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裹着小脚,攒了20年路费,只为看一眼牺牲在老山的儿子
发布时间:2025-08-05 11:19 浏览量:5
你见过一个母亲,为了扫墓,攒钱攒了20年吗?
你见过一个小脚老太太,为了400公里外的坟头,白天干农活,晚上纳鞋底,一天三顿稀饭咸菜,却从来没说过一声苦吗?
她不是谁,她就是一位烈士的妈妈。
她的儿子,赵占英,牺牲那年才21岁。
1984年4月28日,老山前线的战斗打得激烈,他被越军炮火击中,大腿和臀部都被炸没了,倒在了防线上,英勇牺牲。
烈士的墓地在几百公里外。
母亲想儿子,做梦都想,但她去不起。不是不想去,是去一趟得花上几百块,她舍不得,她是真拿不出。
她的脚是小脚,旧社会裹的。走起路来一摇一晃,但她硬是靠双手攒了20年,终于攒够了去陵园一趟的路费。
这20年她是咋过的?
不是说说而已。
她吃的最多的是稀饭和咸菜,冬天没肉,夏天没菜。
每天务农种地,手上起的泡老茧都掉了一层又一层。
晚上点着煤油灯做鞋底、绣花垫,拿去集市换几块零钱,慢慢塞进一个旧布袋。
她从不乱花一分钱。
有一次邻居劝她,来年天冷给自己买双新棉鞋,她摇摇头说:“我还得留着去看看我娃的坟。”
这么一留,就是20年。
她终于坐上了去烈士陵园的大巴,背着布袋子,穿着旧棉衣,一路站着都不舍得坐,怕花“多几块”。
到了陵园,她走得腿打颤,拄着拐,一步一歪,一步一抖。
到了墓碑前,她一把扑上去,紧紧抱着儿子的墓碑,哭得撕心裂肺:
“娃啊,娘来看你了!”
她不是在演,也不懂镜头,她是真的哭。那一刻,20年的相思、辛苦、委屈,一起涌上来。
有人看了这一幕,悄悄在边上掉眼泪,有人哽咽着劝:“大娘,您儿是英雄,咱不哭……”
但你想想看,一个把儿子埋在老山的人,一个一辈子舍不得吃穿,只想攒路费去给娃上坟的母亲,她能不哭吗?
赵占英烈士牺牲时21岁,咱们很多人21岁还在学校喊热血口号,他已经把命留在了战场。
他的母亲,用自己最质朴的方式,把这段亲情撑了20年。
她不说伟大,可她做的事,就配得上“伟大”两个字。
这世上最沉的爱,不是轰轰烈烈的表白,而是一个母亲,为了去看儿子坟头,吃咸菜20年都觉得值。
说到这儿,心里真不是滋味。
现在,我们谈待遇,谈烈士荣光,谈纪念碑,但你看这些老母亲、老父亲,他们关心的不是有多少报道,不是上了多少新闻,而是:“我什么时候还能再去看看我那娃?”
有些人说,“都过去几十年了,老太太看开点吧。”
可母亲心里哪有“看开”这一说?她一辈子只有一个儿子啊。
她没什么文化,但她攒的不是钱,是信念。
她一天天地活着,不为自己,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跪在儿子面前,喊一声:
“娘来了。”
战友们,看完这个故事,你有没有被戳中泪点?
你怎么看待这位母亲这20年的坚持?
你认为我们社会对烈士家属的关怀做得够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聊聊——致敬最平凡又最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