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失的10大手艺人,过去个个都是铁饭碗,你知道有那些吗

发布时间:2025-05-10 18:45  浏览量:3

以前农村老一辈人常说:小巷深处手艺藏,老匠身影岁月长,在以前的农村,只要自己有着拿手的绝活,那基本上在那个年代到哪里都能吃饱饭,当然了那也是过去的时候了,现在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发达,农村里面经常出现的手艺人,现在也慢慢的消失了,看来这些传统绝活如今已经绝迹了。

现在时代发展要求实在是太快了,那些陪伴着我们长大的老物件儿,那些在以前本来是铁饭碗的技术手艺,如今已经被高科技电子产品、机械产物给取代了。

这相当于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估计以后说不准,本来习惯的生活,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大变样。

箍桶匠

以前在农村的时候,挨家挨户都不能离开木桶,当时农村里面的木桶都是靠箍匠用手一步一步制作而成的,过去的扁担桶、传统的木盆都是靠当时的箍匠制作加工的,

制作的时候木匠先是把里面的木渣子给掏空,然后再用竹钉子、和铁箍之类的材料把这些抹上灰就能使用了。

现在箍匠已经看不到了,慢慢失传了都。

锡匠

以前的农村家里面用的那些什么赐壶、赐杯子都是当时的赐匠制作而成的,以前农村人经常在夜晚点煤油灯,或者用那些铜制的碗都是靠当时的赐匠来制作出来的,在当时80年代的时候赐匠在当时可是很吃香的。

可是现在由于机械制造行业越来越发达,都在用机械来制作这些工艺品了

所以赐匠也慢慢失去了他的地位。

3.钉秤匠

在过去还没有电子秤这个说法,当时都是靠人工来解决的,我记得小时候每次和爷爷去菜市场去赶集都会看到一些用秤杆来计算物体重量的手艺人,你别说,人工计算就是比现在的电子秤计算准,从来都不占别人便宜,公平公正,在当时秤匠可是个技术活,可惜现在随着电子秤越来越普及。

传统靠人来计算物体的秤匠也渐渐失去了他的价值。

补锅匠

以前农村里面的大铁锅和木制的瓢被弄坏后,农村里的人都是去街上补锅匠给修理好的,在以前80年代的时候,补锅匠到处在大街小巷里面为村民修理坏掉的锅碗瓢盆。

我记得当时我们家里灶房里的大铁锅经常漏水,就是去找补锅匠修理的,我记得制作过程是,先在坏掉的的地方打个洞之后在洞口打个补钉,然后再用小铁锤敲打,最后盖上一层特制的泥巴晒干就大功告成了。

现在这个手艺基本上已经失传了,现在想找也找不到了,过年的时候回老家也没有看到补锅匠的存在了。

石匠

以前农村家里的石磨,石墩子就是靠石匠来处理完成的,在以前农村里面主要是对石纹的处理加工,比如说家里面有人去世了,需要有人建立墓碑这些的活儿。

就需要石匠来进行打造,除了这些传统的手艺加工以外,石匠还能采集矿石和宝石等作为材料,之后加工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像随处可见的狮子头就是石匠加工打造而成的。

编筐匠

过去农村家里面的筐、篮子、还有木制围栏都是靠这编筐匠来制作而成的,在以前还没有机器加工的时候。

农村人就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技术来一步一步靠着自己灵活的头脑和想象用一些竹子编制成一些精致的生活用品,不过当时的编筐匠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的。

一个技术过硬的编筐匠几乎要学习多年才能磨练出编筐的真本领,我爷爷以前就干是编筐的,以前的篮子和背筐都是靠爷爷制作出来的,而且制作过程很复杂,真的佩服那个年代的农村人能做到现在的年轻人都吃不了的苦。现在随着机器越来越发达了,所以编筐匠也基本上看不到了。

铁匠

过去我们村里还没有机械产业的时候,许多农村人家里的锄头、镰刀、斧头都是靠当时的铁匠来制作的,制作过程是利用高温加热成。

过去的村子里面都能看到铁匠在打磨各种管子道具,我们家的锄头和菜刀都是靠铁匠铺的师傅们打造而成的,可惜现在随着机械化发展越来越先进,好多原先要靠特匠来加工的道具如今都被机器所代替。基本上特匠这个行业也慢慢失去了他的价值。

泥瓦匠

80年代的时候以前的农村都是那种土房子或者是瓦房,当时的农村人盖房子的时候都是要靠泥瓦匠来完成工作的,以前的瓦房。

泥瓦匠需要通过对上面涂一层厚厚的湿泥然后根据瓦房的结构来计算平方,最后一步步盖上去,以前的那些的瓦片都是泥瓦匠制作而成的。

除了盖房以外,泥瓦匠还能够修理漏水的房屋补空缺,当时农村的房子还没有现在那么坚固,到处出现漏水的情况,也是需要泥瓦匠来进行修理的在当时这个可是个很吃香的手艺活。即使放到现在泥瓦匠也依然比较吃香,只是农村里的传统泥瓦匠基本上已经失传了。

糖画手艺人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在巷子里面见过那种有各种生肖图案的糖画,小时候放学回家在街坊里面老是看到这些画糖画的手艺人。

当时需要用那个盘子来转,抽中那个图案就是那个,我当时特别想抽到龙图案,可是抽了半天反而是老鼠的最多,可能运气不好吧,当时我特别羡慕那些抽到龙图案的。

可惜啊在80年代的时候这个活儿还挺吃香的,特别吸引当时的农村小孩,现在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了。

以前还农村我们穿坏的鞋子或者军胶都是去补鞋匠那里修补的,还有冬天的那些棉被补鞋匠也要制作。

我记得有一次当时夏天的时候,我的一双军胶被磨坏了,但是离家还很远,于是我就去在补鞋匠给我进行修补,但是我当时有个很尴尬的问题就是,由于当时的鞋子不像现在透气,导致当时农村人脚气有些严重。

我也不例外,于是补鞋匠师傅叫我脱鞋的时候别提多尴尬了,我脱下鞋后,我都闻到一股酸爽的味道,可是奇怪的是补鞋匠师傅却不在乎,我问了一句:师傅,你没有感觉到一股刺鼻的味道吗?师傅说,正常那个年轻人没有汉脚啊,我也有,不用在乎这些的,鞋子补好了看看穿上合适不,当时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都佩服补鞋匠师傅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各种精神,现在我都还记得当时补鞋匠师傅说的那些话。

可惜啊再也找不到有良心的手艺人了,科技发展的好有好处也有坏处,我也不知道如今的发展是对还是错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