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散去后,网络造神的“残酷现实”,在肥娟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发布时间:2025-04-08 15:38  浏览量:3

文|南风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曾经那个被众人捧上“神坛”的肥娟,如今在热度退潮之后,留下了一地鸡毛。

从童鞋店倒闭到小吃摊爆火,从直播间4万人“云监工”到被质疑“卖惨营销”。

肥娟夫妇的经历,就像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实验:

互联网运动既能创造出一个被万人敬仰的“神”,也能将人性异化成一场真人秀。

肥娟的走红,最初起源于一场无心插柳的善举。

那是在2024年,她和丈夫林景欢正在经营一家童鞋店。

不过由于生意惨淡,每天的营业额都惨不忍睹,鞋店也面临倒闭危机

然而肥娟夫妻注意到一个点,就是附近的小学生放学以后,无处可去,总是喜欢到他们店里看电视。

他们自然知道这些孩子们没钱买东西,可是也从来不赶人,就让孩子们在店里休息,还顺便照看他们的安全。

这一幕被路人拍到以后,曝光到了网上,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共鸣,肥娟也小火了一把。

不过网络名气增加并没有改变生意惨淡的事实,鞋店最终还是倒闭了。

肥娟夫妇也没有摆烂,而是打算尝试开一家小吃店

但跟其他店家不同的是,他们主打一个低价策略:

火鸡面一块钱,薯条两块钱,炸鸡柳三块钱……

这是他们充分调查市场——跟孩子们聊天——之后推出的定价。

因为孩子们吃零食大多只是为了解馋,想尝尝味道但又不想吃多影响正餐。

所以肥娟就推出了分量小但价格超低的“1元火鸡面”。

40斤鸡肉放32个鸡蛋的“破产级”鸡柳配方,也是让直播间的网友们哭笑不得。

另外,店里最诱人的小电视,他们也在重新装修以后换成了更大的彩电,尽管要为此多付不少电费。

这种“毫无技巧的真诚”意外击中了网友的情绪痛点,肥娟小吃迅速走红网络。

肥娟的直播间人数,竟然在短短几天时间,就从个位数暴涨到百万。

网友们也开始当起了“云监工”,不停为小店的经营“出谋划策”。

屏幕上的礼物特效也几乎连续不断,一时间场面热闹非凡。

流量是一把双刃剑

在巨大的流量冲击之下,肥娟夫妇逐渐没有了对于金钱的焦虑。

光是直播间的打赏收入,就是肥娟一辈子都没见过的巨款。

短短一个月时间,肥娟小吃店就成了全国瞩目的网红打卡圣地,甚至还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都说网红的终点的带货,肥娟也没有例外,只是她的带货方式有点奇特。

她的直播间里始终都没有小黄车,所谓的“带货”也只是让品牌方的东西出现在镜头里而已。

那一堆商品就放在直播间的角落里,肥娟夫妻对于这些也是只字不提。

这逼得广告商们拼了命地刷礼物,就为了能够登上肥娟直播间的榜单,引起路人关注。

很多人都很奇怪,按照肥娟当时的流量,随便接点广告,那收入都是非常可观的。

可他们竟然只是埋头做小吃,一句广告词都没有。

当时不理解肥娟的做法,但随着流量狂欢的继续,才发现她才是真正的清醒。

流量场的运行规则,远比表面看起来要残酷得多。

这个为了小学生们才开起来的店,门口却围满了前来打卡的游客,和蹭热度的博主

孩子们的休息场所里,却见不到几个孩子。

更棘手的是,有人带节奏说“1元火鸡面是营销噱头”,开始批评肥娟夫妇是在炒作,是在消耗公众的爱心

甚至有人扒出来林景欢曾经的言论,说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悲惨身世来“博取同情”

就连肥娟受不了众人的争吵,选择闭店休息几天,都有“果然开始耍大牌”“早就猜到是剧本”之类的话出现。

热度是盲目的,是善恶不分的。

大家渴望看到那种未经雕琢的真实,可这种真实一旦被流量标价,必然会走向异化。

那么结局要么是耗尽流量后泯然众人,要么就是被资本进行收割。

现在的肥娟小吃直播间人数,已经从巅峰时期的百万掉到了2000左右。

公众对于肥娟的追捧,无非就源于三种心理:

对商业社会功利主义的反叛,对未被污染的人性的想象,以及对大众潮流的盲目跟风。

但反叛无法一直持续下去,人性也不可能真的一尘不染,潮流也在随时发生着变化。

肥娟这场没有持续“爆点”的直播,终究会让观众感到疲倦。

等到狂欢结束的时候,被众人高高抛起的肥娟夫妇,就会重重地摔落回地面。

经历过受到万人追捧之后,那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是很多人都难以接受的。

但是肥娟夫妇好像有些不同,他们俩从来都记得自己的初心。

开小吃店的目的是什么?与其说是赚钱,不如说是为了能看到孩子们的笑脸。

每天兢兢业业地工作,也不过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休息吃零食的场所。

流量狂欢开始之后,他们也始终没有放弃本职工作去接广告或者带货直播,而是让网络自由发展,自己还是认真地做小吃。

流量反噬的时候,没有被流量裹挟着失去理智,选择与网友对线,而是关门停业降低热度。

而当流量散去之后,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网红的肥娟夫妇,依旧在每天做着小吃店的本职工作,而没有想办法追回曾经属于自己的流量。

所以想必如今的冷清景象,是肥娟夫妇早就预料到的。

他们心里其实一直都很清楚,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钱,就算是赚到了也留不住

就像是他们说的,自己只是运气好的普通人而已,现在也该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了

在追逐热点的时代,真正的网红不该是被流量绑架的符号,而是那些在喧嚣中,仍能够坚守本心的人。

泡沫终将会散去,但肥娟夫妇的善意和坚韧,远比短暂的流量更值得被铭记。

“造神运动”的背后藏着许多普通人的无奈和挣扎,但若本心不改,或许就能避免成为流量时代的牺牲品。

部分参考资料:

4万多人在线看肥娟一块一块数钱!鞋店改小吃店后爆火——映象网

肥娟夫妇将品牌方礼物捐给福利院——九派新闻

官方回应肥娟小吃店商标被抢注——向阳视频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