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超过3.5厘米!医生紧急提醒→
发布时间:2024-12-17 10:49 浏览量:5
冷空气“超长待机”
寒冷持续升级
“冰冻模式”开启
不少人都会选择
厚底鞋、雪地靴
毛绒绒的触感别提多暖和了
但是厚底鞋虽然舒服
健康风险和安全隐患也着实不小
医生紧急提醒:
鞋底厚度超过一个数,别穿!
医生建议
鞋底厚度不超过3.5公分
康复科医生提醒:厚底鞋延长了阻力臂,对踝关节肌肉和韧带要求变高,且减弱了对地面的感知,影响行走稳定性。
此外,厚底雪地靴会改变步行时整个下肢的力学结构,影响步行时踝膝髋的运动节律,增加受伤风险。因此建议各位爱穿厚底鞋、雪地靴的朋友们:鞋底厚度不要超过3.5厘米!
有脚怕冷的网友表示:
看到这则新闻直接感觉“天塌”
穿雪地靴不适合开车
儿童不宜穿雪地靴
专家还提醒,对于开车的朋友们,穿雪地靴也可能带来一些麻烦。因为雪地靴极易卡在油门和离台之间,对油门和刹车也不灵敏,很容易造成追尾和刹车不灵,不适合开车。
另外,部分雪地靴也不适合给家里的孩子穿,有的雪地靴中绒毛长容易摔跤,长期穿影响腿型发育。因为这类鞋买时绒毛较长,但穿一段时间内空间又增大了,可能会让鞋底变得滑溜溜,孩子行走时足部很容易滑动,越着急跑就越打滑,难保不会摔跤、崴脚。
尤其是年龄在两三岁的孩子
由于生理性的下肢力线不正
本身就可能出现O型腿和轻度膝外翻
如果鞋内空间过于宽大
很容易让脚丫直接滑到鞋体边缘
长时间还可能导致足内翻或外翻
加剧X型腿或O型腿
此外,有些雪地靴又厚又硬的鞋底无法做到1/3处弯折,走路时弯曲度不够,无法缓冲地面对下肢的冲击力,孩子每走一步都需要更用力地抬足跟,足部肌肉持续紧绷,肌腱与脚底筋膜也得不到充分休息,影响足弓和骨骼发育,后跟软无法支撑脚踝,易引起踝关节和韧带损伤。
很多雪地靴材质很“软糯”,脚跟处用手轻轻一捏就瘪了,软乎乎的后跟起不到固定和支撑脚踝的作用,走起路来很容易崴脚,引发脚踝和韧带损伤。
有网友直接表示
这和厚底洞洞鞋是一个效果
夏天摔完了冬天继续摔…
除了上述重点人群外
如果一定要穿雪地靴
怎么办
专家建议
1. 应查看雪地靴的产品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商标、品名、鞋号、材质、企业名称、执行标准等必要信息。
2. 建议选用皮毛一体的雪地靴。未经特殊工艺修饰的动物皮革和人造皮革在视觉上是有区别的,前者色泽柔和而后者往往光鲜炫目。拨开帮内毛绒,看里面的毛皮结合处,如果结合处很密,毛是长在皮板上,每个毛孔均匀分布,则为皮毛一体。若有明显的编织经纬线,即为人造毛或羊毛编织在基布上。手感上皮毛一体绒毛稠密且有弹性;而人造毛绒手感虽也细密,但毛绒稀松弹性较差。
3. 应注意鞋底材质及纹路设计。好的鞋底做工细致、光滑、无肉眼可见的气泡和胶缩现象,手感柔韧且富有弹性,而差的鞋底弹性较差,做工粗糙,手感僵硬。除了材质外,鞋底的纹路及纹路深度也会影响防滑性能,没纹路的鞋底容易打滑。鞋底花纹深度适中,太浅了容易打滑,太深了鞋底容易断裂。
注意
还有人网购这一“神器”
结果脚底冒烟
冻脚的天气里
有的人恨不得“脚踩风火轮”
而就在最近
真的有人脚底冒烟了
近日,一女子在网上购买了一双发热鞋垫,刚穿上就感觉到热意,但随后她觉得不对劲,“热得不正常”。
女子脱下鞋子后,就看到一股黑烟冒出,仔细一看袜子已被烧焦,脚底也被烫得起泡。
医生提醒,使用此类发热物品,极易引起低温烫伤,所谓低温烫伤,是指50℃左右的温度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使热力慢慢渗透进皮下软组织而引起的烫伤。
低温烫伤就像温水煮青蛙,烫的时候没有感觉,最多觉得暖暖的,但是造成的后果却比较严重,身体愈合得很慢,大多数都会留下疤痕。医生介绍,低温烫伤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导致感染,伤口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一到冬天手脚冰凉
怎么办
天一冷,大家难免犯懒,运动量会减少,手脚冰凉的现象也时常出现。有时候即便盖着被子,都要花好长时间才能把被窝“捂热乎”。这时候,不少人就会想问:
手脚总是冰凉,会不会是“体质太差”了?
