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忆从西柏坡初到北京,鞋烂无鞋领,就打赤脚往中央送机要材料
发布时间:2025-04-10 01:00 浏览量:2
刚从西柏坡到北平的机关人员
1948年8月,谷吉生进入到中央办公厅机要训练队。此时,中央机要处设在河北平山县的北庄,离西柏坡很近,而机训队则设在离北庄十多里路的天井村。机训队主任是延安过来的“老机要”,司务长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
谷吉生刚到机训队不久,领导就传达说毛主席讲了,五年之内从根本上打败蒋介石。大家听了很高兴,认为胜利有望了。过了没多久,又传达说:毛主席讲了,一年之内从根本上打败蒋介石,大家更是无比兴奋。
谷吉生在机训队的半年多时间内,捷报一个接一个,正是发生惊天动地大变化的时候,情绪上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我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印入他的脑海。
机训队在天井村没有宿舍,近百号人分住在老乡家中,把一所有天窗的旧羊圈打扫干净,作为开会、上课、听报告的活动中心。大家在旧羊圈里席地而坐,认真听讲,情绪高涨。
每天的伙食是小米干饭炒南瓜,大家蹲在地上一圈一圈,围着一盆南瓜吃得香甜。遇到改善生活,伙食委员就在队前宣布:“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吃豆腐!”人人高兴不已。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没有一个人叫苦,都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1948年10月的一天,朱总司令要接见机 训队。大家早早来到北庄机要处,坐在一所青砖铺地的院落中。朱总司令坐在一张写字台前慈祥地向大家讲形势,讲革命道理,讲机要工作的重要性。
他语重心长地说:“娃娃们,要努力学习,多掌握一些革命的本领,将来我们的国家要交给你们这一代人来管理……”队员们听得热血沸腾,想不到胜利就在眼前了。
一位年纪较轻的女同志问总司令:“总司令,你出来这么多年,想家吗?”总司令说:“我不想家,革命者四海为家嘛!你想家吗?”这位女同志说:“我也不想家,就是牵挂妈妈会想我。”逗得大家哄然大笑。
1948年春,在刘少奇同志的指示下,办公厅机要处建立了“北庄业余中学”,毛主席让自己的秘书田家英兼任教员,为迎接全国胜利,努力提高干部的文化、业务水平。大家心里也清楚,如果安于现状,不努力学习,就无法适应胜利后的新形势。所以刻苦学习是当时中央机关的一个突出特点,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后。
1949年3月,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谷吉生去北庄时,看到西柏坡周围的山上支起了高射炮,知道在开重要会议,但不知是什么会。
后来听了传达,知道了会议内容,知道了毛主席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他告诫全党,在胜利面前“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传达时还结合毛主席在延安时就思考李自成失败教训的情况,对“两个务必”进行了讲解。谷吉生当时虽然对提出“两个务必”的深远意义认识不深,但知道这是党中央进城前向全党提出要求,敲响的警钟。有些话如“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防止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袭击”等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1949年3月27日,机训 队乘坐第四野战军派来的大卡车到达北京香山。毛主席住在半山腰的“双清别墅”,机要处设在眼镜湖边的“慈幼院”。谷吉生被分配在机要处的一野台,参加翻译中央与第一野战军的来往电报。
此时的形势是各个战场上节节胜利,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蒋家王朝。大家的工作是不分昼夜、无固定睡眠时间。解放西安、解放兰州的电报是谷吉生半夜翻译的,他那个兴奋劲把瞌睡一扫而光。
虽然进了北京,但还没有打字机,翻译出的电报要一次复写五至七份,分送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天长日久,谷吉生的右手中指走了形,生出一个大硬块,心中却感到很幸福。
进北京后生活仍很艰苦,由吃小米干饭改吃从东北运来的高梁米干饭。有人不习惯,闹肚子,但毫无怨言。谷吉生当时穿的鞋子烂了,到后勤处去领,说已无鞋供应,只好赤脚走路。
在农村赤脚走无所谓,可是在堂堂的北京城,在党中央办公厅,光着脚进出,他实在感到不是滋味,但仍然坚持工作。后来一位老同志给他弄来一双木板拖鞋,走起路来呱呱有声,但谷吉生甚感满足。当时在“两个务必”精神的鼓舞下,大家以苦为乐,仍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
译电工作是保密性很强的工作,毛主席说:“必须十分保守机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所以实行“二人通行制”,一个人不准出门,而且私人来往信件不能自己拆封,先给领导审阅。当时对此习以为常,并没感到有什么不好。
有一位领导曾经打比喻说:共产党员好比一块优质木料,革命需要你做成一尊菩萨,你就天天受人跪拜;革命需要你做成一只马桶,你就得承受委屈,一切服从革命需要。那时大家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多少年过去了,人们仍感到那时的精神还是很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