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为什么不建立一个「跳跃式」汇报制度?

发布时间:2025-07-15 07:55  浏览量:4

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命令下行方式是层层传达,反馈上行也是层层传达,这种是链条式传递。

但是职场里其实你会发现,你的上级反而由于某种目的阻碍反馈,导致整体上的信息反馈失真,并在这个链条上逐渐放大。

而在一个指挥系统里面,命令的有效性很重要,但是命令准确性也同样重要,而这更依赖反馈信息的上传。

所以为什么不建立一个隔级汇报,即第五级汇报给第3级,然后汇报给第1级。第四级到第二级,第二级再给第一级。这样,你的连接上级有你的信息,而且你的直接上级作为执行方,他本身就有了解信息的义务和直接需求,所以实际上你这一层级的信息是经过了两个层级的传达,同理,每一层的信息都经过了两次传递,失真性会降低。而纵向上,因为是跳跃式传递,所以实际上信息传递效率也更高。

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吗?为什么如今职场上还是以逐级上达的方式为主?

在一家名叫“跳跃科技”的中型公司里,老板老王最近头疼得不行。

公司决策总是慢半拍,一线员工的声音传到他耳朵里,早被中层领导“加工美化”得面目全非。销售团队明明反馈市场风向变了,可中层经理偏说“一切正常”;技术部门喊资源不够用,主管却只顾报喜不报忧。老王一拍桌子:“这传话效率跟闹着玩似的,越传越离谱!”

于是,老王灵机一动,推出了一个“跳跃式汇报制度”:基层员工(第5级)可以越过直属主管(第4级),直接向总监(第3级)汇报;主管只需要同步知情,而不是审批。总监再向老板本人(第1级)汇报,经理(第2级)也得跟上进度。老王信心满满:“这样一来,信息就不会被层层过滤,决策能更快、更准!”

第一周,效果似乎不错。

比如,销售小张直接向营销总监汇报:“新产品定价太高,客户全跑了!”总监听完,立马组织调价、优化方案,成功挽回了一批订单。小张觉得自己终于“被看见”了,激动得差点热泪盈眶。虽然主管小李有点不爽,但表面上还是配合,事情倒也推进得挺顺利。

但到了第二周,问题开始冒头。

主管小李越想越不是滋味,觉得自己被架空了。于是,他开始给小张穿小鞋:各种杂活堆上来,开会也故意点名“敲打”。小张敢怒不敢言,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越级汇报,却越来越心累。

另一边,技术部的小刘见状也效仿,直接找技术总监抱怨:“我们组的测试设备老掉牙,效率太低!”总监重视了,老赵这个主管却炸了:“你越过我,是不把我当回事吗?”从那以后,老赵在组里玩起“冷处理”,谁敢跳级,谁就别想好过。

到了第三周,场面彻底失控。

基层员工一窝蜂地向各大总监猛提意见,什么办公室空调太冷、加班餐难吃、公司WIFI信号不好,全都成了“重要问题”。总监们被琐事淹没,疲于应对,根本顾不上真正关键的项目推进。老王这边也头大,每天邮箱塞满各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汇报,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越看越怀疑人生:“这些人真在汇报工作,还是在借机发牢骚?”

一个月后,老王终于喊停了“跳跃式汇报”。

基层员工再也不敢越级发声,怕得罪主管被穿小鞋;中层经理则感觉自己地盘被侵犯,干活愈发消极;高层被信息过载搞得焦头烂额,决策效率反倒更低了。

老王无奈叹了口气:“还得回到老一套层层汇报,虽然慢点、歪点,但至少组织不乱、上下都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