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轻量对决 极限轻跑鞋跑向何方?
发布时间:2024-06-12 23:51 浏览量:11
23年柏林马拉松,埃塞俄比亚名将阿塞法穿着adidas推出的ADIZERO ADIOS PRO EVO 1(下简称EVO1)一举刷新了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一股“轻旋风”已经悄然席卷了跑鞋市场。
紧接着国产品牌361°、中乔、安踏、李宁、特步都推出了旗下100g
尽管当前“体重减一公斤,全马快3分钟”已经成了跑者的共识,但对于鞋子的重量对全马成绩的影响还缺乏一个公共的认知。
100g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用Nike的Zoom streak 5(单只约为200g)进行实验,在其自重的前提下,缝上了配重块,使得其重量增加了100到300g。
通过后续的测试得出的结论是:鞋子的重量每增加 100 克,跑步经济性就会下降 1.11%。与此同时,3000 米试跑中每增加 100 克,跑步时间就会增加 0.78%。
类比更早一项针对“鞋子重量对跑步经济性的影响”研究调查,科研团队研究了各种速度,发现速度越高,影响越小。在每英里 5 分 30 秒时,他们发现每 100 克的变化为 0.8%——研究人员指出,这与新研究中 3,000 次时 0.78% 的变化非常接近。
但另一方面,做该实验时跑鞋材料基本以EVA为主,而彼时主流观点是:缓冲可以提高跑步效率,减重意味着减少缓冲,两者相抵,则对于马拉松竞速的帮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后续关于极限轻跑鞋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极简主义跑鞋,即:类似于赤足或者是五指鞋样式的跑鞋,对预防跑步损伤的研究。关于极限轻跑鞋的研究,也少有耳闻。
目前,国产品牌此类产品的分别是:361°度栗峰、中乔轻鸿、安踏C202X、特步160X无穹、李宁龙雀,极度配速有幸上脚过部分鞋款,根据实际测评的初步穿着体验得出:
1. 李宁龙雀以其卓越的鞋面延展性和独特的类绞综材质脱颖而出。在实际跑步过程中,龙雀的后跟采用三层设计,前掌为双层,带来了最佳的整体回弹表现。然而,下层龙骨和上层双支架的设计,虽然复杂的碳板结构增强了刚性,但也增加了碳板断裂的可能。另外,龙雀的后跟落地面积最小,使得其驾驭门槛较高,更适合有经验的跑者。
2.特步160X无穹则在工艺密度和鞋面耐久性方面表现突出。其鞋带设计为6孔常规鞋带,提供了良好的包裹感。中底的回弹在快速跑动下的脚掌蹬伸发力模式中表现出色。无穹的碳板颜色偏黄,具体结构虽然未揭示,但其刚性相对龙雀较弱。值得一提的是,无穹的大底贴片橡胶面积较大,纹路明显,能够适应更多复杂环境,使其在多种跑步场景中表现优异。
3.361°栗峰在鞋面延展性和耐久性方面稍逊于龙雀和无穹,但其鞋面强度仍然可靠。栗峰的5+1跑者结孔常规鞋带设计提供了足够的包裹感。中底的回弹性虽然不如龙雀和无穹,但依然能够满足大多数跑者的需求。其全掌勺型碳板结构,虽然刚性稍降低,但在快速跑动中表现良好。栗峰的大底设计也非常实用,贴片橡胶面积较大,适合各种路面环境。
4.中乔轻鸿在鞋面延展性方面表现最弱,其耐久性与栗峰相当。轻鸿的6+1跑者结孔水滴鞋带设计提供了不错的包裹感。中底回弹性虽排名最后,但在实际使用中依然表现可靠。全掌铲型碳板结构带有加强筋和脚趾分叉设计,提供了足够的刚性和灵活性。其鞋底使用了网孔布,增加了摩擦力,但也带来了略微的网格摩擦感。
从重量上来看,几双鞋都在100g以内,因此,微小的克重差异亦不再探讨。但从完整度来看,似乎李宁和特步的可以排在第一梯队,而中乔和361°则有待加强。
如果说实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Evo1已经经过市场检测,“鞋握”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更多项纪录。但事实上,该鞋款更像是为可以量产的pro系列打个样。高昂的售价尽管一鞋难求,但从侧面也证明了这双鞋的受欢迎程度。
而国产品牌的这些极限轻跑鞋还未经过市场反馈。目前有限的资料,只有361°的栗蜂经历过实战,并在得物平台上已经售出了近40双。中乔鞋款的在刚刚结束的兰州马拉松上也有选手穿着,但可能是选手参赛目的不同,并未有相对优异的成绩入账。其余的鞋款,李宁的在非洲运动员脚上有过露出,但尚未在比赛中见到有选手穿着。
能够做到极致轻盈,是因为材料部分有了更极致的进步,跑鞋各部分设计组成也有一定的取舍。但一双好的跑鞋,除了材料部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结构之间相互配合。而在这个环节里,以上提到的几个鞋款必然还有更多提升的空间,另外,减重带来的后果,势必是以牺牲掉部分包裹、支撑等功能为代价,这对跑者的力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一款鞋的研发是否符合正常的研发周期,是“赶鸭子上架”不得已推出的产品,还是真的经过了深思熟虑决定推出的有跨时代意义的产品。新的跑鞋,又是否有足够的实验数据来做支撑,牺牲掉的支撑、包裹、缓震等特性,是否是建立在运动员身体基础上,这些也都值得更深层次的探索。
如同乔布斯所说“用户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手机”,其实真正让大部分跑者惊讶的鞋款,也都是颠覆了过往认知的跑鞋,与其“斗气”般各家针对珠宝秤上的数字锱铢必较,我们更期待各家不同维度有自身特色的玩法。而至于企业层面,一家极限轻,家家极限轻,是否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