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不能“穿旧鞋走老路”

发布时间:2025-04-18 13:53  浏览量:1

殷其斌

干部培训教育一头连着干部成长,一头系着事业发展,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战略性、基础性工程。然而,有的教育培训陷入了“为了培训而培训”的误区,只为完成培训任务,不求培训实效,这既浪费了教育培训资源和干部时间,也难以实现提升干部能力、促进事业发展的目标。

拒绝“一刀切”,因地制宜谋发展。各地发展千差万别,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所面临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任在肩,干部培训理应聚焦前沿科技、金融管理等领域知识的学习,为干部赋能,使其能更好地引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反观欠发达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基础民生的任务更加繁重,培训内容就应紧密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精心设计课程,为当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倘若无视地区差异,盲目“一刀切”,培训与实际必然脱节,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会让培训沦为无用功,无法真正为事业发展注入实质动力。

摒弃“一锅煮”,量体裁衣助干部。干部队伍岗位职责、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其成长需求自然也大相径庭。新入职的年轻干部,犹如初出茅庐的雏鹰,急需基础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的培训,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而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则如同展翅高飞的雄鹰,渴望在战略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若不能因材施教、缺乏针对性,只会让干部感到索然无味,难以满足实际,更无法有效提升其工作能力。长此以往,必将减弱培训兴趣、降低培训效果。唯有深入了解需求,有的放矢开展培训,才能让培训精准射中提升干部能力、推动事业发展的靶心。

杜绝“走过场”,学以致用见真章。教育培训的最终落脚点,是学以致用的成果转化,可以通过“揭榜挂帅”“比武打擂”等方式,对培训成效进行实践检验,促进干部“营养吸收”,解决工作难题,推动事业发展。如果培训结束后,干部依旧墨守成规“重穿旧鞋、重走老路”,那么培训就沦为“纸上谈兵”毫无意义。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效果跟踪机制,提升干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既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又能与干部的绩效考核紧密挂钩,让培训成效在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防止“过度饱和”,科学规划促协调。基层工作本就琐碎繁重,如果不能科学规划培训,造成“小马”高密赋能,无疑在“马车”上又装了块石头,不仅减少了原本“马力”,增加“车重”,还会影响“车速”,与培训的初衷背道而驰。干部培训的频率和时长必须科学合理,既要满足干部提升能力的迫切需求,又不能影响工作正常运转。只有找准培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点,才能让“工”“学”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实施培训,准确掌握基层日常工作量、工作难度、业务短板等情况,精准规划培训内容与时间安排,巧妙避免工学矛盾,确保培训与工作能够协调共进,干部培训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干部成长与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