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头被萨洛蒙“霸屏”?这双鞋凭啥成了潮人“新宠”?

发布时间:2025-04-28 09:50  浏览量:5

周末在上海武康路溜达,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管是拎着咖啡逛买手店的小姐姐,还是背着相机拍梧桐区的男生,脚下十有八九踩着一双设计硬朗又带点复古感的运动鞋——凑近一看,鞋舌上那个“S”logo,正是最近火出圈的萨洛蒙。

说萨洛蒙是“新宠”其实有点委屈它。

这个1947年由弗朗索瓦·萨洛蒙在法国安纳西创立的品牌,最初靠生产滑雪板起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用“自动释放鞋跟装订”技术惊艳了智利波蒂略奥运会,后来更是拿下冬季运动器材(高山滑雪、北欧滑雪、单板滑雪)全球销售第一的宝座,连奥运冠军都爱用它的装备。

但真正让它从“专业户外圈”杀进“城市潮人堆”的,是这几年的“跨界野心”。

2005年被亚玛芬体育收购后,萨洛蒙开始把越野跑领域积累的技术(比如鞋底抓地设计、轻量化材料)和机能风设计语言,融入城市通勤场景。

就像网友说的:“以前觉得户外鞋要么笨重,要么土气,萨洛蒙的XT-6、XA PRO 3D这些款,鞋身用网布+合成革拼接,线条利落又带点粗犷感,配牛仔裤能逛商场,搭冲锋衣能爬野山,完全打破了‘户外’和‘时尚’的边界。”

在上海长乐路的买手店里,试穿萨洛蒙的顾客排起了队。

“我以前穿某潮牌运动鞋,走两公里脚就酸得不行,这双踩上去像踩在记忆棉上,跑个5公里都不磨脚。”正在买单的95后女生小夏边系鞋带边说。

这背后是萨洛蒙的“技术底气”。

它家的鞋款普遍采用人体工学设计,鞋楦贴合脚掌自然曲线,包裹性和稳定性强;鞋底用的是品牌自研的Contagrip技术,湿滑路面也能稳当抓地;鞋面材料更讲究——徒步款用耐磨抗撕裂的复合材质,城市款则加入透气网布,四季穿都不闷脚。

更关键的是,对比同品质的户外品牌,萨洛蒙的价格卡在“轻奢但不溢价”区间,基础款800-1200元,和一些潮牌运动鞋差不多,性价比直接拉满。

“萨洛蒙不是随便搭条裤子就能好看的,得讲究‘松弛感’。”在小红书拥有10万粉丝的穿搭博主@阿阮的ootd 分享过自己的搭配心得。

观察上海街头,确实能总结出几个“王炸公式”:

不过最妙的还是“配色心机”。

上海姑娘们很少选亮色系,黑灰、卡其、米白这些“中性色”才是主流——上衣和鞋子同色系,下装用浅牛仔或浅灰过渡,全身不超过三种颜色,既高级又不刻意。

就像网友调侃的:“以前穿运动鞋怕显土,现在穿萨洛蒙怕撞款,毕竟满街都是‘萨门信徒’。”

萨洛蒙的爆火,本质上是一场“功能性”与“情绪价值”的双向奔赴。

对年轻人来说,它不只是一双鞋——周末穿它爬佘山,是“说走就走”的自由;工作日穿它挤地铁,是“把户外穿在脚上”的松弛;发朋友圈时露出那个“S”logo,更是一种“我懂生活”的默契。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潮流背后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从前我们追品牌,现在我们追“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萨洛蒙能从雪山“下凡”到城市,恰恰是因为它读懂了年轻人——既要专业性能,又要穿搭好看;既要“诗和远方”,也要“眼前的苟且”能舒服度过。

走在上海的晚风里,看着街头此起彼伏的萨洛蒙,突然想起品牌那句slogan:“帮助消费者通过户外运动体验找到最好的自我”。

或许,当我们穿上这双鞋时,追求的从来不是“跟风”,而是用一双能跑能跳的鞋,把生活过成“可进可退”的模样——既能踏踏实实地走,也能随时出发去看更美的风景。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