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的下雪天,一小女孩站立我店门口,问明缘由我送了她两双棉鞋

发布时间:2025-04-07 07:16  浏览量:2

(本文原创首发,全网维权,侵者必究)

口述:史银妹

整理:水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

1999年冬。

这一天,外面寒风凛冽,雪花飞舞,窗户口那棵枯树的枝桠,在风中张牙舞爪摇晃着。

早上6:30,我就起了床,弄了一口吃的,裹紧外套围上围巾,就匆匆往我店里走去。

从罐头厂下岗后,为了生活,我咬咬牙租了一间门面房,专门卖一年四季的衣服鞋袜。

好在生意还不错,起码能养活我与儿子。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92年结婚。

儿子三岁时,老公有了外遇,我们很干脆离了婚。

对于这个渣男,我不打算委曲求全。

好在我娘家给力,母亲替我带孩子,大哥大嫂鼓励我接纳我,又支持我开了这个店。

我为有这样的娘家而感到骄傲,心情一点没有因为离婚而受影响,反而好像获得重生一样。

外面的雪依然在不停飞舞着,我踩着满街道的皑皑白雪,来到了我的店门口。

这条街是老街,街的两边都是一人抱的老梧桐树,此时的树叶已经落光,光秃秃的树丫上,裹了一层银色。

回头望去,整条街美得像一幅画,而我,就在童话中。

恍惚了片刻,我开始下门板。

九十年代的店面很老式,没有玻璃橱窗,没有卷帘门,都是一块一块的木板拼凑而成,关门开门很是麻烦。

正当我下第四块门板时,突然听到背后有人说话:

阿姨,你们家卖棉鞋吗?

我回头一看,只见一棵树背后转出来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

她不知道在那儿站了多久,身上头发上都落满了雪花,连眼睫毛上都是。

我惊讶问:

孩子,你怎么这么早上街了?

小姑娘说:

我是趁奶奶还没睡醒,偷偷跑到街上来的。

外面风很大很冷,我赶紧把门板下完,招呼着小姑娘进了屋子,又把煤炉捅开,添了一块煤,让她先捂捂手脚。

等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完,我回头打量小姑娘,发现她穿着很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嘴唇都紫了,一看就没有吃早饭。

我赶紧去街对面买来两个肉包子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放在柜台上让她吃。

小姑娘不肯,双手一个劲摇。

我说:

这是阿姨请你吃的,不收钱。

小姑娘推辞不过,只好端起了碗。

02

等她吃完了,我问:

孩子,你要买什么棉鞋?是买给你自己穿的吗?

听我这么一问,小姑娘的那双大眼睛瞬间有了雾气,她摇摇头说:

不是的,我是买给我奶奶穿的,她脚上的棉鞋破了,两只脚都生了冻疮,每天晚上痒得睡不着。

阿姨,你家店里有我奶奶穿的那种棉鞋卖吗?

一边问,她的眼睛又开始在屋里搜寻。

刚进店的时候,她已经满屋子看了一遍。

我的店里是专门售卖女式衣裤鞋袜的,老中青的都有,小姑娘问的棉鞋,自然也有。

但是我心里纳闷,这么冷的天,这小姑娘才十岁,她家里大人怎么放心她一人出门的?

我回答她:

我店里有你奶奶穿的鞋,你放心,马上我就拿给你。

你先告诉阿姨,你家离这里多远?为什么你一人跑来街上?你爸妈知道吗?

小姑娘神情一黯,低着头回答:

我家住在张圩村,离这儿大约七里路,我叫张倩倩,今年十岁。

我不知道我爸妈去了哪里?我从小就没见过他们,奶奶告诉我,说我爸妈去了国外挣钱,等我到18岁上大学,他们就会回来的。

我爷爷前几年去世了,平时就我跟奶奶在家里。

听完小姑娘的话,我明白,这是她奶奶的善意谎言。

我心里猜测,她的父母可能不在人世了,或者她母亲尚在,却抛弃了她。

看着她身上那件薄薄棉衣,不用问,这祖孙俩日子过得很艰苦,我心里起了怜悯,于是说:

你给你奶奶买鞋子,你知道她穿多大吗?

小姑娘立刻拿过来挂在手腕上的布袋子,从里面掏出一只旧布鞋:

阿姨,这是我奶奶的鞋子,管不管用?

我心里赞赏小姑娘的聪明与孝心,点点头说:

管用,阿姨现在就帮你奶奶找鞋。

说着,我拿了两双很厚实的雪地棉鞋递给她,跟她说,她跟奶奶一人一双,小姑娘赶紧摆手:

阿姨,我不冷,我只买一双给奶奶就行。

然后,她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把零钱放在柜台上:

阿姨,这有22元,是我平时攒下的,你看够不够买一双的?如果不够,等我下次攒到钱,再递给你。

我鞋子进价都不止这个数,怎么可能够呢?

