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战士80年代初乘坐民航飞机公务出差的经历

发布时间:2025-07-08 03:22  浏览量:3

(接上篇)

1981年1月19日、20日、21日,连续三天我都没敢外出,就猫在招待所里等待接师参谋长的电话。除到食堂吃饭,到侧所拉屎拉尿外,没有离开房间半步,生怕参谋长来电话时找不到我。也给招待所接待室说了,有了电话马上叫我。我住招待所几号房间,第一天去司令部值班室也告诉他们了,参谋长就分管司令部日常工作,他一定会知道的。有时候也埋怨:参谋长的办事效率这么低!但想想,司令部的日常工作非常繁杂,不可能只操持我办的这一件事情;18号晚上到师长家里他不是也说了,八一年的汽油票还没有领回来,是不是在等上边下发汽油票?咱心里急也没有用,只能耐心的等。

我住的虽然是师一级的招待所,却非常简陋:6、7平方米的单间,单扇木门,一张单人硬板床,白床单和被褥,一张两屉木桌,一把木椅子,一个盆架,一个瓷脸盆,一只竹壳暖壶,墙上三个挂钩,别说电视机、空调了,有线小广播喇叭都没有。80年代初部队的招待所一般都是这样,这已经很不错了。

三天里头不能外出,也不能再回连队看看,白天我就在房间里学着写小说、练习画画,累了就躺床上迷糊一阵,有时翻看在广州火车站候车时买的一本《花城》,这本中短篇小说杂志都快让我翻烂了。晚上早早的休息。

21号晚饭后,我到招待所接待室专门给在广西边境的江科长打了个长途电话。招待所的电话是外线,直接打到科甲边防派出所,因为当时侦察科江科长他们住在派出所的二楼,80年底我帮助科里写战例,曾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情况比较熟悉。接电话的是张姓民警,一听是我,马上叫来江科长的警卫员何海宁(在边境战时状态,从连里临时抽调的,也叫通讯员)。我把回到营房这几天的详细情况说给他,让他转告江科长。何海宁告诉我,配属的汽车都停驶几天了,观察点上需要的物资都是战士徒步肩扛人抬送去的,有的路途远,非常辛苦!我说,急也没有用,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不曾想22号早上7点左右,我睡懒觉刚刚起床,参谋长没有打电话却直接来招待所找我了。参谋长廋瘦的,高高的个,很浓的广东味普通话(后来有人说我当时见到的参谋长叫杨凤玉,也有的说叫黄福泉)。我忙让参谋长进屋坐木椅子上,他也不坐,见我先批评了一通:你回来营房这么多天了,为什么没有告诉司令部和我?我结结巴巴的说:我…我…已经告诉司令部值班室了!参谋长看我拘谨的样子,再没有说什么,就从军衣右下兜里掏出来一张纸条递给我说:拿着这张纸条,你今天上午到后勤去领取解放军鞋和汽油票,有什么问题就与司令部联系。说完转身就走了。

参谋长走后,我心里嘀咕:来的时候,蔡富坤副参谋长也没有交待让我直接找你啊,只说把信转交给师长政委!再说,我顶多是一名师直属连队的小小班副,哪懂得你们师机关这些绕弯弯的事情?!

但是,我肩负的任务总算有了眉目,心理自然很高兴,早把参谋长的批评仍脑后去了。

参谋长走后,我急急洗漱,去食堂快速吃过早饭,又从招待所借了辆自行车,装好纸条,直奔司令部以北的后山师后勤,见到后勤仓库主任,说明来意,递上纸条,主任一见纸条,二话没说,立即批复,只是军需科的仓库保管员不在,上午没有把解放鞋领出来,下午又去领,同时在后勤财务科借了100元钱,用于鞋子的托运费。

下午4点左右,后勤专门派出一辆卡车,把240双解放鞋共6个长方形大木箱子拉到樟木头火车站,很快办理了托运,是客运。

今天整整奔跑了一天,实在累的够呛,不过,把回营房所要办理的事情全办完了,而且很顺利,心里自然非常高兴。

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点点不愉快:在仓库里,装解放鞋的卡车到后,仓库里两个老坏兵蛋子叫我打个欠条,说6只空木箱子还要回收,一只5元,共30元。我说:是托运到广西边境,到时箱子就拆了,怎么再退回来?他们说:这是规定,不退回来,就把欠条交到财务科,从你们连队经费中扣除。我心想,什么狗屁规定,纯粹是想敲竹杠!但当时看那架势,不打欠条,就不给装车。为了快装车快托运,就只好给他们打了个欠条。30元在当年也是大钱了,为这事返回广西后连司务长张怀德还一直埋怨我不会办事,这是后话。但并没有影响我下午轻松痛快的心情。

