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1男生考上大学,女老师送棉鞋,谁料,26年后,男生这么回礼

发布时间:2025-07-18 17:40  浏览量:1

1981年,内蒙1男生考上大学,向女老师报喜,老师高兴地花了半个月工资20元,送他1双新棉鞋。26年后,老师60岁生日,男生送她1礼物。谁料,老师一看,吓得连连摆手:“太贵重了,老师不能收。”

1978年,张秀荣在内蒙古武川县一中学担任初三,初来乍到,极其贫困的地方和同学们渴求知识的眼神让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用知识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于是,每天放学后,张秀荣自愿留下来,为同学们补习,回顾课上的内容,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得懂。

很快,全班四十多个孩子中,她注意到了与众不同的陈志德。

陈志德又黑又瘦,身上的衣服打满补丁,脚上的棉鞋也湿漉漉的,下课后也不和同学们一起玩,总是独自一人埋头写作业。

张秀荣心里记挂这个特别的学生,课后向其他老师了解情况。才知道,他家住在尹家沟村,每天要走5里路来上学,家里8口人,仅靠父亲一人种地过活,家庭情况很艰难。

好在,陈志德很争气,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张秀荣听完后,暗下决心:要多帮助这个好苗子。

谁料,有一天,陈志德的座位空着,张秀荣放心不下,立马骑着自行车来到他家。

原来,陈母病重,陈父决定让孩子辍学打工,补贴家用。张秀荣一听,心揪成一团,她耐心劝说陈父:“志德是读书的料,只有让志德读书,才能改变他的命运。”

在张秀荣苦口婆心的劝说下,陈父终于点头答应。

回到学校后,张秀荣对陈志德的照顾更加无微不至。她把自己的午饭分给他,带着他融入同学们。渐渐的,陈志德的脸上展开了自信的笑容,学习成绩更是上了一层楼。

最终,陈志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张秀荣激动得热泪盈眶。

高中三年,张秀荣像母亲一样关心着陈志德,每个周末,她会给陈志德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每次考试前,也会一遍遍鼓励他。

那时,陈志德斗志满满,发誓不能让老师失望。谁料,生活再次给了他沉重打击。

高考前,母亲离世让他再次想要放弃学业,张秀荣连夜赶到他家,轻轻擦去他脸上的泪水:"你娘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你考上大学啊。"

这番话,又让陈志德重拾了信心,他擦干眼泪继续奋斗,最终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他第一时间跑到张秀荣家,颤抖着递上录取通知书:"老师,我没让您和我娘失望!"

张秀荣眼含热泪,颤抖着拿着通知书看了又看:这孩子终究是熬出头了啊。她转身从包里掏出半个月的工资20元,塞到陈志德手上:“东北冷,给自己买双棉鞋穿。”

陈志德再也忍不住,扑进老师怀里痛哭。这一刻,他仿佛再次感受到母亲的温暖。

到了大学后,陈志德把所有心思都扑在学习上,而那双棉鞋也一直陪着他到博士毕业,每次遇到困难时,看着棉鞋,他就有了克服的勇气。

这些年,陈志德和张秀荣也一直保持着联系,不管多忙,他都会打电话给老师嘘寒问暖,也汇报着自己的学业情况,每次放假回家,也是第一时间带着礼物去看老师。

参加工作后,陈志德通过自己一步步努力,在工作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尽管收入提高了,但他仍保持着节俭的习惯,从不铺张浪费,而是把积蓄存起来,想着有一天能回报老师。

一次,陈志德回去看老师,看到破旧的房子里,冬天漏风,雨天漏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决定要送给老师一份特别的礼物。

2007年,恰逢张秀荣60岁生日,陈志德带着妻儿回到家乡,正当老师切生日蛋糕的时候,陈志德郑重地把礼物递到老师手中。

张秀荣拆开一看,里面是一张房产证和一把钥匙,她震惊不已,连连摆手:“这怎么行?房子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陈志德眼眶泛红,声音哽咽:“老师,您还记得您对我的教诲和那双棉鞋吗,没有您,哪有今天的我?这房子您必须收下!”

张秀荣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没想到当年那个穿着破棉鞋的男孩,如今用这样的方式回报她的恩情。

此后,陈志德对张秀荣的照顾更加无微不至, 每年春节,他都会带着礼物回武川县看望老师。 得知老师有高血压,他专门购买昂贵的降压药寄回去。

2016年,张秀荣的丈夫去世,陈志德立刻赶回老家,对老师说:“以后您就是我的妈妈,我养您老!”

张秀荣老师用最平凡的举动——一双棉鞋、几句鼓励、持续的关心,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而陈志德也没有辜负这份恩情,用一生的感恩来回报。

这段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让我们看到教育的真谛,也让我们看到人性最质朴的美好,让人感动!

作品声明:为了增加可读性,故事情节存在润色,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