顶的难度在户外攀登五行山(即太行山脉)里排名前列,想要抵达需要先穿越机耕路、河道、石块形成的沟道、箭竹林、原始冷杉林、草甸、落叶松林以及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海,基本包含了秦岭山脉所有可见的地形,且基本上一路都在拔高,单趟累计拔高约1500米,平均每公里拔高的幅度都超过200米,如果起风变天,周边没有任何遮挡山体,冰晶顶就是一个巨大的风口。

他曾在登冰晶顶时因天气突变、大雾四起而迷路、偏离正确路径;也曾在遇到大风天气时,队友因不听劝、没有带够保暖衣物,处在失温边缘;还曾独自一人登冰晶顶时,在草甸垭口想要用手机记录雪落冰霜的美景,却被大风吹得站不稳,刚把手套摘下来,短短二十几秒内就没有知觉、直接麻木了。

他建议,想要“入坑”户外登山的新手可以以安全为主,先从简单路线开始,不应盲目挑战野山。“我们应正视户外运动的风险,不可麻痹大意,造成不可挽回的危险,切勿好高骛远式爬山,切勿内卷攀比式爬山,切勿自大拿捏式爬山,更不可盲目推崇、盲目宣传、误导他人。爬山的终点不是登顶,而是安全回家。”

【1】新手登顶普遍用时6小时

九派新闻:你是专业的徒步登山者吗,登上过几次冰晶顶?

杨溜溜:我2018年开始接触户外登山,次年正式“入坑”,至今已有六七年,不过我只能算是秦岭这边的户外登山爱好者,谈不上专业。我从野线上冰晶顶有十六七次了,其中包括走穿越线路过的,从景区正常徒步登顶冰晶顶也有多次。

九派新闻:怎样才能登上冰晶顶,难度有多大?

杨溜溜:从野线出发,起点在鄠邑区营盘沟终南山庄,而后要走过一段大约2.2公里的林场土石路(包含河道),接着进入营盘沟内一大段由河道、石块构成的河沟道,其间一直属于拔高状态。

如果这段河沟道在夏季突降大雨,会出现河水泛滥、湍急的情况,给下撤造成一定困难,在冬季则被冰雪覆盖,如果没有提前准备好冰爪等装备,会难以行走,容易踩滑、扭伤。所以这一段路算是登顶冰晶顶的第一关难点。

通过这段满是石块的河沟道后,就来到了被户外人称作是“秦岭神树”的打卡点,沿此处继续出发、一路拔高,经过一小段箭竹林就会到达曙光救援队放置的位于大约4公里处的5003救援点,再走500米便是5004救援点。

紧接着需要下一处比较危险、难行的下坡路段,一路穿行后会来到一个原本作为临时避难所的小木屋打卡点(如今已经不存在),穿过最后一小段箭竹林,便会看到原始森林冷杉林,这也是登顶冰晶顶路上的精华美景,比较漂亮。

再经过土坡、石海就会来到位于约5公里300米处的5006救援点,随后继续上行、拔高,穿行冷杉林、经过一小片草甸石海和落叶松林,最终抵达位于7公里处的秦岭之巅冰晶顶。

冰晶顶的难度在户外攀登五行山(即太行山脉)里排名前列,因为它是太白山以东秦岭最高峰,海拔有3015米,如果起风变天,周边没有任何遮挡山体,冰晶顶就是一个巨大的风口。

想要最终抵达还需要先穿越机耕路、河道、石块形成的沟道、箭竹林、原始冷杉林、草甸、落叶松林以及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海,基本包含了秦岭山脉所有可见的地形,且基本上一路都在拔高,单趟累计拔高约1500米,平均每公里拔高的幅度都超过200米,属于难度较高的穿越路线。

冰晶顶。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登顶一次冰晶顶耗时多久?白天攀登与夜爬有什么区别?

杨溜溜:驴友与普通登山者的体能、装备差距较大,经常爬山的驴友一般用时4小时,体能更强的则用时更短,大约3个半小时。就我之前带新手爬冰晶顶的经验来看,他们普遍登顶用时都在6小时左右。

每个人的体质和体能不同,抗冷能力也不同,有的因为海拔高还会出现高原反应,所以一定要对自己有准确的认知,不能轻信社交平台上博主分享的攻略上说的“登顶要花几个小时、爬上去很轻松”。

我白天和晚上都爬上去过冰晶顶,白天攀爬比较舒适,一般赶早不赶晚,早早出发后,天是越走越亮的,也能预留充足时间在天黑前下山。我一般会在早上5时从市区出发,赶在6时许抵达登山口,而后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如提前吃少量的食物以保证身体能量,避免在登山途中出现低血糖等不适状况;或是热身避免中途抽筋。

