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什么样的学习最有价值?教育专家: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穿新鞋走错路”

发布时间:2024-12-07 20:14  浏览量:5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匡丽娜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走向何方?什么学习最有价值?12月6日,在重庆两江新区华师中旭学校举行的五周年办学成果展暨陈珍国三十年办学思想研讨会上,全国人文科创教育联盟在渝成立。活动中,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全国多个省市的教育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进行了交流探讨。

本次活动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主题报告、专题交流、圆桌论坛等内容。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两江新区华师中旭学校校长陈珍国以“用世间的美好唤醒、成就孩子的美好”为题,诠释了他以美育美的办学思想和华师中旭的育人逻辑。他说,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创造未来的人,要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让他们呈现出生命本来的样态,自然地生长、自然地绽放,培养他们具有中国心、全球观、创新力、美好心灵和强健体魄。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则以“智能时代的学习与进化:重构人类学与教的范式”为题,讲述了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的新样态。在他看来,智能时代的学习是在多种多样的边界中跨越与穿梭中发生,在有边界的学习与无边界的学习中发生。无跨界,不学习,无穿梭,不学习。

在主题报告环节,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校长谢晓玲,广东仲元中学校长邓胜旺,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先彬,重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总校长秦波,华师中旭学校党支部书记康宗芬分别以“坚守求实 培养格局”“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现代君子”“聚焦现代治理:四轴联动激发办学活力”“向儿童学习:自然而然做教育”“从管理到赋能:华师中旭未来学校3.0行动”为题分享了各自办学理念和实践,给与会者启迪与思考。

当下,人工智能正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面貌。如何在与过去、当下的联结中创造未来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为此,本次论坛还发起成立了全国人文科创教育联盟。该联盟通过组织学术论坛、项目合作、创新竞赛等活动,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推动人文教育与科学创新的深度融合。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未来学校3.0行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A-STEM教育理论与实践上、下》三本新书发布仪式。

专家观点>>>

陈珍国:

未来学校要“以人文引领的学科融合性学习”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两江新区华师中旭学校校长陈珍国。受访者供图

教育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面向未来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如何培养学生这些品质?在本次活动中,重庆两江新区华师中旭学校校长以《用世间美好唤醒、成就孩子的美好》为题作主旨报告。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是成就孩子的美好,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唤醒、成就孩子的美好既是途径,也是方法。那么学校应该做到“向未知而教、向将来而学、向未来树人”。

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陈珍国说,一所“向未来”的学校是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学校,是“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的学校,是师生边界不断消融的学校,是物理学习空间和数字学习空间边界不断消融的学校,是学校学习边界和社会学习边界不断消融的学校,也是校家社协同育人生态良好的学校。

面向未来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陈珍国用了7个字——仁智健勇信雅全。 他解释,所谓“仁”就是辨是非、讲方法、明理智慧;“健”就是体魄强健、身心健康,豁达而开朗;“勇”就是勇毅担当、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信”就是诚实守信、表里如一、知行合一;“雅”就是情趣高雅、气质优雅、格调高质;“全”就是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快乐发展。

“换一句话说,就是学校教育应该培养创造未来的人,他们应该具备五维特质,即中国心、全球观、创新力、美好心灵和强健体魄。” 陈珍国说。

但是,学生千差万别,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孩子全生命周期质量给予关注。要做到这点,学校、政府、家庭、社会都有责任,因此要实施校家社协同育人。

陈珍国表示,就学校而言,华师中旭学校把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整合为五大书院课程,构建了A-STEM课程体系,即人文引领的学科融合性学习。通过实施指向6C素养的项目式和项目化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李政涛:

智能时代学习要实现人机交互、跨界穿梭、深度交融、双向赋能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受访者供图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去何从?什么样的学习最有价值?如何学习?论坛活动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以《智能时代的学习与进化:重构人类学与教的范式》为题,围绕“未来”和“学习”两个关键词作主旨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要实现人机交互、跨界穿梭、深度交融、双向赋能。

无跨界不学习,无“穿梭”不学习

“所有的‘教’都是为了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如果学习方式变了,课程就要变、教学就要变,教学评价都要变,整个学校也要随着学习的改变而改变。” 李政涛称,人工智能时代,学习就是要学会“如何迎接未来”,如何在与过去、当下的联结中创造未来。就是要培养创造未来的人。

在李政涛看来,“学习”跟人的进化一样,分为几个阶段。在智能时代,“学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有学习边界的突破,例如从“在自然中学习”到“文化学习”,从“人类学习”到“机器学习”。也有学习壁垒的打破,例如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的跨学科学习。还有“学习困境”的突围,例如走出“文字式学习”的局限,更有“学习认识”的超越等。

过去,我们对“学习”的理解通常分为几类:即学习即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发生,即“实践出真知”;学习即自主疑惑,需要有发自内心的自主发问;学习即多元对话,要在多元对话中发生等。

然而,智能时代下,“学习”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例如,学习即人机交互,在人机交互中发生。

学习即跨界穿梭。这里的“界”是人机之界、虚拟与现实之界。也就是说,智能时代的学习,是在有边界的学习与无边界的学习、在可见的学习与不可见的学习中频繁转换和穿梭的。无跨界,不学习,无“穿梭”,不学习。转换和穿梭的过程是学习力孕育和发生的过程。

学习即创造接口,在创造接口中发生。所谓“接口”是指连接新的通道。今年1月,马斯克宣布人类首次脑机接口芯片植入成功,一旦脑机接口变为现实,学习怎么办?课堂怎么办?学校怎么办?教育怎么办?这都是需要思考的。

学习即深度交融,人与机器的深度交融,思维、情感与审美的深度交融。当下,一些中小学并没有实现跨学科学习,只是拼学科,是果篮式学习,而真正的跨学科是榨成果汁式学习。

不要失去对书籍与文字的敏感和热爱,失去对专注力的重视

李政涛称,面对“学习”的变化,需要对“穿新鞋走老路”以及“穿新鞋走错路”的问题有所警惕,始终坚守教育理想与信念,坚持以人的生命成长为根本宗旨。

所谓“穿新鞋走老路”,一是指应试教育,比的还是刷题、死记硬背;二是无视学生,没有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三是思维匮乏;四是缺乏活力。

“穿新鞋走错路”是指对传统迷失,失去对教育传统的坚守,失去对书籍与文字的敏感和热爱,失去对专注力的重视。以及用机师替代思考、人机对立、碎片搜集等问题。

面对强大的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各种挑战,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智能技术和智能学习,教育要为技术、要为智能学习赋魂,教师要做好教与学的关联、互动和平衡。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