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蔡澜之前,我劝大家先大把搞钱

发布时间:2025-07-09 21:06  浏览量:2

蔡澜先生的文字总像一碗冰镇酸梅汤,在暑气蒸腾的俗世里浇得人通体舒畅。他说“该吃吃,该喝喝”,说“菜市场藏着真味”,说“做人如做菜要懂火候”,字里行间都是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可细品这些通透背后,藏着一个不宣之于口的前提——能为这份热爱兜底的,从来不是空想,而是实打实的底气。这底气,多半绕不开“钱”这个俗物。

古人早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生存的基本面没夯实,谈生活情趣不过是空中楼阁。蔡澜逛遍全球菜市场,尝遍街头巷尾的烟火,那是因为他不必为明日的柴米油盐焦虑;他说“钱像内裤,要有但不必露”,前提是这条“内裤”足够厚实,能让他在面对生活刁难时体面转身。就像王尔德调侃的“我年轻时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到老了才知道,确实如此”,金钱从来不是生活的全部,却是能让你有资格选择生活方式的船票。

有人把搞钱等同于功利,其实大错特错。搞钱的过程,本质是为生活筑堤。你为一个项目熬夜改方案,为一次谈判磨破嘴皮,为一项技能死磕到底,这些咬牙坚持的时刻,都是在给未来的自己攒“选择权”——可以在父母生病时不必对着账单犹豫,可以在孩子想学钢琴时不找借口推脱,可以在爱人说“想去看看海”时立刻订下机票,更可以在自己累了的时候,有底气说一句“这班我不上了”。辛弃疾写“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普通人的“天下事”,不过是让身边人活得舒展些,让自己少些“力不从心”的遗憾。

别被“赚钱如便秘,花钱似腹泻”的调侃吓退。便秘是因为方法不对,腹泻是因为克制不足。真正的搞钱,是在认清生活的现实后,依然愿意为热爱的一切全力以赴。就像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子弟“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搞钱的过程,也是修“识”练“才”的过程——你会学会权衡,学会坚韧,学会在纷繁复杂中抓住本质,这些能力最终都会内化成你面对生活的智慧,与蔡澜先生说的“火候”异曲同工。

等你真的通过双手攒够了底气,再读蔡澜才会懂,他说的“潇潇洒洒”从不是躺平,而是历经世事后的通透。就像苏轼在黄州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身“竹杖芒鞋”里,藏着他在逆境中依然能“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豁达,而这份豁达的底色,是他哪怕被贬仍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能力——这种能力,从来与“把日子过好”的底气息息相关。

所以,先别着急学蔡澜的“任性逍遥”。不如先沉下心来,为自己、为家人搏一份安稳。等你能坦然应对生活的风雨,能随时为菜市场的一束鲜花、街角的一碗热汤买单,能在爱人皱眉时轻轻说“有我呢”,再回头读那些关于吃吃喝喝的文字,才会品出真正的滋味。

毕竟,能安安心心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的前提,是你有能力为这份爱撑起一片屋檐。搞钱不是目的,而是让“爱”落地的阶梯。等你踩着这阶梯往上走,自然会懂:蔡澜的通透,从来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看透烟火后,依然能把日子过成诗——而这一切的起点,是先让自己有资格,站在生活的烟火里,笑得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