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多少会烂脚丫?糖尿病足有3个信号,糖友一定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4-11-18 14:42  浏览量:12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张叔是小区里出了名的老实人,平时总是笑呵呵的,跟谁都聊得来。不过最近,大家发现他总是穿着厚厚的鞋子,走路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轻快了。邻居李婶还开玩笑地问他:“张叔,怎么天还没冷,你就开始穿棉鞋了?”

张叔听了这话,脸色变得有些尴尬,笑了笑,没说什么。其实,张叔心里明白,他的脚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露出来了。

两个月前,他的右脚大拇趾开始有一点小疼,本以为没什么大碍,结果却发展得越来越严重,脚趾竟然开始溃烂。尽管他没少去医院,但医生告诉他:这是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再不重视的话,后果可能会更严重。

张叔当时有点蒙了。糖尿病已经陪伴他好几年了,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血糖高竟然能把脚给“吃”坏了。他一直觉得,糖尿病不过是血糖高,控制一下饮食就行了,怎么还会烂脚呢?

其实,像张叔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少见。很多糖友虽然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但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并不够深刻,总觉得控制一下血糖就能避免问题。

可惜,很多时候等他们发现问题的时候,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无法逆转的地步。糖尿病足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结果。

医学上,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神经损伤和血管病变,尤其是下肢的神经和血管,最容易受到影响。

这些损伤会让患者的脚部感觉变得迟钝,甚至失去痛觉。一旦脚部受到轻微的伤害,比如鞋子磨破了皮,或者不小心踩到了硬物,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感觉不到疼痛。而这些小伤口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很容易感染,最终发展成溃疡,甚至造成足部坏死。

张叔的情况正是这样。当初他的脚趾只是有点小疼,他觉得是穿鞋不合适磨破了皮,根本没当回事儿。再加上血糖控制得不好,伤口愈合速度非常慢,最终感染加重,才发展成了糖尿病足。

很多糖友可能会问,血糖到底高到什么程度,才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呢?其实,糖尿病足的发生并不是由某一个具体的血糖值决定的,而是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结果。

一般来说,当空腹血糖长期保持在10毫摩尔/升以上,或者餐后血糖超过14毫摩尔/升时,患糖尿病足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不过,有些糖友即便血糖没有特别高,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比如血脂、血压控制不好,或者长期吸烟等,加速了病情的恶化。

在糖尿病足的早期,糖友们通常会感到脚部有一些异样,比如脚底发麻、刺痛,有时还会感觉到脚冰凉。这些都是神经损伤的早期信号。

如果此时能够及时控制血糖,并加强脚部护理,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但很多患者往往忽视了这些细微的变化,等到脚部出现破溃、溃烂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入了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张叔回想起自己发病前的种种预兆,心里有些懊悔。其实早在半年前,他就时常感觉脚底发麻,晚上睡觉时脚也总是冰冰凉凉的。可他觉得这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一直没太在意。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能够早一点去医院检查,或许情况就不会这么严重。

糖尿病足的另一个重要信号是脚部皮肤变得干燥、裂开,甚至出现变色。这是因为血管病变导致脚部供血不足,皮肤失去了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支持。

很多糖友会发现,自己的脚底皮肤变得越来越干,甚至出现小裂口。这些裂口虽然不大,但却是细菌进入体内的“入口”。一旦感染,脚部会迅速出现红肿、疼痛,病情发展非常快。

还有一些糖友在糖尿病足早期会出现脚趾变形,尤其是大拇趾和小趾变得不再像以前那么直。这是因为长期的神经损伤导致肌肉萎缩,脚趾失去了正常的支撑力,逐渐发生畸形。畸形的脚趾更容易受到摩擦和挤压,进一步增加了溃疡的风险。

对于糖友来说,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控制好血糖,同时做好日常的足部护理。每天仔细检查自己的脚,尤其是脚底和脚趾缝,及时发现任何细小的伤口或异常变化。如果脚部出现了破皮或小伤口,一定要及时清理,并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抱有“忍一忍就好了”的侥幸心理。

标签: 脚趾 糖友 血糖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