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东林:随身携带一双跑鞋,把工作和生活过成诗

发布时间:2025-04-18 19:03  浏览量:1

“子怡你好,光阴缓缓,自有答案。”

“子怡你好,内核稳定,遇事不急。”

“子怡你好,小海龟一出壳就知道奔向大海的方向。”

……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学科带头人任东林教授的工作间,摆满了一摞摞的医学专业书籍和成果。最近,刚完成百万字肛肠外科领域书稿二稿的他,翻出了纸堆里的一些书法文字,与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分享了他忙碌医生生活的另一面。子怡是他还在读书的女儿,任东林每日写下一篇书法作品,当作是给女儿的亲笔家书,写满了365天。

一幅幅字写满了对女儿的牵挂。

他是一位在肛肠外科领域享誉海内外的医者,同时出版了多本诗歌散文集;他又是几乎无师自通的书法者,一手独具个人风格的书法,让外国杂志不禁主动邀约,刊登在杂志封面上,在中山六院知识城院区新设的一块“无忧园”碑石,正是出自任东林之手。他更是一位即使长期在各地会诊手术、开会讲学之余,仍然能每天坚持运动数公里的跑者,每个出差地的机场,在任东林眼中,都是绝佳的运动“徒步”场所。

“认真写好字、写下一些所谓的‘诗歌’表达内心真切的感受,这是我对待医学、患者时,除技术之外最重要的人文基础。”任东林分享表示。


运动:深夜陌生树林一个人散步

任东林是中山六院肛肠外科学科带头人,曾任该院副院长,也是最早一批来到医院参与建院的“开荒牛”之一。

过去10多年来,在医院的跑步机上、在机场的候机厅里、在陌生旅馆的场地中,任东林习惯随身带着一双跑鞋,随时换上开始运动,这雷打不动的习惯,是他的每日生活哲学。

在手术等台间隙,任东林偶尔也会在跑步机上坚持运动。

“每天散步或者跑步数公里,这是我坚持了很多年的习惯。”最初设立这个目标时,任东林的一位学生直接说:“老师,您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您太忙了。”没想到,任东林真的做到了。

在这看似呆板、固定的行为背后,任东林认为,这也是一种行为哲学的表达,也是一种修行和对自己毅力、能力的锤炼。医生日常工作忙碌、压力大,往往需要有一个好的体魄。此外,散步、跑步的过程也是难得的独处时刻,可以帮助他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

10多年下来,熟悉任东林的同事和亲友,都慢慢了解到他的这个习惯,当中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有一次出差,任东林落地到酒店已经是凌晨一点了,外面是郊区,非常安静,犹豫了一下,任东林还是穿上跑鞋走了出去,在入睡前完成了每天坚持运动的自我要求,并享受了宝贵的独处时光。

“当我每天在外面社交时,某种程度是处于往外掏空自己的状态,而独处散步或者跑步时,会进入一个深度思考的状态,可以回到自己内心,对身心都是一种反哺。”长期坚持下来,任东林发现,这一习惯不但让他体力充沛,也带来了很多灵感时刻。有一次,在国外的深夜,任东林来到了一个轨道交叉的路段,路旁上竖立了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This is my team,where is yours(这是我的团队,你的团队在哪里?)”深夜广告牌这句话敲响了任东林的心扉,一个医生再优秀,也无法完成所有的事情,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医学团队,如何建,如何发挥效能?这些思考一一带入到他的肛肠外科的临床实践中。


诗歌:最美的手术是给患者最好的礼物

《镜子》《巢》……除了在专业领域出版著作30余部外,任东林的足迹也走向了文学领域,陆续出版了一些诗歌散文集。

在手术室等待手术的间隙里、在难得的安静的时光里,任东林会随时将感悟记录下来。在他看来,诗歌是荒寒之道,只有荒凉、寒冷、寂寞的心境才也许能孕育出打动人心的文字。而一个人处于生命繁华灿烂的阶段,可能比较幸福,但往往很难真正读懂诗句里面的沧桑。然而,手术室里时常面临生死的考验,一个个患者的病痛会深刻地触动医者的内心。“如果没有深切地热爱生命,没有体会到生命极端的那种痛、触及心扉的痛楚,那么很难孕育出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东西。”

因为有着一份柔情,“做最美的手术是给患者最好的礼物”这一句诗一度打动了很多的同行。这些诗句背后,是无数个患者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既有重生的喜悦,也有面对人生无常、生命脆弱的悲伤。


