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到千亿:拼多多豪气落子图什么?
发布时间:2025-03-28 16:51 浏览量:6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海棠葉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当大多数企业在为千亿利润欢呼时,拼多多却传出一个意料之外的计划。虽然尚未官宣,但从此前“百亿减免”“电商西进”的扶持铺垫,早已有迹可循。
将一整年的利润全部反哺商家——从“百亿减免”到“千亿加码”,半年内这家电商巨头选择把扶持规模扩大十倍,魄力令行业震动。
当其他巨头追逐利润时,拼多多为何甘愿“白干一年”?
答案藏在那些日销1700单的勃肯鞋、年销千万的老字号里——用短期让利换长期生态,或许才是更高明的商业棋局。
从广东惠东濒临倒闭的鞋厂,到宁夏银川的老字号乳业;从西部山区的特色农产品,到沿海城市的创新制造,拼多多的千亿资金正在编织一张全新的商业网络,也正在创造着比利润更珍贵的价值——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多方共赢生态。
这或许就是拼多多敢于“白干一年”的底气:当商业回归本质,利润自会水到渠成。
大手笔升级
传闻大概是真的。
“相关事宜公司正在研究,有信息会第一时间对外公布。”拼多多没有否认。
今年以来,拼多多已召开多场座谈会,向各类目商家代表、行业专家代表广泛征求意见,业内普遍预计新一轮惠商举措很快就将官宣。
在前不久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也说道:“2025年,平台将对高质量发展战略进行全方位升级,商家及产业的健康发展将成为下阶段的工作重心。”
基于过去拼多多的战略路径,可以大胆地说,拼多多喊出“千亿加码”并不意外。
去年下半年以来,拼多多就密集出台“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等一揽子政策。
“大幅度减免优质商家的交易手续费,未来一年预计减免100亿元。”去年8月,拼多多发布“百亿减免”计划,让市场为之侧目。
随后,“百亿减免”政策持续加码,先后推出推广费退免权益、下调店铺保证金及提现门槛、免除商家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等举措。
2024年9月,拼多多落地“电商西进”计划,免除商家西部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助力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包邮”。
同月底,拼多多宣布启动“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将在未来一年内投入百亿资源包,深入100个优质农产区及产业带,优选具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商家,并利用平台的数字化能力,提供从产品、运营、营销到供应链的全方位支持。
如今不过半年时间,对商家的扶持,就从“百亿资源包”升级到“超千亿人民币”——规模之大,力度之强,远超过往。
1000亿是什么概念?
财报显示,2024年,拼多多营收3938.4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同比大增87%,达到1124.3亿元。
首次年利润突破千亿大关,对于拼多多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目前,互联网中概股只有三家企业进入“千亿利润俱乐部”,第一是腾讯(1941亿),第二是阿里(1209亿),拼多多挺进中国最赚钱公司行列,距离阿里只有一步之遥了。
要知道,即便是阿里也并不是每年都能保证千亿净利润。
拼多多此时选择将1000亿让利给平台商家,相当于去年一整年“白干了”。
还会面临业绩、市值双重压力。放弃“数字游戏”中的利润追逐,牺牲短期利润的同时,公司股价还可能遭遇由此带来的利空。
如此,可见拼多多扶持商家之决心、态度毅然决然。
千亿深耕新供给
那么,此次拼多多大手一挥,将重点扶持谁?还是中小商家,具体来说,可能会从中腰部商家扩散至小微商家。
千亿加码的具体路径和方式呢?大概率是过往举措的加强深入版,目标之一是供给侧改革。
一如赵佳臻所说,当前电商环境里,供给侧的深度变革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阶段,当下为了商家和行业健康发展所做的投入,从长期来看是必要的。
