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毒鞋子”遭曝光,致癌物超标509倍!很多人家里都有
发布时间:2025-07-19 00:28 浏览量:4
近期,央视曝光了令人震惊的“毒鞋”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环保公益组织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无毒先锋)在对儿童凉鞋市场进行调查时发现,在5个电商平台购买的10个样品中,抽检的50双聚氯乙烯(PVC)材质儿童凉鞋中有25双邻苯二甲酸酯超标,整体超标率为50%。
其中,25双邻苯超标的儿童凉鞋的平均超标倍数为365倍,最高超标倍数竟达509倍。更令人担忧的是,这25双超标样品中,有20双为无标识产品,占比高达80%。
近年来,我国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儿童鞋、学生用具、儿童玩具、婴幼儿用品等的抽查抽检中,“邻苯二甲酸酯不合格”情况尤为突出。
警惕邻苯二甲酸酯,潜伏在身边的隐形杀手
邻苯二甲酸酯,作为一种廉价增塑剂,同时也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
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儿童发育异常,性早熟、生殖系统发育受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疾病风险增加,如哮喘、过敏症、重金属慢性中毒;成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
国标为健康护航明确的红线不容逾越
为了守护儿童的健康,我国制定了严格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GB6675.1-2014~GB6675.4-2014〈玩具安全〉》、《GB22048-2015〈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以及《GB30585-2014〈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规定,6种邻苯类增塑剂(DEHP、DBP、BBP、DINP、DIDP、DNOP)的含量不得超过0.1%。
这些标准如同坚固的防线,将有害物质拒之门外,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这3类鞋也是“害人鞋”
除了孩子穿的鞋子被查出质量问题外,还有不少人都在穿的3类鞋子,也潜藏着各种健康隐患。
1.老人鞋
“老人鞋”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鞋子,适合他们的脚型和穿着习惯。这些鞋子宣称有安全、防滑等功能,然而有些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一再在质量上偷工减料。
2022年初,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市面上的老人鞋进行了检测,发现30个批次在防滑、减震等方面都不合格,老年人穿上这些鞋子,不仅容易跌倒、扭伤,还会加重足弓塌陷。
2021年,广州市和佛山市消委会检测了40个老人鞋样品,发现其中8个品牌的老人鞋邻苯二甲酸酯超标,有的品牌甚至超标302倍。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2B类致癌物,低浓度下也能诱发肝癌细胞的炎症反应,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所以,给老年人选择鞋子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质量过硬的鞋子。
2.洞洞鞋
洞洞鞋的鞋底比较厚,鞋子又松,走路时脚不容易紧贴鞋底,得用脚趾勾住鞋才能走。如果一直这样走路,大脚趾的肌腱用力过度,会引发膝盖酸软和疼痛。
另外,穿洞洞鞋走路时,脚踝得往上翘,这样小腿前边和大腿外侧的肌肉会绷得紧紧的,髋关节也会受力更大,会诱发腰疼。
3.“踩屎感”拖鞋
“踩屎感”,是商家形容鞋子特别软、特别舒服的一种说法,但这类鞋的鞋底太平、太软、太宽,中间的支撑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托脚和腿,走路时脚不容易找到正确的着力点。
如果长时间穿这种鞋,会加速脚踝关节的老化,甚至引起X型腿、腰疼、脊柱侧弯、骨盆往前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