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向耐克开战
发布时间:2024-11-02 01:54 浏览量:13
如果说篮球是耐克帝国的皇冠,那么现在的安踏,就要直指皇冠上的宝石。
等待了十年,安踏终于向耐克发起了正面冲锋。
9月28日,安踏把旗下球星凯利·欧文的签名鞋 (ANTA KAI 1 Speed) 正式摆上了全球两大体育用品零售商Foot Locker和DSG (Dick's Sporting Goods) 的货架。
这次发售,覆盖了美、加、英、法、意5个欧美主要国家的60家Foot Locker核心门店以及20家DSG门店,并且同步上架它们的电商平台。
更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和耐克深度绑定的Foot Locker,将会把安踏的球鞋,陈列在它的最核心的展示区:篮球文化空间HOME COURT之中。
这块地盘,原先是耐克、阿迪达斯、安德玛、彪马这些大牌的专属领域。
对安踏来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它不再只是与「耐克中国」打局部战争的小角色,而是一个真正能够踏上耐克腹地,向霸主发起挑战的超级品牌。
01 安踏的「独立团」
2014年,安踏创始人丁世忠接受媒体采访时,放出豪言:
「以前他们 (耐克与阿迪) 让我们睡不着觉,现在我们也要让他们睡不着。」
也就在这一年,安踏成立了品牌创立以来第一个独立事业部:篮球品类事业部。掌管这支独立团的团长名叫徐阳。
加入安踏之前,徐阳在4A广告公司工作,负责的客户就是安踏。后来,他被挖到了客户公司,担任品牌总监,一干就是8年。
《亮剑》告诉我们,一支部队的气质,是由它的首任指挥官所决定的。选择品牌营销出身的徐阳做这件事,集团高层的用意很明显:
篮球业务要成为整个集团 的门面,拉高安踏主品牌的价值,建立「专业」的运动形象。
之所以成立独立事业部,就是为了让团队可以有无限开火权,放胆试错。
徐阳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一个年轻的,处在上升势头中NBA球员作为代言人。
这件事的背景是,此前赞助了8年的CBA中职篮联赛,在2012年被李宁以5年20亿的价格横刀夺爱。
国内阵地失守,就得从NBA找回场子,偏偏此前签约的加内特、隆多和斯科拉,或是因为伤病,或是因为年龄,都开始进入职业生涯的下滑期。而李宁则是签下了风头正劲的德韦恩·韦德。
后来韦德之道系列球鞋有多成功,就不用我赘述了。
此消彼长,安踏必须找个分量足够的代言人镇场子。
徐阳看中的,是金州勇士队的克莱·汤普森。
此时的勇士,已经有了跻身一线强队的势头,克莱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但你要说这笔签约的量级能比得上当时的韦德,恐怕会被虎扑网友喷出心理阴影。
就在双方紧锣密鼓磋商合作之时,事情发生了变化。
2015年1月,对阵国王队的比赛里,克莱天神下凡,单节13投全中轰下37分,打破NBA单节得分记录。
徐阳当机立断,就这表现还讨价还价个啥?安踏忙不迭地送上一份6年长约,锁定了这位未来全明星。
后面就是一连串的惊喜。
签约后仅仅4个月,克莱就作为球队二当家,带领金州勇士队拿下NBA总冠军。
第二年,勇士单赛季拿下73胜9负的战绩,刷新单赛季胜场记录,克莱也跻身联盟顶级得分手行列。
2017年夏天,勇士重夺总冠军,克莱·汤普森更是在成都上演了一出360度转身扣篮不进,摔得四仰八叉的好戏。这段视频迅速攻占了中美两国的社交媒体,成为当年篮球圈最火热的热梗,为安踏带来了海量曝光。
2018年,勇士队达成4年3冠的成就,克莱以核心球员身份,成为勇士王朝不可或缺的基石。
签下克莱,就像买了一支涨势不断,还定期分红的股票,每隔一段时间,就能让安踏爆一波金币。
克莱的第一款个人签名鞋KT1,定价499元,帮助此前主力鞋款长期徘徊在200元上下的安踏突破了价格天花板,杀入中端篮球鞋的市场。
此后,克莱个人签名鞋无论是价格还是销量都一路走高。2018年,安踏篮球达成了400万双球鞋的销量成就,其中光是克莱的个人签名鞋款,销量就要接近百万。而KT系列的价格也一路来到899的水平。
安踏篮球事业部一度差点变成「克莱·汤普森事业部」。
签约克莱,这个神来之笔,让徐阳有底气去尝试一件当时还没有国内篮球品牌做过的事情。
2017年,安踏篮球启动了「要疯」全国12城巡回赛。