吃点牛羊肉能让“体质变好”,身体“暖”起来吗?
医生表示,在寒冷的环境中,手脚冰凉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措施。在受到寒冷的刺激保暖不足时,下丘脑就会发动体温的调节功能,在交感神经的作用下,皮肤表面的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减少散热,保存体温。手足血管的收缩在减少了散热的同时,血液循环所带来的热量也就减少。所以不是所有的手脚冰凉都是身体有问题,大多数的情况可能都是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跟“体质差、宫寒、阳虚”没什么关系。
医生介绍,遇到手脚冰凉情况,戴手套、泡个热水脚都能缓解,提升了周围的温度以后,皮肤感受器感受到温暖以后就会反馈给下丘脑,皮肤血管就会扩张,血液循环好转,脚自然就热起来了。此外,避免久坐、适当运动,增加产热的行为,改善血液循环,也可以减少手脚冰凉的问题。
医生还提醒,一些疾病比如闭塞性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导致微血管的病变,末梢血液循环受阻,易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假如在温暖的环境中仍然持续有手足冰凉的情况,而且不是对称性出现,需要注意是否有血管病变的可能。贫血也有可能会出现手脚冰凉,同时可能会伴有头晕、心悸、皮肤、黏膜苍白等特征。甲减会造成人体的代谢过程全面减慢,皮肤血流减少,使患者皮肤冰凉且苍白,可能就不仅仅是手脚冰凉,整个人可能都会出现怕冷的状态,皮肤也会出现特征性的干燥、粗糙等。
三类人群易跌倒
冬天务必注意防摔
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发布调查研究,分析了2019年至2022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报告的232万余例跌倒病例情况。调查显示,近四成跌倒发生在家中。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三类人群最容易发生跌倒伤害。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后骨折率高,0至9岁的儿童跌倒后头部创伤发生率高。
冬季预防跌倒
请注意以下几点
1. 学运动锻炼。冬季进行室外运动的锻炼应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选择日出后,天气条件好时到户外活动身体。遇到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时改为室内锻炼。
2. 穿着应安全。冬季穿衣应遵循安全、防寒的原则,不过度穿戴衣物,避免过于厚重的衣物影响肢体活动。选择大小合适的衣物,不穿过长的衣裤;戴帽子、围巾时注意不要遮挡视线;多穿合脚的运动鞋,不穿高跟鞋,注意选择鞋底防滑的鞋;鞋带要系紧并且鞋带不可过长,以免踩到鞋带引起跌倒。
3. 雨雪天气少出门。雨雪天气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出门,更不应骑车出行。如出门活动,要放慢走路速度,注意观察环境,选择地面不湿滑、平坦、障碍少、有扶手、光线好的路段行走。
4. 走路不插兜,慢行保安全。走路时双手不要插在衣兜里,这样更有利于通过调整姿势保持平衡,也能在不慎跌倒时伸出双手起到支撑或缓冲作用,必要时要使用手杖。特别要注意上下楼梯、自动扶梯、台阶时,要慢行、站稳。
一旦出现雨雪冰冻天气
这几个地方最容易发生滑摔
1. 比较光滑的台阶或者地面。尤其是抛光的大理石,是最容易让人摔倒的,抛光的大理石表面粘上薄薄的雪非常滑,摩擦系数很低,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倒。
2. 由于雪下得比较厚,地面被雪覆盖后,地上的沟沟坎坎是看不出来的,看起来都很平坦,实际上坑坑洼洼,也很容易让人摔倒。
3. 斜坡(往往还会结点冰),下雪天这种坡是很容易滑倒的。
防摔"姿势"学一学
遇到结冰路滑,正确的走路姿势技巧是走路时膝盖微曲,手臂伸展至身体两侧,双脚不停地,小步向前走路,外八字方式最好的,始终保证自身重心在脚下,步伐短,小步走。
摔倒后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手腕和髋部,大多数人滑倒后的本能反应是用手撑地,导致摔倒的力量经手腕传导至前臂,从而形成桡骨远端骨折。还有一种摔倒方式是跌倒时坐到地上,支撑点落在臀部,很容易导致髋部骨折或腰椎压缩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