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先生”性格突变 竟拿鞋当尿壶 福州医生巧施介入术

发布时间:2024-10-25 21:01  浏览量:18

本该流向“人体解毒工厂”——肝脏的血液,如果被“截流盗取”,直接进入体循环,便会引发肝性脑病,后果不堪设想。

强叔(化名)就因患肝性脑病而性格大变,行为异常,每个月至少昏迷一次。2023年底,他求诊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介入科主任郭武华的团队,接受了介入治疗。接受治疗至今已约10个月,他的病情再未复发。

郭武华(右)团队在施行介入手术。

据了解,郭武华团队已通过介入治疗帮助了百余例肝性脑病患者,治疗病例数量居国内前列。

强叔今年57岁,性格温和,是大家眼里的“好好先生”。两年前,他性格突变,不仅常常莫名发脾气,随处小便,还拿着鞋子当尿壶。有时候清醒过来,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诊后,他被查出是酒精性肝硬化引起了肝性脑病。

原来,肝硬化导致强叔门静脉高压。高压之下,门静脉自发形成新生或异常小血管,分流降压(称为自发性门体分流),使得大量流往肝脏的门静脉血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

门静脉血直接来自胃肠脾脏,含有许多有害物质,正常要经过肝脏代谢解毒才能进入体循环。那些被分流后的血液带着毒素直接进入体循环,毒素一旦突破大脑屏障,便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肝性脑病。同时,肝脏血液减少,也进一步导致肝损伤。

去年底,强叔慕名找到郭武华团队,希望通过介入治疗解决反复昏迷的问题。

评估病情后,郭武华带领团队为强叔实施介入手术。医生将穿刺针从大腿根部的股静脉插入,找到“窃取”肝脏血流的自发性门体分流道,实施封堵。术后明显看到,血液重新回到肝脏。

术后次日,强叔整个人变了,不仅反应快,说话顺溜,也不再随处小便。手术至今已约10个月,强叔再也没昏迷过。

记者了解到,介入法治疗肝性脑病,在国内的肝病医生中知晓率还不高,而郭武华早从2015年就开始探索。

“最初,我们还分不清自发性门体分流是敌是友?认为它是门静脉的一个降压自救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反而是门静脉高压严重的标志。”郭武华介绍,肝性脑病的病因除了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各种类型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以及其他弥漫性肝病之外,与门体分流有关。研究发现,46%至70%的顽固性肝病脑病患者存在自发性门体分流。

郭武华想到,脑中毒若为血管分流导致,何不通过封堵异常血流来解决?

2016年,郭武华开始通过介入手术,为患者精准定位自发性门体分流的位置,并通过栓塞等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分流,以此治疗肝性脑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介入的方式不仅创伤小、费用低,而且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且,回流的血液增加了肝脏灌注,令一些患者肝脏体积增大,肝功能得到改善。”郭武华介绍。

多年来,郭武华带领团队,已通过介入治疗的方式治疗百余例肝性脑病患者。在该领域,无论研究成果、病人数量、技术水平,郭武华团队均名列国内前列。

“我们希望介入手术能带给大家一个新的治疗方向、一个新希望。”郭武华发现,自发性门体分流道栓塞术目前在业内知晓度不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促成这项技术纳入医学指南。“我想,如果治疗关口前移,该技术还能预防慢性肝性脑病发生。”他说。

郭武华提醒,肝性脑病是可逆性的神经异常,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和神经肌肉功能受损,严重时可能导致意识模糊、行为失常甚至昏迷。需要注意的是,伴有自发性门体分流的肝硬化患者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能患肝性脑病。因此,肝硬化患者要注意排查是否存在自发性门体分流,提前预防。

“肝性脑病易被误当作精神病。”郭武华提醒,特别是有肝病病史的患者,莫名出现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下降、语速缓慢,甚至性格突变、嗜睡以及持续昏迷的情况,并且在感冒等后,病情加重,要到专科医院排查肝性脑病。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肝性脑病均可通过介入手术治疗。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风险,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作出决定。(记者 陈丹 通讯员 林春梅/文 记者 石美祥/摄)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