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桐×李尧|热“雪”人生:为亚洲雪友打造一双不挤脚的雪鞋
发布时间:2025-05-14 21:12 浏览量:3
猜猜看,深圳宝安这个要“上天”的“钢铁巨物”是什么?
这是一个投资近300亿的世界最大室内滑雪场,今年下半年将会开幕。
想象一下,当室外温度已经上升到30度时,游客正在零下5℃的雪世界里欢快滑行。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奇观背后,是冬奥会带动的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热潮。
雪场开板 Passion拉满
在中国,从北国雪原到南方都市,我们用全球最多的43座室内滑雪场和阿尔泰山脉的顶级雪质,重塑着世界冰雪产业版图。
室外滑雪场 新疆禾木 图源Zephyr
室内滑雪场 广州融创 图源热雪奇迹
但是当人们走进雪具店,Burton、Atomic、Oakley等欧美品牌占据着货架C位,专业选手的装备清单里更是鲜见中国制造。
总是挤脚的雪鞋、八成高端装备依赖进口,这种反差让李尧决心打造属于亚洲人的冰雪装备。本期桐频TTone对话雪鸮科技创始人李尧。
“
雪场的诱惑
”
田桐:
李总,听说您是一个狂热的滑雪爱好者?
李尧:
对,我滑雪滑了大概有10年了,尤其创业之前,滑的非常多,一年滑四五十天吧。
田桐:
那您是先成为一个“雪友”,然后探寻到了这个商业机会的吗?
热爱滑雪的李尧
李尧:
是的,我是大概2019年开始疯狂地爱上滑雪。什么叫疯狂呢?当时我在北京上班,每周五的晚上五六点下班,我一定开车到崇礼滑雪。从北京到崇礼没有高铁、高速公路,只有京藏公路,开车四五个小时,如果下雪要开七八个小时,所以我整个周末都在滑雪,别人根本找不到我。
而且连续两年春节,我只有初一在家,初二到初八全在滑雪。我发现我上瘾了,就像“白色鸦片”一样,我甚至控制不了自己每天在家里面脑滑。热爱可抵万物,如果不是热爱,我肯定不会来这个行业。
雪场的魅力
田桐:
雪鸮科技成立于2021年,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做一个自己的滑雪装备品牌这个念头的?
李尧:
其实是在2020年左右,我发现中国奥运健儿没有用中国的滑雪板参加比赛;而且雪场里面80%以上专业装备都不是中国品牌,当时一提到中国品牌就觉得low,没有科技感。我就想能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品牌、好产品。
田桐:
有人会觉得一旦把自己的热爱变成工作和创业的时候就索然无味了,你会有这种感觉吗?
李尧:
我之前一年能滑40天左右,但现在即使在雪场100天,也主要是做销售、看需求、迭代产品和售后服务。心态上从甲方变成乙方,但我觉得能服务大家,让更多人快乐,有不一样的成就感和快乐。
李尧在可可托海滑雪场 与雪友小伙伴们开板
田桐:
那你怎么看待现在中国顶尖的专业滑手他们用的产品大都不是中国的雪具,你会觉得遗憾吗?
李尧:
此时此刻确实遗憾,但像Burton这样的品牌已经存续50多年,而我们今年才是推广第三年。我们想做一个留给下一代的终生品牌,靠时间证明一切,也许再过三四年,中国队使用的单板也许就是Overide。
2020冬青奥会自由式滑雪中国队健儿
“
从热爱到专业
”
田桐:
你自己在滑雪前几年,用的都是国外的品牌,使用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
李尧:
海外品牌很全面,但大多是为欧美人生产的。比如我第一双雪鞋,因为是欧版版型,挤脚压脚,每次滑雪完我脚趾头压得乌青。
田桐:
我也有接触过一点滑雪,前段时间去东欧,发现那边的整体雪的厚度和松软度比我们强很多,摔下去之后不会觉得那么疼。
知名滑雪场奥地利Obergurgl-Hochgurgl
李尧:
对,因为欧洲、美国、日本80%是粉雪,而中国大陆80%以上是积压雪。而且在中国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左右,整个雪又冷又硬,滑完之后肯定很疼。
田桐:
那在这方面来讲,在雪具的选择和制作方面,针对中国人的身形以及真实雪况,该如何研发?
李尧:
好问题。首先护具一定要质量好;其次,中国在12月中旬到1月中旬温度比欧美、日本更冷,这就导致一是手脚容易冻,二是雪镜更容易起雾。所以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需求,为中国人群定向开发,包括护具、不起雾的雪镜、电加热的雪鞋手套。
一键开窗的雪镜、电加热的雪鞋
又考虑到亚洲人的身高、头维、脚背高度,我们开发了一套针对亚洲人的压板雪鞋、压板头盔和压板雪镜等。
压板雪镜和手套
全世界最轻的雪板被你们研发出来了。
李尧:
去年我们出的雪板,一米五四单板已经做到大概1900克左右,没有任何木头,是纯碳纤维,在数值上我们大概能做到全世界最轻。
Overide滑雪板
田桐:
把碳纤维融合到雪板里面去?这是谁的最初的想法和概念?
