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比儿子小三岁

发布时间:2025-05-05 03:16  浏览量:6

这事不知发生在哪朝哪代。一天,有个身穿破烂衣衫,脚穿草鞋的要饭人到学堂里来讨饭。学堂里读书的小孩见到要饭的来了,都要赶他走。只有一个叫张郎的小孩,不但不赶他走,而且还打饭给他吃。其他读书小孩都不高兴,张郎就对大家说,他愿出双份钱。自这以后,每到吃饭的时候,这个要饭的就来了,吃完就走。这样过去了好几个月。

有一天,要饭的要到别处去了,临走时对张郎说:“我没有什么东西,就用脚下这双草鞋来谢你。”张郎哪看得起一双草鞋,就推辞说不要。要饭的又说:“我这双草鞋跟别的草鞋不同,只要穿上它,你想什么都会如愿。”张郎听他这么一说,就高兴地收了下来。

第二天吃过早饭,张郎穿上要饭的人送给他的草鞋,想回家一趟。想不到,刚一穿上就到了家里。

张郎有了这双草鞋,真是神通的很。一天,听到在一起读书的一个小孩说,他家附近有个秦员外办寿,请来了有名的戏班子演戏。放学后,张郎就想去看戏,一穿上草鞋地就到了戏台下。他一直挤到了员外家的座席上,那上面摆满了各种果品,张郎不客气地坐了下来,一边看戏一边吃果子。戏演完了,人也散了。张郎正打算回学堂,突然见到地上有一块手帕,就随手捡了起来。

张郎想,我还是亲自把手帕还给主人后再回去吧。他一有这个想法,转眼就到了一座绣花楼上。这个绣花楼就是秦员外的千金小姐住的地方。秦小姐一回头,见有生人,刚要叫人,张郎急忙拿出手帕来,说:“我是特意来给小姐送手帕的。”秦小姐见张郎是个读书人,人又长得标致,就请张郎坐了下来,两人一问一答,没多久,就情意相投,难分难舍,当天晚上,两个人就做了夫妻。第二天,丫鬟送来了早点,两人就分着吃。吃中饭的时候,秦小姐要丫鬟多拿一双筷子,一个碗。这事被秦夫人知道了,她立即赶到绣花楼上,果然见一书生坐在那里。张郎见秦夫人来了,很有礼貌地上前请安。秦夫人正要发作,见张郎不但长得俊秀,而且知书达礼,与女儿正好天生一对,心中十分中意,也就没有做声,默默地走下楼去。不久,秦小姐发现自己怀了孕,就偷偷地告诉了母亲。秦夫人见事情到了这步,只好安慰女儿说:“你别急,等我与你父亲商量一下再说。”

过了几天,秦夫人对秦员外说:“小女明天满十六岁,是不是简单地庆祝一下。”秦员外表示赞同,当日就发出请帖。第二天,亲戚好友纷纷前来祝贺。酒过三巡,秦夫人说:“听说某府某县有个员外的女儿,私下和一个白面书生结为夫妻,但因没有得到父母亲的赞同,所以天天提心吊胆。”此时秦员外吃酒正在兴头上,他一面喝酒,一面说:“既然生米煮成了熟饭,做父母的也就不必强去拆散他们。”秦夫人听后十分高兴,接着就说:“在座的至亲好友说说看,员外的话有没有道理?”大家都说:“有道理!有道理!”秦夫人又说:“好,实不相瞒,刚才说的就是我们家的事情。”众人听了都不相信,秦小姐一向规规矩矩,决不会做出这等事来。

秦员外一听,非常生气,立即跑上绣花楼,秦夫人也慌忙地跟了上去。秦员外见到张郎,出手一拳,就把他打倒在地,接着又猛扑上去,活活地把张郎掐死了。秦员外转身又要找女儿算账,秦夫人跟上楼来,拉着员外的手说:“让女儿自己选择一条死路吧!”秦员外想了想,说:“好,让这个不要脸的小贱人自己去死吧,省得我再动手。”回到客厅以后,大家议论开了,打死的那个书生,怎么出葬呢?你一言我一语,找不到一个好的办法,最后只好把那书生用棺材装好放到一个夹墙里。当天晚上,秦夫人就偷偷地备了一匹马,把女儿的穿着衣服和自己私下攒的金银首饰打成一个包袱,叫女儿连夜逃往他乡。第二天就对秦员外说,女儿已经投河自尽了。秦员外听说女儿死了,也就没有再去追究。

