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光(小说)
发布时间:2025-03-13 17:51 浏览量:9
纸上的光
老张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闪烁的光标发呆。窗外是灰蒙蒙的天,一如他此刻的心情。头条号后台显示,他昨天发的那篇散文阅读量只有23,收益0.03元。
他习惯性地摸了摸右手食指上的老茧,那是年轻时在工厂做工留下的。后来他辞职做生意,这茧子也没消,反而因为经常握笔写字,愈发厚实了。
手机突然震动,是女儿发来的消息:"爸,我找到你以前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了!"接着发来几张泛黄的报纸照片。老张眯起眼睛,那些熟悉的标题一个个跳进眼帘:《麦收时节》《老槐树》《村口的老井》……他的手微微发抖,仿佛又回到了1992年的夏天。
那时他二十岁,在县城一家小工厂当学徒。每天下班后,他就趴在宿舍的木板床上写稿子。五十篇,整整五十篇,全被省城的报纸采用了。记得第一次收到稿费单时,他激动得差点从自行车上摔下来。五块钱,够他买好几包烟了。
"叮咚",又一条消息打断了他的回忆。是女儿发来的一段视频,画面里是一本泛黄的作文本,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外公》。老张的喉咙突然发紧,那是他高中时写的文章,语文老师读完后泪流满面,说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相提并论。
"爸,你知道吗?李老师去世前一直保存着这本作文本。"女儿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他说你是他教过最有天赋的学生。"
老张感觉眼眶发热。他起身走到书柜前,翻出一个旧鞋盒,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他发表过的剪报。最上面是一封已经发黄的信,是当年报社总编写给他的:"小张,你笔下的农村生活真实动人,城里读者都很喜欢。希望你继续写下去……"
可他还是放弃了。因为嫌稿费太少,因为要赚钱养家,因为……老张苦笑着摇摇头,那些理由现在想来都那么可笑。
他重新坐回电脑前,打开了一个空白文档。光标依然在闪烁,但这次他没有发呆。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写起了那个总编,写起了李老师,写起了那些在文字中逝去的岁月。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老张揉了揉酸痛的脖子,发现竟然写了近万字。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发布。这一次,不是为了阅读量,不是为了收益,只是为了那些曾经在纸上闪耀的光。
第二天早上,老张被手机提示音吵醒。他迷迷糊糊地打开头条号,顿时愣住了:99+的消息提醒,阅读量10万+,评论上千条。很多读者说看哭了,说想起了自己的老师,想起了那个纸媒的黄金年代。
老张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那个老茧,忽然笑了。他明白了,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那些在文字中相遇的灵魂。就像李老师,就像总编,就像千千万万的读者。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书柜的旧鞋盒上。老张知道,他再也不会放下笔了。因为写作,是他孤苦灵魂的最后归宿,也是照亮前路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