和职业联赛不同,「要疯」的定位是民间篮球高手的赛事。
为什么做这么个草根篮球比赛?这里的背景是,传统的篮球营销,所有品牌都更注重签职业球员,赞助职业赛事来扩大影响力。至于民间篮球,既没有品牌去挖掘,也没有哪个平台,给草根球员展示的空间。
但事实上,草根篮球爱好者其实也有自己的圈层,甚至也有不输职业球员的影响力。 在美国,就有And1这样,靠着街头篮球赛事起家的篮球品牌,以及辣酱、教授、骨头收集者这些具备一定商业影响力的街球好手。
对于想要塑造「专业」心智的安踏来说,这就是机会所在。
我们常说,运动市场是很特殊的。它并不遵循从低端到高端的逻辑,而是以入门和专业为区分。
那些带有明星光环的人气商品,往往是针对入门级消费者和大众市场的。
而真正有运动习惯,对自己有要求的消费者,通常不会跟着明星买装备,而是会盯着自己的教练,盯着那些民间高手,顶着圈子里的大神玩家,看他们在比赛和训练里穿什么用什么。
因此,抓住了民间高手,也就抓住了专业度。
lululemon与本地最红的健身教练和瑜伽老师展开合作,特步耐克亚瑟士赞助那些能跑进3小时的业余选手,也就是俗称买脚,都是出于类似的目的。
「要疯」这个赛事IP一做就是8年,几乎成为中国业余篮球圈里,仅次于「路人王」和「村BA」的重要IP,甚至在商业价值上,要疯还要更胜一筹。
比如「狂潮」系列球鞋能成为爆款,就离不开与「要疯」IP的绑定。
签约克莱,打造「要疯」,这两场战役,不仅打出了徐阳「常胜将军」的名号,也意味着篮球事业部这支「独立团」试水成功。
安踏全面向事业部制度转型的时机已经成熟。
02 摸着耐克过河
无论是梭哈押宝克莱,还是打造了「要疯」这个民间IP,都不能忽略,如果篮球事业部没有足够的自主权,没能从集团的体系中独立出来,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
成为独立的品类事业部,才能以篮球消费者认可的方式,与他们沟通。
在这一点上,安踏也许才是最像耐克的公司。
耐克的指导思想是,爱好同一项运动的消费者,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可能远远多于生活在一起的人。所以耐克的组织架构,是对标项目和人群的,比如跑步、足球、篮球,都有专门的事业部,从研发到制造再到销售,完全独立负责。
如果你经常买耐克,就会发现,它有很多垂直品类的门店。
而这背后,是耐克集团旗下,一个个彼此独立的品类线和事业部。
把业务拆得更小、更细,也就能招聘更专业的人,做更专业的产品。
耐克的经验,对安踏来说,很有参考价值,尤其是当他们想要超越李宁的时候。
在安踏的发展历史上,李宁长期如一朵乌云一样,悬在安踏的上空。
安踏成为「中国最大的运动品牌」,是在2011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库存危机,和「90后李宁」的战略转型失败,让安踏有机会以89.1亿元营收取代李宁,坐上头把交椅,并且再也没有下来过。
但这个老大并不能服众。
毕竟当年随便走到路上问个路人,都会告诉你,李宁才是国货之光。至于安踏?也就是和361度,特步,匹克一个水准,比中国乔丹和阿迪王稍微强一点。
说好听点是行业第一,说难听点就是个销冠。
在品牌上,整个中国运动行业都被李宁碾压,这是个历史原因。
很长时间里,中国运动市场只有两种品牌,一种是李宁,一种是其他。
在安踏一双鞋子还在卖一两百的时候,李宁就已经可以把客单价做到四五百了。至于耐克阿迪,那更是遥不可及。
李宁先生本人是知名运动员,有体操王子的称号,加上从90年代起,公司就长期和奥运国家代表团绑定,所以李宁品牌有很强的运动血统,某种程度上,生态位有点近乎于Air Jordan。
而其他的,不管是双星回力这种老国企,还是安踏、特步、匹克这批给欧美公司做球鞋代工起家的晋江帮,骨子里都是服装制造业基因。早年在行业里还有个段子,说是晋江虽然是运动鞋之都,几乎没有哪个品牌的创始人自己是有运动习惯的。
这两类品牌,哪个更专业,哪个 (看起来) 技术含量更高,哪个更能卖的上溢价,这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说李宁是「运动品牌」,那么晋江系的兄弟们,更多是「运动鞋服品牌」。
而决定品牌血统的,不止是历史沉淀,还有一家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流程。