秦小姐骑马跑了一天一夜来到一个山岗,又饿又累,天又渐渐暗了下来,心里十分着急。正好看见前面来了一位老人,就赶忙下马,问老人这里是什么地方?前面是否有村庄?这个老人是土地公公变的,特来为秦小姐指明归宿。老人告诉秦小姐,这里已是福建管辖的地方,往前走几百步路,有一个茅棚,里面住着一个瞎眼老婆婆和一个叫癞子的后生。按照老人的指点,秦小姐来到茅棚,果然里面有个老婆婆坐在板子架的床上,实在不便借宿,又打马赶路。可是不管怎么打,那马就是不走。秦小姐只好回到茅棚,请求老婆婆答应借住一宿。老婆婆告诉秦小姐说:“我儿子是个做夜生意(小偷)的,他见到你,怕你会坏他的事,会把你杀掉的。我是为你好,你莫在此借宿。”秦小姐说:“这里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叫我一个弱女子怎么办呢?”瞎眼老婆婆见她怪可怜的,也就同意秦小姐和她同睡,并对秦小姐说:“若是我儿子会问起你,你就说我是你的表姨母,特来看望我。这样,他就不会加害你了。”那癞子到很晚才回来,听母亲说来了表妹,也就没有介意。

第二天一早,秦小姐又打马赶路,那马还是不肯走。秦小姐好生奇怪,对马说:“如果这里就是我的安身之地,你就大叫三声。”她的话刚一说完,那马果然大叫三声,秦小姐没有办法,只好又回到茅棚,告诉瞎眼老婆婆,要做她的儿媳妇。老婆婆听了很高兴,跟儿子一说,癞子笑得嘴都合不拢,当晚就和秦小姐拜过天地。

过了一些时候,秦小姐的肚子慢慢地大了起来。一天晚上,她对癞子说:“我们搬回村子里去住吧!”癞子回答:“回村?我们住到哪儿去?”“自己做呗!”“钱呢?”“钱不用愁,我这里有。”第二天,癞子回到村里,对乡亲们说,要在村里盖一栋房子。乡亲们见癞子讨了一个漂亮的老婆,以为他在外面做生意发了财,对他也就另眼相看了。新屋盖好后,秦小姐又变卖了一些首饰,购置了几亩田地。癞子安心在家种田,再也没有去做“夜生意”。秦小姐也把家务料理得有条有理。日子过得蛮不错。不久,秦小姐就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儿子,第二年,又生了一个。癞子连得两个儿子,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秦小姐的两个儿子都到了读书的年龄,秦小姐送他们上了学堂。两个儿子聪明伶俐,读书很用功,每次考试,兄弟俩都是头二名。后来,秦小姐又送他们进京应试,两个儿子都高中皇榜。不久,皇上恩准,兄弟俩回家祭祖。回到家中,双双拜见了父母亲。晚上,秦小姐单独对大儿子说:“有件事,为娘的不知能不能说。”大儿子说:“你说吧,孩儿是不会怪母亲的。”秦小姐又说:“我说了,你要答应我三件事。”大儿子回答说:“十件都可以。”于是,秦小姐就把自己的身世及大儿子生父的不幸说了出来。接着又对大儿子说了三件事:头一件,到外公家后,要把为娘的情况告诉外公外婆;第二件,不得动你外公一根毫毛;第三件,你要好好地祭奠你的生父。

第二天一早,大儿子就出发到江西去。到了外公家,秦员外不相信,自己女儿都死了二十年了哪里来的外孙。秦夫人见到外孙来了,高兴得不得了,就把当年放走女儿的情况告诉了员外。秦员外听夫人这样一说,仔细地看着站在面前的小孩,果然很像自己当年掐死的白面书生,再加上这小孩又带来了早年自己给女儿打的金戒指,也就深信不疑。于是,就派人把放在夹墙中的棺材抬了出来,准备重新安葬。没想到,棺材抬出来时,里面发出了响声,揭开棺盖,张郎即坐了起来,还和当年一样年轻。原来秦员外当年只是把他掐昏过去,他脚上的草鞋是仙鞋,一直保佑他。秦员外一家人都十分高兴,立即派人把秦小姐接了回来。秦小姐见到还活着的张郎,又惊又喜。两人抱头痛哭了一场。以后秦小姐就没有再回福建去。张郎被秦员外打死时只有十七岁,事情过去了整整二十年,儿子正好二十岁,按这样计算崽比爹大了三岁。

秦小姐的大儿子虽然来到生父身边,但不忘养父的养育之恩,每年正月都要备一份厚礼到福建去向养父拜年。秦小姐二儿子也不忘母亲养育之情,每年正月也要备一份厚礼到江西向亲娘拜年。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