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板球夺冠发生踩踏,乐极生悲11人死亡,为啥地上堆满了拖鞋?

发布时间:2025-06-05 21:32  浏览量:16

6月4日,印度班加罗尔一体育场举行的板球比赛庆祝活动中发生大规模踩踏事件,造成11名球迷死亡,47人受伤。现场一片狼藉,地上拖鞋遍地。

在发生踩踏的情况下,每个人都顾着逃命,往往人逃走之后,便留下了一地鞋子,更何况是穿不住脚的拖鞋!

那么问题来了:印度人为什么喜欢穿拖鞋?

印度炎热与潮湿的气候,适合穿拖鞋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拖鞋轻便透气的特点,能有效应对湿热天气。广东人偏爱洞洞鞋,而印度人对凉鞋、人字拖的偏好与之类似。

在拥挤的体育场或户外活动中,穿拖鞋既能保持脚部干爽,又方便快速穿脱,尤其在踩踏事件等紧急情况下,脱鞋逃生或避免被绊倒的需求更凸显了其实用性。

穿拖鞋,既经济又实惠,体现了低成本与高性价比

拖鞋在印度属于“国民级”鞋履,价格低廉且耐用。印度手机市场正向高端转型,但基础消费品仍以性价比为核心。

一双塑料凉鞋或橡胶拖鞋售价仅需几十卢比,大约合人民币3-5元,远低于皮鞋或运动鞋。

这种经济性让拖鞋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选择,尤其在农村和低收入群体中更为普遍。

此外,拖鞋的维修成本低,破损后只需更换鞋带或鞋底即可继续使用。

穿拖鞋,既是传统,又是文化,体现了宗教习俗与生活方式

印度文化中,赤脚或穿拖鞋被视为“洁净”的象征。例如,在宗教场所、寺庙或他人家中,脱鞋是基本礼仪。

这种习惯逐渐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习惯在家中、社区甚至部分公共场所穿拖鞋。

此外,印度人常赤脚劳作或参与活动,穿拖鞋既能保护脚部,又不破坏“赤足文化”的传统。

脚穿拖鞋,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生活场景

印度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道路坑洼、积水、垃圾堆积等问题常见。印度频繁发生踩踏事故,部分原因在于人群管理不善,而穿拖鞋能减少在不平地面行走时的受伤风险。

在雨季,积水路段穿拖鞋可避免鞋子浸水;在拥挤的集市或交通工具上,拖鞋便于快速穿脱,避免被人群挤倒时绊住。班加罗尔踩踏事件中,大量拖鞋散落正是因人群慌乱中脱鞋逃生所致。

因此,印度人穿拖鞋的习惯,是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文化传统和实用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班加罗尔踩踏事件中拖鞋成堆的场景可以看出,这种鞋履选择在紧急情况下既可能带来便利,也可能因管理混乱导致安全隐患。

未来,随着印度经济水平提升和基础设施改善,穿鞋习惯或许会逐渐变化,但拖鞋作为“国民鞋”的地位,短期内仍难以撼动。

#印度大规模踩踏事件已致11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