李尧:
其实这个想法是我提出来的。我发现像钓鱼竿、网球拍、羽毛球拍、奥运健儿用的撑杆等都从木头变成了碳纤维。所以我们花了三四年时间,把碳纤维全面应用到单板里面。尤其对于女性滑雪者,我希望有一天女性可以拎着板子走,多滑20%的圈数,更好地享受滑雪的幸福感。
女性滑雪爱好者可以轻松单手拎起Overide
田桐:
除了轻量化,你的产品如何融入科技含量?
李尧:
我认为未来科技发展一定会走向数字化、虚拟化和智能化,公司的终极目标是做出像AR+AI的滑雪盔镜这样的全球化产品。产品定位分为轻量化、便捷式和智能化三个阶段,目前轻量化已完成,下一步是便捷式和智能化。
“
从冷资源到热产业
”
田桐:
你作为连续创业者和投资人,投身雪具行业是基于怎样的洞察?
李尧:
第一点商机,目前中国滑雪渗透率不到1.5%,未来渗透率一定会至少提高4-5倍。第二,是中国在滑雪上的人均消费是500-600元之间,而欧美日达到1200-1500元左右。所以整体来看,这个领域在未来就是8-10倍增长,市场规模巨大。
未来滑雪运动相关市场潜力巨大
田桐:
你的算法是不是有点过于理想化?中国的环境很复杂,南北方的自然条件受限,大部分城市都还没有室内滑雪场景。
李尧:
我可以打折,滑雪人口保守估计大概在4000万到5000万。基础设施建设上,新疆会再建大概5-6个超级大的滑雪场。未来五年之内,中国在室内外雪场加起来大概能承载6000-7000万人次。
不过首先我觉得创业的核心是要保持乐观。当然,我也保持谨慎乐观,如果达不到也没关系,创业是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
田桐:
从你的角度,为什么Overide之前,很少有中国自己的高端滑雪鞋品牌呢?进入这个领域会有哪些难度和挑战?
李尧:
中国的很多爱好者或者创业者进入这个行业主要面临资金挑战。比如开一套雪鞋模具,11个尺寸,加上鞋底、中底、TPU、内胆、外胆等,模具开发成本100多万甚至快到200万。单板开模成本也是如此。而且从产品研发周期来看,雪鞋从研发到大批量生产需要两年时间。
田桐拿到刚刚打印好的雪板固定器模型
很多人没有这样的长期主义精神和资金、精力去支撑产品研发。所以背后就产生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欧美品牌没有动力为中国市场深度开发,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很多企业由于资金、周期等问题也难以做到完全量身定制。
田桐:
滑雪人群算是一个高端消费群体,你觉得怎么样能够让这些之前接触国际高端品牌的玩家,认可Overide是和国际高端品牌平行的品牌?
雪鸮旗下两大品牌:Overide, The Whip
李尧:
我觉得有三个点。最基础就是产品力。如果产品做不好,后面市场推广、营销、销售全是白搭。而且我始终认为产品即人品,我们会努力做最好的产品给大家。要么做第一,要么做差异化唯一。比如我们的护具已经做到单品类行业头部了。
第二个点是性价比,价格是别人的50%-60%,但是品质、科技、质感比别人多两倍,这样产品自己就会说话。
第三个点是品牌。首先靠时间沉淀价值,我们经过几年发展,线下复购率达到了30%左右,销售占比近67%;其次是靠推广,从口口相传到主动发声,让别人知道有Overide这样的品牌出现。
雪场中越来越多的Overide身影
田桐:
你希望未来你的品牌在整个中国的冰雪赛道当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李尧:
首先希望成为助推者,和其他中国品牌一起,让行业知道中国有好品质的产品。其次希望成为引领者,科技、品质、团队、市场等每个维度都要领先。最后希望让大家看到长期主义和热爱滑雪的人在这个行业默默付出,给行业带来更多热爱和激情。
“Tech Tone
田桐视角
和李尧的交流过程中,我常常被他的热情所感染,他无时不刻在发散着自己对这个行业、这项运动的热情。
田桐正在学习滑雪
尝试滑雪之后我逐渐明白了李尧对滑雪的痴迷。置身于雪山之巅,远离手机等一切外界杂音。这一刻,只有耳畔呼啸而过的风声,和眼前飞速掠过的雪景。在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疯狂分泌之下,我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解压,与平静。
不得不说,在热爱中寻找到事业和追求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虽然李尧知道这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行业,但他仍然坚持这个赛道,不断为了像自己一样的滑雪爱好者们,创造着更好的体验、更难忘的人生瞬间。
一生爱出片的中国女人
速通滑雪轻松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