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发布时间:2025-05-12 16:55 浏览量:2
女人把抹布摔在水槽里,水溅湿了袖口。窗外的梧桐叶正扑簌簌落着,她盯着晾衣绳上儿子们小时候的照片 —— 婆婆抱着刚满周岁的双胞胎,皱纹里盛着笑,自己站在两步开外,手虚虚搭在婴儿车把手上。
两个儿子大学毕业那年秋天,老大带了个纸箱回来。纸箱里装着婆婆的搪瓷杯、蓝布衫,还有用红绳捆了三道的毛线拖鞋。女人正在厨房熬南瓜粥,看见那堆旧物时,木勺碰着锅底发出刺耳的响。
"接她来住。" 老二把公文包往沙发上一丢,领带还挂在脖子上,"她在乡下摔了腿,没人照应。"
女人把锅铲往灶台上一磕:"你们小时候,她连块糖都不让多吃。" 蒸汽模糊了眼镜,她听见自己的声音闷在水汽里,"现在知道接了?"
十年前的场景突然涌上来。她蹲在幼儿园门口,看老大攥着婆婆的衣角不肯松手。老师说孩子一整天都不说话,她伸手去抱,孩子却把脸埋进老人的蓝布衫。那时她刚升了职,加班到深夜回家,总能看见婆婆坐在床头给孩子补袜子,台灯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她带大我们。" 老大捏紧了玻璃杯,杯壁上凝着水珠,"现在她老了,我们不管谁管?"
女人想起去年冬天,婆婆在电话里说腿疼,她买了护膝寄回去,却被原封不动退回来。包裹单上是婆婆歪歪扭扭的字:别乱花钱。那时她对着包裹发呆,突然觉得婆婆像个陌生人 —— 这个在她新婚时连被子都要重新叠过的老人,这个在她坐月子时坚持用艾草水擦身的老人,这个在孩子发烧时整夜守在床头的老人。
"她住进来,这房子怎么挤?" 女人敲了敲餐桌,十年前换的实木桌面如今已有些磨损,"这是三室一厅,不是乡下土炕。"
老二突然站起来:"小时候你总说她管得太严,现在我们管她,你又说这说那。" 他的声音带着不耐,"她到底是你婆婆,还是仇人?"
厨房飘来焦糊味,女人冲过去关了火。南瓜粥咕嘟咕嘟翻着泡,锅底结了层黑痂。她拿勺子慢慢刮,想起老大高三那年,婆婆偷偷塞给孩子零花钱,被她撞见时,老人慌忙把皱巴巴的纸币往袖口藏。"孩子长身体,得吃点好的。" 婆婆说这话时,她刚因为孩子成绩下滑发了火,转头就看见老人在阳台抹眼泪。
"你们要接,就自己出去住。" 女人把刮下来的焦粥倒进垃圾桶,声音轻了些,"这房子是我和你爸攒钱买的。"
客厅突然安静下来。老大盯着墙上的全家福 —— 那是老二考上大学时拍的,婆婆坐在中间,两个儿子分左右,她站在最边上,笑得有些僵硬。照片里的老人腰板还挺直,现在却要靠着拐杖走路了。
"周末去接她。" 老大站起身,声音里带着疲惫,"你要是不想看见她,我们就搬出去。"
女人看着儿子们收拾东西,纸箱里的蓝布衫滑出一角。她想起自己母亲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以后对婆婆好些,她也是妈。" 那时她正为孩子的学费发愁,没把这话放在心上。现在母亲走了十年,婆婆也老了,那些攒了十几年的怨气,突然像漏了气的气球,慢慢瘪了下去。
夜里,女人翻出压在箱底的毛线。那是婆婆去年寄来的,说给她织条围巾。她对着毛线发了会儿呆,找出棒针,开始慢慢起针。窗外的月光照在针脚上,她突然想起婆婆织毛衣时的样子 —— 老花镜滑到鼻尖,手指却灵活得很,毛线在指间翻飞,像在编织什么温暖的东西。
第二天清晨,女人把织了一半的围巾塞进纸袋。两个儿子正在门口换鞋,纸箱搁在脚边。她犹豫了一下,把纸袋递过去:"她腿疼,晚上用艾草泡泡脚。"
老大接过纸袋时,她看见儿子红了眼眶。老二别过脸去,假装看墙上的挂钟。女人转身走进厨房,听见身后的门 "咔嗒" 一声关上,锅里的白粥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