傍晚,又先给广西龙州科甲边境的江科长打了个电话,这次是他亲自接的,我向他汇报了上述情况,在电话那边听得出,他也很高兴:好,很好!周祥武,你小子这次任务完成的很好,我没有看错,你一定会做好的!回来后我提议让连队给你记一次嘉奖,抓紧时间返回,这边急等着用。我告诉他,预计后天开始返回广西边境。

我们125师侦察科科长叫江鲁平,据说当年他父亲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典型的官二代,但却没有什么傲气架子,1.9米左右的个子,高大英俊,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轮战期间常与连队战士打成一片,他记忆力很好,见一面就记住了每个战士的姓名,在检查战士训练和布署侦察战斗任务时,非常威严认真,但平时很随和,与战士说话都是叫姓名。80年底他点名抽我到科里协助蔡厚良侦察参谋写战例和总结,对我印象很好,这次广东出差,有可能是他向连里推荐的。

因为4吨汽油票在我兜里装着,鞋子的托运单也在我手里拿着,我到不了广西,都不能领不能用,所以电话中江科长才要求我快点返回。

在招待所给江科长打完电话,我又跑到司令部值班室往参谋长家里打了个电话,同样是向他汇报去后勤办事和去火车站托运的情况。参谋长电话那头只说:知道了、知道了,让我返回广西之前去他家里拿一封信带给蔡副参谋长。

23日早饭后,又骑自行车到后勤财务科借了80元,作为我返回广西的旅费,因为托运解放鞋,昨天借的100元基本用完了。之后,来到师汽车连,与老乡刘体增聊了一会。他是菏泽成武人,1978年底入伍,也参加了对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战后任我们侦察连的连部通讯员,后来调到汽车连学开车。10点半返回到招待所,不多时又骑自行车来到宝山以东约4公里的田美村,有一位我在79年8月被派到东莞县武装部帮助训练民兵时认识的青年,叫任广祥,之后关系处的一直很好,轮战前经常星期天到他家里看电视。但他不在家,就又回到连队与留守战友一块吃的午饭。下午回招待所休息。

遵照参谋长的嘱咐,晚饭前到他家拿他写给蔡副参谋长的信,他不在家;晚饭后又去,他们家正在吃饭。见我来,参谋长也没有起身,边吃饭边对站在门外的我说:信还没有写好,等写好后,今晚我给你送到招待所,你不用再来了。我说:您吃饭,参谋长。转身返回到住处。

为了等参谋长送信过来,连当晚服务社小广场上放电影我都敢去看,过10点了他才把信送来。当时虚关着门,我坐木椅子上,伏身床上描摹《花城》封面的一幅荷花国画,参谋长推进屋我没有察觉。“这是你画的画!?”我转头一看是参谋长,急忙起身:参谋长!不是不是!您坐!我立马拉开椅子让座。参谋长也不推迟,坐下,这次面带温和的笑容,先从衣兜里掏出信递给我让我放好,又交待我:路上要注意保管好东西(他指的可能是汽油票),防止被盗丢失,回到广西边境,代我向蔡副参谋长和江科长问好。我说:参谋长,您放心,我一定注意就是,您的话我一定带给他们。“那你快点休息。”不足3分钟,参谋长起身转头跨出房门,我送出,转身想:这位师参谋长官架子有点,但待人还算下错,这么晚了,能亲自把信送过来,躬身躬行,已经很令人敬佩了!

1981年1月24日,在师招待所吃过早饭,乘班车到樟木头火车站很顺利买到票,下午3点就到了广州。因为已经到了春运,火车站上人满为患,到广西南宁方向的车票非常难买,快车票要等7天以后才有,慢车票也要等4、5天,路上还要坐3、4天,火车上也一定很拥挤,很辛苦,而且关键是边境连队急等着使用汽车票,不能再延迟这么长时间了,怎么办?我激灵一想:去乘坐飞机!

当年部队干部战士出差乘坐民航飞机✈️的规定我还是知道点的:一般情况下,连级以下官兵是没有资格乘坐飞机的,除非有特殊情况,还要必须事先报批;营级干部出差,也得先报告,否则,飞机票不但不能报销,还违规可能受处分。但是,当时我公务出差也应该属于特殊情况呀!必须报批,哪里去报批?再返回师司令部报批?就是能批准,又不知道等待多少天?上边说了,边境线上的连队等着用物资最要紧,“轮战”行动也应该是临战或战时状态,不能等,不用问,也没有办法没有时间再与边境线上连队请示,犹豫了片刻,但很快决定:管他违规不违规,管他报销不报销,去乘飞机。