但我下了决心要送鞋子给这可怜的孩子,因此,我没说话,连同鞋子和钱都往她布包里塞。

可小姑娘很倔,非要给。

我只好跟她讲:

这鞋子8元一双,两双才16元,你还剩6元呢。

小姑娘这才收下鞋子与6元钱,与我道别,高高兴兴走了。

03

由于是下雪天,客人稀稀落落的,没有往常生意好。

中午,我在煤炉上煮了一碗面条吃,吃过后,开始整理货物,打算天气好,再进一批货准备过年前卖。

腊月里,老百姓会涌来街上购买年货,每年年前我会大赚一笔。

这时,店里进来两位客人,我抬头一看,是一老一少,年少的正是早上来的那位倩倩小姑娘。

小姑娘腼腆道:

阿姨,这是我奶奶,她回家骂了我,说这鞋子老贵了,100元都买不到,非要让我带她来找你。

我赶紧直起身,拉过一张板凳,招呼着老人家坐下。

老人身材清瘦,面容憔悴,穿着单薄而陈旧。

她不肯坐板凳,只是一个劲的道谢,然后拿出来鞋子递给我说:

谢谢你了姑娘,谢谢你的好心,我家孙女不懂事,回家被我骂了,这鞋子还给你,真心感谢你的菩萨心肠。

看着老人的一脸诚恳与诚实,我理解了什么叫人穷志不穷?

我做生意这几年,很多人来买东西,都是往死里砍价,恨不得我送给他们才好呢。

如此耿直的祖孙俩,我还真没遇到过,这让我由衷钦佩,更想尽我所能帮她们一把。

我把鞋子推给她道:

婶儿,你就别跟我客气了,我一分钱没少收,这鞋子是我从广州拿的货,可便宜了。

老人听我这么说,眨巴着眼将信将疑。

我趁热打铁道:

倩倩一片孝心替你买鞋,你可不能打击她的积极性。

还有,你看孩子脚上的棉鞋都破了两个大窟窿,这么冷的天,你忍心让她受冻吗?

我的一番话,击中了老人的内心柔软,她不再推辞,叹息一声说:

唉,是我这把老骨头没用啊,让孩子跟着我受苦,如果她父母在的话,孩子哪里要受这份罪?

农村人你也知道,光靠几亩地,能有什么收入?不挨饿就算不错了。

我就巴望着孩子快点长大,等她考上大学,我才能卸下这副重担。

04

看着老人一脸愁苦,我不知道用什么话安慰她才好?

这时的雪已经停了,倩倩问她奶奶要了一点钱,说要买一支钢笔,拔腿跑去了文具店。

看老人冻得瑟瑟发抖,我让她坐在了煤炉边,泡了一杯茶让她捂住,两人开始闲聊起来。

聊着聊着,老人说起了倩倩的身世。

原来,倩倩的母亲是湖北人,倩倩的父亲在苏州打工时她也在,两人就此相识相恋。

结婚后第二年,倩倩出生。

本来生活过得还算不错,老人在家带倩倩,小夫妻俩在外面打工,过年过节回来看看。

谁知倩倩两岁时她父亲出了意外,她母亲只身一人回了湖北,再婚后再也没跟这边联系。

老人知道这个儿媳妇不可能再回来,所以,每当倩倩问她要爸妈,她怕孩子伤心,只能编了一套说辞。

倩倩爷爷在世时,日子还能勉强过。

谁知她爷爷前几年得病,把家里的一点积蓄都掏空,到头来还是人财两空。

倩倩的奶奶一人艰难抚育孩子,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

老人说罢,本来消瘦愁苦的脸更是笼罩一层愁云。

我听完,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

这样下去,这对祖孙俩以后怎么办呢?

我自己能力有限,想帮她们解决实质问题根本不可能,只能力所能及做点事。

想到这儿,我打包了两套棉衣棉裤递给老人说:

婶儿,这个你拿回家穿,这么冷的天,别冻感冒了。

老人呼地站起身,一个劲的推辞,死活不肯要,人慌忙往外面跑。

我拽住她道:

婶儿,这些衣服都是卖不掉的,款式旧了,没人要,放在店里也占地方,我还怕你嫌弃呢。

老人听我这样讲,这才停住身子,狐疑地看了我一眼,又看看衣服。

想了想,她从口袋里掏出十五元钱递给我说:

闺女啊,我不能白要你的衣服,你多少收点钱我心里踏实。

我连连点头,把钱接了过去。

这时,倩倩也买了笔回来,祖孙俩千恩万谢,告辞回家。

想到她们这个冬天不会再受冷,我这心里多少好过了一点。

第二年的春天,祖孙俩开始频繁出入我店里。

她们只要一上街,就会送来很多自己种的各样蔬菜,还有鸡蛋大米玉米面之类的,这倒是弄得我无所适从。

老人笑眯眯道:

闺女啊,农村人的东西不值钱,你就收下吧,这样我的心里能平坦点。

作为回报,我也会经常给点衣服鞋子她们,起码让祖孙俩不再寒酸不再受凉。

自然的,每次我给衣物,都会编一套瞎话搪塞,否则的话,老人会坚持不收。

倩倩上初中时,好消息传来。

她们家的困难被村委了解,村委跟有关部门沟通后,不但免除了倩倩初高中的学杂费,一个月还有几百元补助给到她奶奶手里。

这样一来,她们基本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老人带着倩倩特意来告诉我这个喜讯。

我自然是为她们高兴,以后,祖孙俩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后来倩倩考取了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出来在我们镇的中心小学做了一名教师。

老人是在倩倩参加工作一年后去世的,走得很安详。

毕竟,她最挂念的孙女终于长大了,参加工作了,还谈了一个好对象。

需要说明一下,这个好对象是我的亲侄儿史浩军,是我亲自做的媒。

这个结局是不是很好?

如今小两口生活的很幸福,一点都不要大人为他们操心。

我大嫂动不动就夸我有眼光,替她找了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

要我说,苦尽甘来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你们说是不?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