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富家女,早饭300块,鞋穿三次就扔:女儿单纯的富养,不太好

发布时间:2025-01-07 11:09  浏览量:1

在辽宁鞍山,有着这样一个家庭:

父亲做生意、母亲是企业高管,两人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在这对夫妻心中,认为女儿就是要富养,既然自己有这个物质条件,那就要给女儿最好的东西。

尤其是父亲,对女儿可谓是百依百顺,这个女儿就是刘珈辰。

但是,这对夫妻却只在物质条件上满足女儿刘珈辰,精神方面却一点也不在意,不论是是非对错,都只是一味袒护

刘珈辰很快就成为了一个自私自利、只会挥霍无度、不理解父母的孩子。

谈到生活,刘珈辰只有三件事:花钱、吃饭、睡觉

她甚至因为在学校里和人大打出手,因此不愿意上学,一直辍学在家。母亲看不惯她的所作所为,她还会和母亲对打。

在大多数的孩子努力上进,用自己的汗水博取一个前程时,

刘珈辰的时间全用在吃喝玩乐上,她一顿早饭就要花去300多块,给自己点一大桌子的外卖。

但是这些东西她并不会全部吃完,每样尝一两口就会把剩下的全都倒掉。

刘珈辰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那就是买鞋

只要一个星期不买新鞋,她就浑身不舒服,但一双新鞋最多穿不过三次,就会被束之高阁,再不也受待见了。

在刘珈辰的家里,专门有一个鞋柜,里面放着她这么多年的收藏,每一双都是名牌货。

除了鞋子,她还会买各种各样的奢侈品:LV、爱马仕、芬迪……

父母看着这样的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好在刘珈辰还喜欢射击运动,她参加比赛时拿到了全国冠军,随后就进了省队,当起了专业运动员。

可好景不长,刘珈辰因为在省队训练时和一个学姐起了冲突,直接把对方的脸都打毁容了。

教练开除了刘珈辰,她又回到了无所事事的状态

看着这样的孩子,真是又令人愤怒、又让人惋惜。其实,女儿要富养,是一种愚蠢的思维,真正聪明的父母,要做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一、穷养和富养的定义

很多父母在面对老祖宗传下来的“穷养小子,富养闺女”祖训面前,将其很简单片面地理解为:少给儿子花钱,多给女儿花钱。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

穷养儿的意思是,在养育男孩子的时候,不要给他提供过多的物质资源,

而是提供精神上的支撑,让他能够有奋斗的动力,培养他的责任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富养女的意思是,在养育女孩子的时候,不论是什么好东西,都要让她见识到;从小要给女孩足够的爱,让她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这样,女孩眼界开阔了,不会因为蝇头小利就被诱骗,不会因为缺爱,就错把不足为提的举动当做被爱的佐证。

在封建社会的古代,生产能力低下,男人是家庭中的经济支柱,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如果男人不能吃苦,不承担起一家的责任,那么这个家庭就无以为继

所以在古代,养育男孩就是要让他习惯劳苦,能承担责任。

而以前的女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最重视的是贞节和清白,只有富养起来眼界开阔,才不会随便和人私奔,不拿自己的名节当一回事。

如今男女平等,无论是男孩或女孩,我们都希望他们能成长为有能力、有责任的大人。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支柱和名节的概念被舍去,但是穷养儿富养女的理论,仍然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

二、精神富足

在最近上映的电影《抓娃娃》中,沈腾和马丽饰演了一对中年夫妻,

他们家财万贯,但大儿子被养废了,轮到小儿子马继业时,父亲马成钢决定举家搬到老家的小巷子里,穷养儿子马继业

这对夫妻找到了很多名家大师扮演他们的邻居,无时无刻不在对马继业进行学习上的教育。

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小儿子的自尊心

在学校里,马继业因为家庭贫困被人嘲笑,他渴望有一个可以玩游戏的平板,于是拿着全家人一个月的菜钱买了一个便宜的二手平板,将其藏在了马桶水箱里。

平板买完七天之内可无理由退还,马继业打算只玩七天就还回去

马成钢发现了这件事,为了进一步锻炼儿子,他故意让平板进水损坏,看看儿子如何解决这个空缺。

马继业没有经济来源,他只好到处捡塑料瓶,被班上同学发现后,他们将马继业围在一起嘲笑,给这个孩子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一些信奉富养的父母,将钱财无止境地堆在孩子身上;

而一些信奉穷养的父母,则无论什么时候都扣扣搜搜,为了“锻炼”,甚至不愿意给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

这会导致孩子产生“认知失调”,即行为和思想产生不一致,无法理解父母的行为。

富养的孩子里,他们已经认为,自己天生就拥有支配父母财产的权力,面对勤俭节约的教育根本无法共情。

而穷养的孩子里,一方面,他会觉得勤俭节约是美好品德,自己应该遵守,

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父母不爱他,否则为什么明明家里不缺,却不愿意给他花钱?

值得一提的是,穷养出来的孩子精神上受到的伤害是永久性的,

他们不会感觉到有安全感,这种失调的匮乏感深入骨髓,即使日后生活丰衣足食,仍难以感觉到富足和安全。

除了以上这些,富养孩子还需注意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避免“空心病”的产生。

这个概念是由北京大学的徐凯文教授提出的,指的是孩子们没有人生目标,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缺乏价值感

就像我们开头提到的刘珈辰的案例,就是典型的“空心病”特征,每天无所事事,除了花钱之外,生活里没有任何别的有意义的事情。

三、高配得感

其实,富养只需要记住一条准则:高配得感

配得感是指自己坚信自己有资格得到一样东西,可以是物质方面的(金钱、礼物、奖赏),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爱情、友情、肯定、赞誉)。

高配得感的人不会轻易自我否定,他们有着更高的自信心,也更容易达成心之所想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段视频爆火全网:

妈妈带着女儿坐高铁,女儿问妈妈为什么不坐二等座,要坐一等座。二等座明明更省钱,也是一样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妈妈说:“你的想法太危险了,你值得一等座,配得上一等座。

你想吃的是车厘子,但是你发现一斤车厘子的钱够买一箱苹果了,于是你就傻乎乎扛着一箱苹果回家了。

你想吃车厘子,你就买车厘子。我们买不起一斤,可以买半斤,而不是你觉得:我就只配吃便宜的苹果。”

人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满足的需求,告诉自己,我值得更好的,而不是只配得到低贱的,这就是孩子需要的配得感。

在配得感之上,仍然塞满了各种堆砌的资源,这就叫“有余”。这已经超出了富养的准则,所以不叫富养,而是叫“溺爱”。

有人不把“溺爱”称作“溺爱”,而是叫做“溺杀”。

过度宠爱孩子,就像是在慢慢杀死孩子身体中那些善良、同理心、尊重理解等等的闪光点,将其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性格开朗大方、热情善良,有独立性和自主性,能承担责任的人。

也希望家长们能够正确理解“穷养”和“富养”,不仅给予孩子们物质条件的满足,也要好好呵护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深度好文计划#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