安踏这样的鞋服起家的品牌,它的架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产品企划部门负责提出需求,比如要开发一件冲锋衣,一双跑鞋,它是什么价位,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
然后把需求提交给公司的商品部门,完成商品的研发和设计,并且生产出来。
产品面世后,再交给品牌部门和销售部门完成销售和推广。
看文章的各位总裁高管肯定发现了,这套流程里BUG很多。
偌大一个安踏,产品线错综复杂,一个大而全的商品部门,又要做篮球鞋,又要做健身装备,还要开发户外服饰,必定是黄老师做事——样样通,样样松。
再往下,每种产品都需要不同的营销策略。找实力球星代言必然难以吸引路人,休闲产品和专业装备放在同一家店里必然损失硬核感,这些都是不能不考虑的。
更重要的是,这套流程里,没有一个角色是来保证产品的「专业性」的。
长此以往,安踏在消费者那里,会被牢牢地打上「业余」的思想钢印,到那时就翻不了身了。
想要成为公认的第一品牌,安踏需要一场触及灵魂的变革。
而成立独立篮球事业部,就是这场变革的试水。
篮球事业部有自己的市场部门,自己的研发设计部门,自己的零售部门,这些部门都独立于集团。
因此,当徐阳决定重注克莱时,可以压上整个事业部,围着一个代言人运转。当徐阳决定打造「要疯」赛事时,可以以专业的姿态找到最OG的本土街球手合作,可以配套开发专属于赛事IP的实战球鞋。
篮球事业部的成功,让集团意识到,让专业的团队独立作战,反而更能解放战斗力。
2018年,集团终于下定决心,对整个安踏主品牌展开事业部制度改革。综训、跑步、运动生活这些品类,都成立了类似篮球一样独立的事业部。
负责跑步的部门,能专心研究前脚掌落地的跑者和后脚掌落地的跑者,分别适合怎样的跑鞋科技,负责运动生活的部门可以更关注时尚趋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而在外人看来,安踏就是从那时开始,摆脱了一个「鞋贩子」的形象,真正有了运动品牌的样子。
03 冲锋前夜
2018年12月,安踏为首的财团收购了亚玛芬体育,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壁克峰等一众品牌的中国区运营权,被交到了安踏的手上。
随着安踏入主亚玛芬中国,高层团队迅速「安踏化」。
而此前在篮球事业部连战连捷的徐阳,被委以重任,他的新岗位,是始祖鸟大中华区的掌门人。
过去,始祖鸟在国内的售卖渠道往往是在三夫户外这样的户外用品专卖店,以及在各种老商场里摆柜台。这个品牌并不以「昂贵」为第一标签,相反,硬核、专业才是它最主要的定位。会买鸟的人,都是真正会跑去户外越野的玩家。
而在徐阳治下,过去专业性拉满,但商业化程度不足的始祖鸟来了一次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他选择把大量始祖鸟的门店,开进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商圈,为了塑造高端形象,始祖鸟甚至跑到松赞香格里拉酒店开设山地课堂店,在上海静安寺拿下四层独栋开一家「始祖鸟博物馆」。
这些动作,都是为了塑造始祖鸟的高端甚至奢侈形象,触及那些具备更强消费能力的都市精英和城市中产。
这种转变,的确让很多人觉得「始祖鸟不纯粹了」,但商业上的成功是无可否认的。
始祖鸟中国的生意从徐阳2019年接手时的8个亿人民币,发展至2022年的4.09亿美元 (约合29.54亿元人民币) 。在始祖鸟全球的销售额里,大中华区的占比高达43%。
甚至徐阳本人也得到了一个外号「鸟总」。
2023年,安踏集团董事会宣布,将徐阳调回安踏体育,担任安踏主品牌CEO。
时隔4年,安踏集团已经非复吴下阿蒙。
坐拥多个顶级品牌,市值数千亿元,年营收高达500亿元,中国市场超越耐克,一个崭新的运动巨头已然成型。
但高速发展的背后,这个集团并不完美。
无论始祖鸟、Fila、迪桑特和萨洛蒙发展再快,对集团来说,那也只是「生意」而非根基,没准过个五年十年还会再卖掉。
决定安踏能走多高,能走多远的,始终是安踏主品牌自己。就像耐克阿迪,无论子品牌孙品牌花样繁多,最有价值的,还是钩子和三道杠的logo。
客观来说,在事业部制度改革后,主品牌的增长势头也相当猛。但集团想要的,不止是一个能贡献营收的安踏,而是一个被人看作大牌的安踏。
徐阳的任务,就是把始祖鸟的成功经验注入安踏,帮助主品牌更进一步,实现全球化和品牌向上。
