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都在晒带娃旅游,我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7-15 01:27 浏览量:9
文/小庸
朋友小雯突然开口跟我借钱。
小雯是个要强的女人,借的也不多,只要3000块,所以我没有犹豫就借给她了。
但是我心里有点不踏实:
小雯是个特别要强、要面子的女人。我跟她认识10多年了,在我的印象中她从未开口跟人借过钱。
她结婚前为了攒钱买房,有一段时间一天就吃三个馒头,早中晚各一个!
得知情况后,我主动借钱给她。她不要,还笑着说,“没事,熬一熬就过来了,等房子拿下来了,我就可以好好吃饭啦!”
这样坚强的女人到底因为什么事要借钱呢?如果真的遇到事儿了,3000块钱够吗?
实在是不放心,我便打电话问了她。
电话那头她深深地叹了口气,沉默良久,然后才说了出来:最近,朋友圈到处都是晒带娃旅游的,她儿子也十分向往,再三要求出去旅游。
所以,她借钱是为了带孩子出去旅游?
她说,“我也不想去,家里这两年实在是太困难了,但是我不想让孩子受委屈。”
据我所知,她家近几年确实不容易。她老公失业了,没有收入。她公公生大病,花了很多钱。
“花两三千块钱带孩子到周边城市走一走也很不错的。”我安慰道。
“唉,不行哦。孩子要去海边,还要去成都,我盘算了很久预计要万把块钱。我自己存了七八千,再跟你借3000,应该够了。”
我不知道该再说些什么,便敷衍着聊了几句,把电话挂了。
到了下午,我看到了她发朋友圈说独自一人带着孩子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到了傍晚,我又看到她发朋友圈了,大意是说在家时她老公跟她吵了一架,旅途中依然打电话跟她吵架,甚至说了一句比较过分的话:
远离心穷的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清官难断家务事,我无意议论别人的生活,但我在考虑一个问题:
旅游是不是必需品?是不是一定要带孩子出去旅游?
有个事实我们必须面对:每到寒暑假,朋友圈里都有大量晒带娃旅游的。
日日看着这样的内容,我们难免心生羡慕。
晒旅游的文案里常常有类似“带娃看世界”“增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内容。
日日看着这样的文案,如果没有带娃出游,作为父母的我们难免心生愧疚。
这都是人之常情:谁不向往美好和自由?哪个父母不想给孩子最好的?
那么,我们该思考另一个问题了:什么是最好的?
我举个例子吧。我认识一个人,他月收入5万起步,他媳妇收入也不低。他儿子中考体育测试时买了两双3000多块钱的跑鞋,换着穿。
这个鞋可能是他认为能给儿子最好的鞋了。
我和孩子爸月薪都只有六七千,女儿中考体测时我们给孩子买了双安踏的399块钱的跑鞋。
我们平常只买几十、百来块的鞋,399块钱的跑鞋是我认为最好的跑鞋了。
父母尽自己所能,便不必心存愧疚!
同样的道理:如果父母有能力,尽可以带着孩子天南海北地游玩;如果父母囊中羞涩,带孩子家门口逛逛公园也未尝不可?
有人也许会有这样的顾虑:孩子说想出去玩,怎么办?不去的话,孩子会不会很失望?
我觉得做家长不必太内耗,这种时候咱们就大大方方地告诉孩子:目前咱们手头紧张,可能无法实现他的愿望。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做出选择:
如果孩子本来想去北京,我们可以告诉他条件有限,如果愿意可以选个近的地方,比如南京、合肥;
如果我们手上一点余钱都没有,那就直接跟孩子说目前不能出去玩,但可以带他去街上吃顿大餐(或者换成某个他想要的礼物)。
这时候,孩子大概率会失望,有些孩子甚至会哭闹。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
这也是孩子应该接受的教育:有多少钱,就做相应的消费;没钱的时候,就要调整计划。
人生本来就不可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我们何必给孩子错觉?
我们不刻意苦孩子,我们也没必要一直内耗自己。
生活嘛,哪有什么定式?
人生,也没那么多真理。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大家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