我基本会赶在中午12时前登顶,这样用餐休息后可以一路边欣赏美景、边慢慢下撤,可以选择原路返回下山,也可以走环形穿越从景区下撤。

夜爬则一定要对时间有明确规划,根据自身的体能和经验大概评估登顶时长,减去预估用时后还要提前最多半小时从登山口出发,就能刚好赶上日出。

这样既可以预留一定时间以免遭遇突发情况,也能避免在山顶长时间停留导致失温。运动过程中,人体会产生热量,当时会感到热,但一旦停止运动、身体静止下来,体温便会迅速下降,感到十分寒冷,在徒步过程中将时间把控得当,才能大大降低风险。

【2】冰晶顶气温比市区低13℃

九派新闻:登冰晶顶有哪些风险?

杨溜溜: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西安市的海拔基本在360米-400米之间,事发当日,天气预报显示气温10℃左右,冰晶顶的海拔在3015米,比市区的海拔高出2300米左右,也就是说当晚冰晶顶的气温比市区温度低13℃左右,已处于零下。

海拔越高、天气越容易变化,天气预报也只能当作参考,因为山上可能随时变天。可能市区和山底是晴天,但登山途中却突然刮风、起雾,夏季突降暴雨、冬季突降大雪等。

我经常在冰晶顶遇到变天的情况,一会云开日出,一会风来雾起,尤其在下撤穿越石海,夏季天气突变时,容易淋湿导致失温,起雾、能见度低则容易迷路,冬季冰雪覆盖的情况下本来就容易滑落、摔伤或扭伤腿,再起雾则更难以辨认路径,石海几乎是下撤时风险最大的地方。

石海。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你有遇到过比较危险的时候吗?

杨溜溜:我一般都会选择连续几个大晴天其中的一天出行,这样能够有效规避危险天气,但也有遇到过几次比较危险的时候。

有一次是和同伴一起想从跑马梁去往兵马营草甸、穿越冰晶顶,一些常规的穿越路线路痕迹明显,但从兵马营穿越冰晶顶则不同,这边走的人少,基本没有路的痕迹,很容易迷路。

当时是冬季,在跑马梁还是大晴天,结果刚从兵马营草甸去冰晶顶时,天气突变、大雾四起,能见度只有几米,周边也没有参照物,和同伴说话都得大声喊,甚至还不一定听得见,因为都被风声盖住了。

因为迷路,感官和直觉告诉我已经偏离了正确路径,于是我们立刻停止步伐,寻找正确方向。

当时同行的两人需要短暂休息,我便自己去找路,结果刚走出去就看不到他俩的身影了,待我走了几十米,按照提前下载好的离线地图回到正确轨迹上,并找准前行的方向后,已看不清返回的路了,我向同伴大喊,他们也听不到。

虽然带了足够应对恶劣天气的衣物和装备,但我很担心他们会移动位置,导致大家分散,他们没有经验、最终没法走出去。好在地上还有找路时踩的些许脚印,冷静下来后顺着脚印,最终找到了他们。

那次真是完全依靠我提前加载好的轨迹地图,才得以一起安全出去。不过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过多依赖轨迹地图,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认知,因为轨迹地图在磁场干扰及大风的环境影响下,所处位置会出现定位偏离或不准的情况,所以户外登山一定要准备充分,切不可贸然去同行队友都没走过的地方。

还有一次是冬季,我在网上认识一群新手,都没有去过冰晶顶,不敢贸然前行,我答应免费带他们去一次,一行大概是11个人。

早上进山前是大晴天,我当时还说“今天天气不错,可以看到云海和其他美景”,登到半山腰时确实看到了云海,但云层太低也不是好事,容易起雾,果然越往上走天气越不对劲,一会晴一会雾,登顶后还遇上大雾大风。

当时风刮得人身体迅速降温,大家都把所有保暖衣物穿上了,不过即便我出发前千叮咛万嘱咐,也还有队友不听劝、没有带够保暖衣物,已经在失温边缘。我便和几位男队友把自己的防寒衣物给了其中两位女生。最后好在我们带了炉子烧热水、做饭,及时喝了热水、吃了热饭后,体温回得很快。