丁世忠非常看好徐阳,甚至在疫情还没结束时,就催着徐阳远赴亚玛芬体育的加拿大总部,专门学习国际品牌管理的经验。
也许那个时候,徐阳心里就明白,自己最后还是要回到安踏的。
说来也巧,2014年他接管安踏篮球,第一件事就是接触克莱·汤普森。而9年后,他履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NBA巨星欧文的经纪人打电话。
这时,距离欧文和耐克因为政治立场分道扬镳,只过去了一个多月。
此前,欧文可以说是耐克旗下最带货的球星之一,靠着独一无二的潇洒球风和凌厉的个人进攻,欧文鞋款的人气,完全不输同品牌旗下詹姆斯和杜兰特两大巨头。
耐克放走欧文,对安踏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安德玛从耐克手里接下库里,李宁从AJ手上接下韦德,最终都让品牌实现了质的飞跃,徐阳认为,安踏在欧文身上,也能复刻同样的故事。
经过了半年的漫长谈判,安踏终于将欧文纳入麾下。
欧文之于安踏,是一颗银子弹,徐阳希望在天时地利都安排到位,再发出致命一击。
而这里的天时地利,也需要安踏自己创造。
徐阳上任后,另一个重要的工作是重新梳理渠道和店铺规划,用徐阳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渠道里面,以不同的价格去买不同的产品。」
相比过去大而全的门店策略,现在的安踏正朝着千店千面的方向努力,让任何一个渠道,能买到的商品,能感受到的体验都有所区别,既照顾到差异化的消费者需求,也能让安踏显得更专业,更高端。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安踏事业部改革延伸到渠道和门店的结果。
有人可能会问,把渠道切得这么稀碎,运营难度会很大吧?
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安踏无所谓,这家公司的运营能力长期是溢出的,甚至可以输出给始祖鸟和萨洛蒙,帮助他们提高效率。
徐阳所做的,就是利用公司溢出的运营能力去做渠道精细化,从而转化为公司亟需的品牌力。
经过了一整年的改革调整,渠道的精细化运营,营销上的持续发力,一切都已经准备好。
银子弹终于可以上膛了。
今年3月,安踏为欧文推出了第一款签名鞋「欧文一代」,在北京和美国达拉斯进行了全球同步发布。而伴随着欧文一代发售,同时面世的,还有安踏旗下专注高端球鞋的门店类型SV店。
欧文一代+SV店,这个顶级组合如同一句宣言: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过去半年,安踏一直在通过纽约、旧金山、达拉斯地区的少数潮流精品店少量发售欧文一代。这款球鞋已经渗透入美国最核心的鞋迷群体,积累了相当良好的口碑。
9月底,随着欧文一代在Foot Locker和DSG,面向整个欧美市场大规模发售,这个来自中国的野蛮人,终于敲响了耐克的大门。
过去十年里,安踏一直是耐克最忠实的模仿者,在耐克留下的经验后面亦步亦趋。
如果只看主品牌,它似乎并没有拿出太多不同于耐克的新东西。
但必须承认,即使是走耐克的老路,安踏也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运动巨头。
这既是安踏的荣耀,也另一面印证了耐克的强大。
在挑战耐克这件事上,和同行相比,你可能会觉得,安踏是不是太老实了。
lululemon选择以女子市场切入,迅速做大规模;阿迪达斯以运动时尚风格稳坐老二宝座;UA主打健身和硬汉气质,一度也让耐克十分头疼。
这些品牌都曾经被认为是最有力的挑战者,但最终,除了阿迪,没有谁能长期和耐克相提并论。
也许在这个行业,想要击败耐克这样的霸主,从来没有什么奇技淫巧,只有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以霸主的方式战胜霸主,以耐克的路径击败耐克。
听起来很绝望,但这样的方式,却也符合运动行业应该有的样子。
在赛场上,没有谁能用抄近道的方式超越对手,没有谁能开辟第二战场去曲线救国。唯一的方式,就是和对方玩一样的游戏,以堂堂正正的方式战胜曾经的王者。
没有谁能保证,安踏可以做到。也许十年后再来看这段故事,也不过是在耐克手下败将的名单里,多加了一个名字。
但当安踏对耐克发起冲锋,它最光荣的时刻,就是现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