又如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在财报电话会上所说,“我们希望通过实打实的费用减免,为商家运营降本增效,为商家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提供动力,引领平台迈入以质升级的新阶段。”
按照拼多多的说法,长期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商家利润不断被压缩,创新动能和投入力度也受到极大抑制,以平台政策为保障的新质供给成为破局点。
以惠东女鞋为例。
惠东拥有40多年制鞋历史,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被称作“中国女鞋之都”,但缺乏主流品牌,知名度不高,又因消费趋势转变和疫情冲击,市场逐渐停摆,部分鞋厂濒临倒闭。
命运的改写,源自一双勃肯鞋的爆火。
去年冬天,依托拼多多平台的数据分析、消费趋势追踪能力,当地商家研发出更受青睐的加绒勃肯鞋、7厘米厚底勃肯鞋,带动产业复苏,甚至有鞋厂一年生产约140万双勃肯鞋。
广东鞋服商家傅秋的生活也由此发生转变。去年一个冬天,他在拼多多上架的加毛勃肯鞋,卖出了3万多双,目前店铺的日订单量达到1700单。
▲拼多多APP上的勃肯鞋。
傅秋很是感谢拼多多,“新质商家扶持计划 ”下,每双鞋可比其他平台省下30多元营销成本,“原本在其他平台卖150多的鞋子,在节省了大部分营销成本后,在拼多多只需卖90多元……自然流量可观,营销成本降低,降低的成本便是我们重要的竞争力和创新动力。”
拼多多这条通过“新质供给”重塑产业链、扶持新质商家的新路径,正辐射大江南北。
在广西融安,脆蜜金桔商家肖友菊受惠于拼多多诸多新政,每月变相增收数万元,当地金桔新品种脆蜜金桔也入选拼多多年货节,并成为畅销年货;
在宁夏银川,地方老字号金河乳业借拼多多新质供给成功走向全国,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
在辽宁大连,海鲜商家赵鹏借拼多多开发出适合国人的金枪鱼罐头,成功帮代工厂打开国内市场......
六安婚纱、青浦母婴、内蒙古酸奶糕、临夏牦牛肉、佛山开心果......越来越多的产业带商家,借助拼多多跳出“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以供应链的升级提升利润空间,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数据显示,2024年,“百亿减免”为超千万商家实现提质增效,仅“推广服务费退返”一项每年就为商家节省数十亿元。
加码共赢生态
傅秋的故事,也恰是拼多多所追求的共赢范本。
在拼多多,消费者只需要花90多,就能买到一双质量升级过的、在其他平台价值150多元的鞋子,销量上去的商家满意了,花更少钱买更好货的消费者也满意了。
事实上,在新质供给链的传递下,拼多多让利商家,实际也是让利消费者。
数据显示,2024年双十一期间,平台“超级加倍补”活动助力新质供给直连全国市场,仅前两轮订单量就突破6100万单。
拼多多发布的《2025年夜饭报告》也显示,西部地区的水饺、海鲜等订单翻倍增长,而甘肃、宁夏等地的牛羊肉、酸奶糕也加速东出,丰富了消费者的年夜饭餐桌。
一张张天南地北的订单,链接起越多的商家、买家,又垒成超出市场预期的营收、利润规模。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拼多多会主动加大对供给端的投入。
作为连接产业带、商家、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拼多多通过落地一系列补贴,帮助商家降本增效、转型升级,提升了供给质量,意味着商家服务用户的能力增强。
质价比是拼多多过去的绝对优势,但并不是它当下的唯一优势。
通过定向补贴,商家有足够的底气基于用户价值进行产品创新,而后跳出同质化竞争,吸引更多消费者,商家、用户和平台多方共赢的电商生态,得以在真金白银的补贴下迅速长成、完善。
“随着供应链的发展和现代化,更多优质商家和产品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更高质量和更顺畅的购物体验,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并从长远来看创造了一个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受益的健康生态系统。”基于此,拼多多很大概率会沿着既定战略方向,落地实行“千亿加码”扶持政策。
这将会是一盘很大的棋局。
毕竟在拼多多的规划里,300多个产业带、超600万家制造型企业,都能通过数字化改造成为新质供给的“蚂蚁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