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发布时间:2025-07-18 15:13 浏览量:4
素履以往,原意是穿着朴素的鞋子前行,象征一种坦白、坚定的态度,不改初心,独行其道。《道德经》中的初九爻辞写道:“素履,往无咎。”《象传》解释为:“素履之往,独行愿也。”这说明“素履”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纯净与执着,是一种对人生目标的坚定追求,而不是对爱情的描述。
现代作家七堇年在《尘曲》中写道:“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这句话被广为传颂,也成为许多人对人生信念的写照。它表达的是,只要心中有信念,哪怕穿着最简陋的布鞋,也能坚定地走向远方。人生就像一场旅程,充满未知与挑战,但只要心怀梦想,便能以一苇之力,渡过万重波涛。
年少时,我们总以为“心之所向”是轰轰烈烈的奔赴,是鲜衣怒马、踏遍千山万水的豪情壮志。那时读徐霞客“朝碧海而暮苍梧”,心中满是对远方的向往与憧憬。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的增多,才渐渐明白,“素履以往”的真正含义并非是潇洒的远行,而是面对现实的泥泞,依然坚持初心,脚踏实地走下去的勇气。
曾见过敦煌的画师,在幽暗的洞窟中临摹飞天壁画。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指尖染满颜料,他说自己年轻时跟随师父来到这里,一待就是五十年。洞窟里的风比戈壁还烈,吹散了头发,吹皱了画布,却从未吹散他对艺术的热爱。他说:“你看这颜料,调了草木灰和蜂蜡,能存千年呢。”那一刻,我明白了,“素履”不是简陋,而是在岁月中沉淀出的执着与坚守。
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都在赶路。有人背着功名利禄,走得气喘吁吁;有人带着梦想与诗意,却在某个渡口弄丢了船票。我曾在黄山见过挑山工,肩挑重担,一步一步地爬天都峰。他的鞋底磨穿了,露出脚趾,却笑着说:“这山啊,你敬它三分,它就让你三分。”这句话让我明白,“一苇以航”不是轻装上阵,而是明知前路艰险,仍愿以最坚韧的姿态去面对。
苏轼在黄州的冬夜,“布衾多年冷似铁”,却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李清照在江南的雨巷,“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仍能吟出“生当作人杰”。他们的心中,装着比苦难更深的热爱:是对生活的热忱,是对理想的坚守,是在最深的黑夜里,也敢点燃一盏灯的勇气。
暮色渐浓时,我将那片从赤壁拾来的芦苇轻轻放回泛黄的《东坡志林》中。它曾在江风中摇曳,听过涛声,看过竹杖芒鞋的背影。如今它静静躺在书页间,像一句未完的诗,等待被重新翻开。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不必怕路远,因为心之所向,素履也能走出繁花;不必怕浪急,因为生如逆旅,一苇也能渡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