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方言】 “鞋(hai)拔子”指“鞋子”或辅助穿鞋的工具!

发布时间:2025-04-08 16:44  浏览量:7

在晋西北方言中,常常把鞋(xie)子读成(hai),这样一来,“鞋子”在晋西北方言中就变成了“孩子”,如“今天上街买鞋((hai)去了。”有个笑话讲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在湖边游玩,突然大声呼喊:“我的孩子掉到水里了!”路人听闻,慌忙下水救人,但见捞起来的是一只高跟鞋。

在晋西北,将辅助穿好鞋的一种木制工具也叫“鞋拔子”,有的地方叫“鞋溜子”、“ 鞋把子”。

穿鞋时把鞋拔放入鞋子之后,脚后跟还在外面,一时半会穿不进去,脚后跟踩着鞋后跟,此时顺手拿起“鞋拔子”,弯腰一钩,轻轻一踩,就可以轻易、快速地把鞋子穿好,避免双手直接接触鞋子,既不方便,也不卫生、雅观,“鞋拔子”经常用于年老之人穿鞋备用。

关于“鞋拔子”的记载,清代李光庭《乡言解颐物部上杂物十事》:“世之角,牛者为用多矣。而其因材制器,审曲面执,以成其巧者,莫鞋拔若也。”还有一首吟咏“鞋拔子”的七言诗:“:但知峭紧便趋奔,不纳浑如决踵跟。履何人甘削趾,采葵有术莫伤根。只凭一角扶摇力,已没双凫沓踏痕。直上青云休忘却,当年梯步几蹲蹲。”

小说《金瓶梅》《红楼梦》中有“鞋拔子”的记载。鞋拔子”微不足道,但小发明可见大智慧,足以见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鞋拔子”多用木制、竹制,也有骨制、金银的,下端弧形,上端有柄,柄长短不一,柄的顶端一般有孔,经孔穿绳便于悬挂,很像如意,寓意吉祥如意。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