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供销社时期老物件,五零后都认不全,八零后只能认识二个!
发布时间:2025-03-19 10:46 浏览量:5
老物件一代人的记忆,老物件一个时代的特定产物。老物件见证历史,可传承文化。一段珍藏的历史,一段一生难以忘记的回忆。老物件见证岁月痕迹,当然值得被人们铭记于心。七零后的我望物思过去。
1、上图这些是老版连环画,承载着几代人的童年记忆。在没有电子产品的过去,它们是孩子们最爱的读物。精美的手绘插图,配上简短易懂的文字,讲述着英雄故事、历史传说和民间童话。小伙伴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相传阅,沉浸在那一个个精彩的世界里。如今,虽然阅读方式多样,但这些泛黄的连环画,依然能瞬间勾起对纯真岁月和质朴阅读时光的怀念。
2、上图是老式的锥子工具。在过去,它们可是手工缝纫和皮具制作的得力帮手。人们用它穿透布料、皮革,为穿线打孔,无论是缝补衣物,还是制作鞋履、皮包,都离不开这些锥子。握着磨得光滑的木柄,一下一下用力穿刺,那是老手工艺人专注的日常。如今,机械加工普及,它们虽不再常用,但却留存着往昔手工劳作的温度与记忆 。
3、上图中是梭子,不是土布织机上用的,是工业织布机上用的。 两者外形用料均不同。但后期确实是有拿这种梭子去土布织机上用,因为省事方便。
4、上图中竹筐里的木槌,曾是日常生活的好帮手。过去,在洗衣时,人们会用它捶打衣物,帮助去除污垢;做糍粑等美食时,也靠它将食材舂碎、捶糯。旁边的竹筐,常用于收纳、晾晒物品。它们是旧时光里勤劳生活的缩影,虽如今被各种现代化工具替代,但那充满生活气息的使用场景,始终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满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5、上图这个黑盒盒,感觉在哪里见过,但是又想不起来?有没有知道这个是什么?晚上一拉绳,吧嗒一声,屋里就亮了。
6、上图这是老式电石灯。在没有普及电灯的年代,它为人们在夜间带来光亮。往灯里放入电石和水,产生的乙炔气体燃烧发光,照亮了黑夜中的前行路或劳作场所。过去矿工下井、户外赶夜路等常会用到它。虽然灯光微弱闪烁,远不及如今的照明设备,但它承载着那段艰苦却充满生活气息的岁月,看到它,就能想起往昔在昏黄灯光下的故事 。
7、上图中的物件是鞋楦。过去,制鞋和修鞋时它必不可少。将鞋楦塞进鞋内,能保持鞋的形状,防止变形,还可用于撑大鞋子。 手工制鞋的年代,鞋匠精心用它塑造每一双鞋的轮廓。家里鞋子不合脚时,也会用鞋楦调整。如今,制鞋业机械化程度高,鞋楦不再常见,但它留存着往昔手工制鞋的匠心,以及人们对合脚鞋子的期待与记忆 。
8、上图中是老式水井及辘轳。在没有自来水的过去,它是人们的主要水源。辘轳上缠绕绳索,系着水桶,人们通过转动辘轳,从井中打水。清晨或傍晚,邻里们聚在井边,一边打水,一边唠家常。那吱呀作响的辘轳声,伴着清澈的井水,滋润着生活。如今,自来水普及,老井和辘轳渐渐闲置,但它们承载着浓浓的邻里情和往昔质朴的生活记忆。
9、上图这是老式的耙。在过去的农耕时代,它是农民们的重要农具。主要用于平整土地、耙碎土块以及聚拢柴草等。在田间劳作时,农民们牵着牲畜或直接人力拉动耙,让耙上的齿深入泥土,进行翻整。那一道道耙过的痕迹,见证着辛勤的耕耘。如今,随着机械化农具普及,它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却留存着人们对往昔农耕岁月的深厚记忆。
10、上图中有压饸饹面的床子和圆形箅子。过去,在北方农村,这是制作饸饹面的关键器具。人们把和好的面放进床子,用力下压,面条通过箅子的孔落入锅中。一家人围坐,等着新鲜出锅的饸饹面,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如今,虽有更便捷的制面工具,但这老物件承载着家的温暖和对传统美食制作场景的怀念,让人难忘。
11、上图中这是石碾子,曾经在农村地区广泛使用。过去,人们将谷物、豆类等放在碾盘上,通过牲畜或人力拉动碾砣,让其在碾盘上滚动,把食材碾碎或磨成粉。农忙时节,石碾子周边总是热闹非凡,邻里们互帮互助,有序地使用它。如今,随着机械化磨粉设备普及,石碾子渐渐被闲置,但它承载着往昔的烟火气和浓浓的邻里情谊,令人怀念 。
还有哪些是你认识的,但文中没有的,欢迎评论区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