于是我就直奔广州火车站广场东南角的民航售票厅。进入售票厅看到别人排队购票我也排队,快到售票口我前边还有4、5个人的时候,有人背后拍我肩膀,我转头,是后边隔两个人的一名军官,他问我:同志,你有购票号吗?我一脸茫然:什么号?他说:购买飞机票必须事先领取票号才能买,并随手递给一张小纸条,又说:我一个战友临时有事不能来了,多出一张票号送给你。我接过票号,连声说:谢谢您!心想:还是当兵的对当兵的好!再者没有票号我排到窗口也没法买票,再去别处领票号,再回来重新排队,不知又耽误多长时间。

据说当年乘坐飞机得有单位介绍信才能购买飞机票?但我想,81年已经改革开放了,兴许不用介绍信了吧,或者是领取票号时进行审核,有了票号就可以直接买了?不清楚,反正我当时很顺利的买到了飞机票。

登机时间是27日12点15分,从广州白云机场飞往南宁机场(也可能吴圩机场,记不清楚了),票价40元整。这样算下来,也不比特快火车票多多少,虽然需要等两天,但比坐火车还是要快得多,况且这是我第一乘坐民航飞机,机会难得,也好好体验体验。

买好飞机票就住到了广州军区第五招待所。住在一起的还有师工兵营的3位战友,是从樟木头一块上的车,他们是来广州看病的。

这是我初次住在广州,因登机还有两天时间,决定利用这两天时间好好看看这个南方大都市。

24号晚饭后先后到南方大厦和人民公园转了一圈。25号早饭后,与工兵营的3个战友一起先到广州市动物园、后又到海珠广场、海珠桥转了一下,都是走马观花。

两天里就看了这几个地方,总的印象:乱,特别是汽车的噪音太大!记得先前在连队营房时,从小收音机里听到一段相声,叫《漫谈广州》,是马季、唐杰忠二人和说的,大家搜索来听听,我认为很贴切八十年代初广州市的市容市貌。我说的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可不是现在啊。

26号白天一整天都在招待所看书、休息,晚饭后坐电车到越秀公园转了一圈,也近距离观赏了五羊雕像,返回后到西濛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幽灵》。

1981年1月27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我今年66周岁,因为自这次乘坐飞机,过后无论在连队又出差,还是退伍在县城小企业工作,或退休的这几年,近45年时间里,公事私事外出,再也没有乘坐过民航客机,再也没有机会乘坐!

早饭后8点半去广州火车站东南侧的飞机售票厅等候开往白云机场的专用大巴。11点20上车,15分钟后到达机场,随后办理登机和小件物品托运手续,完了就在候机室内的服务部买了点东西、看了会报纸。

12点20分登飞机,12点33分起飞。因为快到春节了,我们乘坐的是从广州到南宁的加班号,航班号是3307,(是伊尔客机还是三叉戟,不清楚)。

虽然是自己第一乘坐飞机,但不知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心里比较平静,并没有太激动,也没有特别的新鲜感。

飞机缓缓滑过跑道,徐徐上升,有点轻飘飘的感觉。开始飞的低,广州市的全貌看的很清楚,珠江就像一条银龙蜿蜒在市内外。

很快飞机就穿过了云层,上升到8000高空。我的座位在客仓的左边,又正好靠舷窗,极目瞭望,真是美妙:机身下是涛涛的白云,像翻滚着的、望不到边的云海,上面是辽阔的蓝天,火红的太阳光透过舷窗的双层玻璃,照射在乘客们的脸上身上,五光十色……这时,我的心情有点激动了!

在八十年代初,俺农村老家还很穷,长年吃的是地瓜和地瓜面做的窝窝头!我一名农村入伍的普通战士也能坐上一次飞机,不是太荣幸了吗!

待安静下来仔细观察,乘坐的这架飞机✈️共坐有84名旅客,另有机组人员4名:一名驾驶员,一名领航员,两名空姐(只看到两名)。飞机座位柔软舒适,中途空姐每人发送一个写有“中国民航”的纪念牌和一张日历牌,另有一小包糖块。(纪念牌我保存了很多年,什么时候丢失的也不清楚,如果能保留到45年后的今天,应该是一件很珍贵的纪念品!)

飞机在13点30分安全到达南宁机场,中途只飞了57分钟,如果坐火车,特快列车也得两天两夜啊。

下了飞机就又坐大巴到了南宁火车站,下了车我赶紧跑售票厅买好第二天早上7:55分开往崇左的火车票。因为解放鞋只能托运到崇左,取件单在我手里,我必须亲自领取,再打电话让连队派汽车来拉。

晚上仍然住在来时住的南宁火车站附近的朝阳旅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