书法爱好者:在新院区写下了“无忧”

今年3月28日,中山六院知识城院区正式启用。该院区的广场上竖立了一块刻有“无忧园”的碑石,走进医院的患者来来往往,任东林希望,这里应该是患者治疗选择的“最后一站”,可以少受来回转院就医的折腾,顺利康复,从患病的忧愁走向康复的无忧。

在任东林办公室的墙上,挂有一份外国医学杂志,杂志的封面是一幅中国书法文字,正是出自任东林之手。据他介绍,当时杂志的主编看到他的字很感兴趣,主动来约稿,没想到随后被刊登在杂志的封面上,展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独特和美感。

说是书法,任东林感到很不好意思,“这应该说是一种传统笔墨的表达,称不上书法作品。”对书法的爱好来源于他小时候跟随爷爷身边磨墨、长大后找书法帖临摹学习的经历。

这一书写的表达贯穿于任东林这些年的日常,甚至渗透到父亲这一人生角色中。医学往往需要大量、持续、终身的学习,专业的医学表述有时候会比较枯燥,在案桌前劳累了,任东林便拿起毛笔写几幅字,当作是调节一下紧张的心情。

厚厚的纸张垒满了办公桌的一角,里面有一份是任东林的“珍藏”,原来,这些都是任东林每日写给女儿的家书。

“子怡你好,每一个当下都是最好的,学会享受每一天。”

“子怡你好,全然接纳自己,不被定义,纯粹、自然、悦己。”

任东林介绍,有时候工作累了,会突然很想女儿,于是通过书写来表达对她的挂念,不知不觉间,每日一写,写满了一年的365天。

成为一名医者,忙碌几乎是人生常态。然而,在工作压力大、忙碌的背后,任东林还是从缝隙里挤出时间来运动锻炼、出版诗集、书写文字,既照顾了自己的身体,也安放了内在的心灵,“认真写好字、写诗歌表达,也是对待医学、对待患者时,除技术之外最重要的人文基础。”任东林表示,这一切的滋养,反哺到了医学,让他越发感受到医生这一职业的崇高,心中充满了对医学的热爱与敬意。


采访摘录

谈诗歌:


“作为一名医生,我无数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美好和易逝,感受到了时空的苍茫无际,生命给予了我无数的美好和感动,我把这些转化为可以被看见的文字,这也许可以被叫作‘诗’。”

谈运动:


“对于医生来说,有一个好的身体,才是热爱这个职业的基础条件,才能应对繁忙的医疗工作。”

谈书写:


“用传统的笔墨书写算是一种表达吧,也许心性和心境都可以通过毛笔的一点一画表达,字里可以藏身。”

谈家庭角色:


“作为医生和大学教授,原则上尽量不把工作带回家做(但事实上很难完全做到),但一定可以减少没必要的、耗费精力的、不必要的应酬、尽可能多一点的时间陪伴家人。”

盆底肛肠外科学科带头人 任东林

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外科学教授,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之名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第一届“广州名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盆底肛肠学院院长,盆底肛肠外科学科带头人。

学术任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世界中医联合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器官功能保护专业委员会(学组)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便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道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肛腔镜外科学院首届顾问团顾问。

擅长领域:临床上擅长痔、肛瘘、肛裂及慢性便秘等结直肠肛门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技术、结直肠肿瘤的微创治疗包括腹部无切口的NOSES技术、盆底及会阴损伤和大便失禁的重建修复技术等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致力于结直肠肛门疾病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治,特别在有多次手术史的复发性肛瘘、骶前肿瘤、直肠阴道瘘、直肠脱垂、慢性盆腔及会阴疼痛,及直肠癌术后复发及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阴道瘘尿道瘘等疾病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其多个疾病的手术数量在国际单中心排名第一。

学术科研:发表专业文章260余篇,其中高水平文章50余篇。主编及参编全国规划教材及专业著作如《外科学》《中华结直肠外科学》《胃肠外科学》《胃肠外科手术学》《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精准医学杂志》《大肠肛门病学》《华南通—老年健康生活》《中医临床医学概论》《中医医学英语》《中西医比较医学》《比技术更多:任东林肛肠外科手术集》《肛肠疾病图谱》等30余部。主持或参与国家或省级课题10余项目,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获得各级科研成果5项。担任国内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政府卫生健康政策顾问。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名优专家门诊)

责任编辑:刘山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摄影:梁超仪、吴子良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