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才是真正的宗庆后?布鞋首富、慈善家还是好父亲?
发布时间:2025-07-17 15:00 浏览量:5
布鞋首富、慈善家、好父亲,这些人设标签正在一个个被撕下后正在露出的,是一个你我都从未见过的宗庆后。
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事儿,想必都知道了,去年12月,三位自称是宗庆后子女的美国籍年轻人,把娃哈哈长公主宗馥莉告上了香港法庭,要求冻结一个涉及21亿美元的离岸信托账户。
原告声称,宗庆后早在2003年就为他们设立了海外信托,而宗馥莉正试图把这笔巨款据为己有。
所以,真实的宗庆后到底是什么样的?他是人们心目中那个干干净净的民族企业家吗?
根据香港法院公布的文件,宗庆后的三个非婚生子女,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均为美国国籍。
天眼查显示,宗继昌从2022年起就是5家娃哈哈子公司的董事,宗婕莉也在沈阳娃哈哈担任董事。
而他们的母亲杜建英,比宗庆后小21岁,是宗老的黄金搭档。
1996年14岁的宗馥莉赴美留学时,监护人正是杜建英。
根据知情人爆料,杜建英赴美“照顾”宗馥莉的时间,恰好与她生下宗婕莉的时间高度重合。
更让人玩味的,是杜建英的公司“三捷投资”,英文名叫3Js,意思是三个J。
再看看三个原告的英文名,Jacky、Jessie、Jerry,中文名里的"继、婕、继",拼音首字母也都是J。
不多不少,正好三个J。
这段被隐瞒了20多年的关系,要不是这次遗产官司,恐怕永远不会曝光。
但真正让人大跌眼镜的,远远不只这些家庭秘辛,后面还有。
宗庆后生前经常有意无意对外强调的,是他的“清贫”。
一年花费不超过5万,工资只有几十万,全年无休,只为让两万员工过上好日子。
可根据2008年的中美税务案里,达能在调查中提供的证据,从1996年到2006年,达能以“服务费”、“奖励股分红”等名义,向宗庆后累计支付了7100万美元。
这些钱按宗老要求,分别打入他本人、妻子施幼珍、女儿宗馥莉和杜建英的香港账户。按当时的汇率算,差不多6个亿人民币。
2008年,这笔隐秘收入被人实名举报,根据杭州市地税局的调查,宗庆后需要补缴的税款高达3亿元。
有意思的是,在正式立案前一个月,宗老就主动补缴了2亿多税款。
更戏剧性的是,这场税款风波曝光仅仅三天后,相关报道就全部消失了。
这公关能力,不得不服。
而除了个人财富,宗庆后打造的“民族品牌”故事,也经不起推敲。
在当年与达能的合资纠纷中,宗庆后成功把商业矛盾上升到“保卫民族品牌”的高度,把自己塑造成对抗外资的英雄。
可实际上呢?
根据法院文件,宗庆后一边与达能合资,一边在体外设立了87家由家族控制的公司,这些公司沿用娃哈哈的商标和渠道,却不把利润计入合资体系。
到2006年,体外公司利润高达10.4亿,占娃哈哈整体利润的56%。
达能即便拿下51%股份,对核心业务也没有半点控制权,这种公司套壳的手段,让达能最终只能带着3亿欧元黯然退场。
后来,同样的剧本在国资身上重演。
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曾经有一篇文章《国有股东和职工权益涉嫌受损,娃哈哈“体外”迷局待解》,提到杭州上城区国资持有娃哈哈集团46%的股份,理论上是第一大股东。
可根据2022年的数据,国资控股的娃哈哈集团,净利润只有1871万,而宗馥莉通过“宏胜系”控制的体外公司,净赚高达47.67亿。
国资占股46%,却只能分到不足千分之四的利润,这不是在分红,这是在打发叫花子。
而且由于1999年划分股权时,缺乏现代公司治理的清晰权属,国资没付清一笔2.6亿的股权转让款。
之后,宗庆后就拿这笔“历史欠账”当挡箭牌,理直气壮地拒绝分红。
国资虽稳坐大股东之位,却二十多年没分过一分钱。
宗庆后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标签,“慈善家”。
汶川地震时,他个人捐款5500万,还承诺抚养500名孤儿,员工自发捐的1500万,他双倍返还,一时传为佳话。
可这些善举背后,是另一套精心设计的避税体系。
那些离岸公司、境外信托、关联交易,每一个环节都踩在法律边缘。
他一边高调做慈善刷形象,一边悄悄把利润转移到海外。
这位号称“坚决不让资本流向国外”的民族企业家,其实早在2003年,就给美国籍的私生子女,设立了高达21亿美元的离岸信托。
而他的“独生女”宗馥莉,工商登记用的证件是港澳居民通行证,是H开头的9位数。
到底是谁的资本在流向国外?
宗庆后用一生维护的完美人设,在他去世后不到一年就崩塌了。听起来有点沉重,但真相往往就是这么残酷。
松哥一直认为,当利益足够大时,任何人设和情怀,都只是精心编织的谎言,那一层窗户纸早晚会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