另有一次是我一个人在冰晶顶的草甸垭口,那时是10月份,山底下还是一副天暖气清的景象,但冰晶顶上已是天寒地冻,雪落冰霜挂满了枝头,真的特别美,当时我想记录下来。但垭口是一个大风口,风吹得人都站不稳,我刚把手套摘下来想掏出手机拍视频,短短二十几秒,手指就完全不听使唤,根本感觉不到自己拿着手机。最后是靠意志力把手机装进口袋,又赶紧把手塞进衣服里,才慢慢恢复知觉。

【3】爬山的终点是安全回家

九派新闻:户外登山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杨溜溜:首先一定不能大意,以“小小某山,拿捏!”的心态出行,每次都应该充分了解、计划、评估、准备后,才可出行。

不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外出登山或户外徒步,我们背包里必备的装备有雨衣、光源、保温毯、火种,吸水生活用的卫生巾、防寒保暖衣物及应急压缩饼干,条件好的还会准备卫星通信电话、对讲机等设备,并提前下载好离线地图、周边路口的轨迹等等,真的是以万全的准备应对万分之一的风险。

至于衣物,在登山途中要学会“穿衣热减冷加”的原则,不能盲目与天气硬扛,要及时加减,也能有效预防失温,切不可穿日常的普通春秋冬衣物及棉制贴身衣物,以免出现无法排汗、导致失温的情况。

夏季可以穿户外版本的速干T恤、防晒衣、速干冲锋裤,戴防晒帽、偏光遮阳镜、防晒面巾等,避免眼部及身体皮肤被紫外线晒伤,同时背包里也要常备雨衣、冲锋衣、保暖衣物如轻薄羽绒或抓绒衣等。

在秦岭,冬季的正常穿着是保暖速干的打底内衣,可有效排汗、防止失温,常备抓绒衣、羽绒服、冲锋衣裤、抓绒裤等常穿衣物,可根据自身对天气温度的感知去加减,此外可配备防水的加绒手套、厚的面巾帽子等等,以有效避免冻伤。

户外爬山时还应尽量选择登山鞋,以保护脚踝、避免扭伤,同时防止在上下坡时打滑摔倒,涉水过河时也能够防水,以免脚部被水打湿、导致磨伤、起水泡,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脚趾冻伤的风险,所以要时刻保持脚部干爽,可以多备几双户外运动袜,冬季则穿羊毛袜及防水袜。

九派新闻:户外登山六七年来,有没有什么感受或建议可以分享?

杨溜溜:最开始时是新手,全凭着一身劲爬山,后来慢慢地爱上了爬山,又逐渐学会、懂得如何爬山,到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那种疯狂爬山的冲动了,也可能与近几年户外事故时有发生有关,导致自己“越爬越胆小,越爬越害怕”。

不过爬山确实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收获了好的身体,短暂忘却生活与工作的压力,身心得到放松,体会到了城市中无法得到的快乐,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交到不少朋友,感受到大家互相帮助、鼓励的正向能量。

然而近两年,出现了“伪驴友”(散步式登山者)群体和特种兵式爬山,要么手提塑料袋、拿一瓶水、带个自热锅,要么不带任何应急装备,只带拍照打卡的设备就出发了,丝毫不考虑安全问题,甚至还把垃圾丢在山里。

一定要重视携带基础“保命”装备,切勿有侥幸心理,我常说的一句话是“装备回回背出去,一次出去不背,等于回回白背”,应该次次出门都带全,以免遇到恶劣天气无法应对。出行前还应该对此行的目的地有充分的了解、认知及研究,提前加载、下载好出行的轨迹地图,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真心呼吁大家爱护环境、带走垃圾,乱丢垃圾不仅会影响自然环境,也会让山里的野生动物误食。

建议想要“入坑”户外登山的新手以安全为主,先从简单路线开始,不应盲目挑战野山。比如可以从景区山入门、锻炼体能,而后慢慢探索户外相对简单的短途野线去开拓自己,待心肺功能与体能适应的能力增强后,再逐步增加难度。

户外登山不光要有强大的体能,更要有正确判断的能力。新手出行一定要和有经验的山友同行,切勿一群新手结伴出行,以免出现问题后大家都没有应对突发问题的决策能力,这也是最容易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冰晶顶。图/受访者提供

我们应正视户外运动的风险,不可麻痹大意,造成不可挽回的危险,切勿好高骛远式爬山,切勿内卷攀比式爬山,切勿自大拿捏式爬山,更不可盲目推崇、盲目宣传、误导他人。

要知道不是我们拿捏了某山,而是大自然接纳了我们,我们从未有战胜大自然的能力,也不可能战胜大自然,一定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爬山的终点不是登顶,而是安全回家。

九派新闻记者 代梦颖

编辑 辜子旋 武菲菲

【爆料】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