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各类运动鞋中底缓震靠什么材料实现的?

发布时间:2025-07-10 18:28  浏览量:4

大量的研究发现,从运动的角度和人体运动中的感受出发,具备缓震效果的运动鞋要比不具备缓震效果的运动鞋穿着舒适。


生物力学的研究也表明:运动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缓震效果。如果运动鞋没有缓震科技的加持,人们跑步运动的时候,就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伤害,会造成严重的腿部和关节伤害,长久下去不可逆转。

因此运动鞋制造商发明了缓震科技,将它运用在鞋子的中底部分,也就是目前的中底缓震科技。

总体来说,目前中底缓震科技可主要分为两大类:机械缓震和材料缓震。


一 机械缓震

机械缓震又叫结构缓震,通过独特的中底结构,利用较硬的材料达到缓震效果,其缓震原理是通过结构的变形来吸收冲击能量。譬如弓形、波浪形硬质材料,还有气垫,均属于机械缓震。

举个例子,比如一些自行车上会装有弹簧,而这些弹簧的作用就是减少自行车车体受到的冲击力,这就是机械缓震,也叫结构缓震。

相比依靠柔软材料的自身弹性实现缓震的材料缓震,机械缓震不易因时间流逝而出现塌陷、变形等问题,从而避免缓震效果的减弱和丧失。

机械缓震通过硬质材料的特殊结构实现缓震,例如:

弓形/波浪形结构:如美津浓WAVE系列,通过几何变形分散冲击力。

气垫技术:耐克AIR系列利用气体压缩缓冲,兼具轻量与响应性。

碳板结构:近年流行的碳板跑鞋通过刚性结构提升推进力,同时辅助缓震。

优势:寿命长、性能稳定,不易塌陷;
劣势:重量较大,缓震中等,脚感偏硬。

综合来看,机械缓震的性能表现更平均,寿命也较长,但缺点在于相对而言比较重,缓震性能谈不上非常好。

应用机械缓震的有美津浓的WAVE系列、耐克的AIR系列、阿迪的Springblade系列以及李宁的李宁弓等等。


二 材料缓震

材料缓震,固名思义就是以一整块发泡体材料作为中底,比如发泡TPU、发泡EVA,超材料ACF人工软骨材料,还有发泡尼龙弹性体、GEL缓震胶等等,其特点就是轻质,缓震回弹效果好,脚感舒适,是目前中底缓震科技的主流。

目前主流的材料缓震有:

1. 发泡TPU(E-TPU)

代表技术:阿迪达斯Boost系列

原理:TPU颗粒经超临界发泡形成"爆米花"结构,兼具回弹与耐久性。

优势:回弹率高达85%,500公里后仍保持85%性能;

局限:成本较高。

2. EVA发泡材料

应用:中低端运动鞋主流方案

优势:轻量、成本低、易着色;

致命缺陷

易黄变、断裂,300公里后回弹率下降30%;

低温下弹性骤降(-20℃时弹性损失60%);

透气性差,易滋生细菌。

3. ACF人工软骨材料:颠覆性的第三代缓震科技

技术原理
ACF(Artificial Cartilage Foam)通过仿生学模拟人体关节软骨的纳米级孔隙结构,实现三大突破:

超强吸能:吸收90%-97.1%冲击力(EVA仅吸收约20%);

能量转化:将动能转化为热能,减少反作用力;

动态适应:通过分子侧链形变延长冲击时间,降低单位面积压强。

这两种缓震技术各有千秋,它们侧重的方面,和各自所拥有的优势也互不相同。对于各大跑鞋品牌来说,如何选择这两种缓震方式运用到跑鞋产品上,是一个需要抉择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进,各大运动品牌都从原来针对跑鞋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方针中走了出来,开始重视起中底复合对于跑鞋的性能加成,也逐渐意识到单一材料与结构无法提升缓震性能提升,开始构思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复合缓震技术,这将成为未来运动鞋缓震性能提升的重要破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