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做鞋的”缘何“不修鞋”?
发布时间:2025-07-20 06:28 浏览量:1
文学创作:“做鞋的”缘何“不修鞋”?
(故事新编)
李 皓
说起来这已是许多许多年前流传在新闻采编行业的一个“内部调侃”了。
说的是一男新闻记者在参加完有关活动并酒足饭饱后,被邀赴一豪华歌舞厅娱乐,其间有小姐邀其共舞。舞乐响起,舞步款款。小姐开口道:请问先生贵姓?答曰:姓焦。小姐莞尔:姓焦好,姓焦好!继之又问:先生从事什么职业?答曰:记者。小姐遂讨近乎道:噢,那咱俩是同行啊!记者生气道:谁和你是同行?你是妓女的妓,我是记者的记。小姐想了想,又不愠不怒地说:那也是一个系统的。记者好奇:这又怎讲?小姐遂解释道:不是吗?你我所从事的行业都是欢迎来搞(稿),都长短不限,且搞完都要付稿(搞)费!记者听后,想想的确也是。心里不禁感叹:他妈的,今天算是遇上有高级职称身份的小姐了,还真能他妈的能理论联系实际!
调侃归调侃,实际上这也并非是职业小姐的高论,而是新闻从业者们自编自娱自乐的“段子”。紧张工作之余给生活添点“味精“之事,对于以写、编为主的职业人来说,可谓是信手拈来,并不是什么难事。编者编了,说者说了,听者听了,一笑了之,似乎无伤什么大雅。
可如今同样在以写、编为业的文学界所存在的一种愈演愈烈的类似乱象,则已经危及职业道德,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不信小可我讲来给您听听。
不知从何时起,随着官僚公务界“职级并行”政策的推行,文学艺术界也染上了一股功利之风。如今,在各种公众场合,逢聚必谈头衔,主席、会长的名号泛滥成灾,就连会员也要严格区分省级、国家级,国家级作家还得细分等级。一些作家,哪怕只是创作一首短短七八行的诗词,也要在文后附上上千字极尽奢华的“作者简介”,仿佛这简介能与伟人“盖棺论定”相媲美似的。
这种风气下,写家们为了提升自己的会员级别,可谓是绞尽脑汁。有钱的砸钱,有关系的托关系,仿佛级别越高,作品就真能“永垂不朽”。而一些官方、民间的报刊和出版商,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四处招摇撞骗,只要作者肯支付高额费用,不论作品质量如何,都能为其树立各种级别各种名头的“贞节牌坊”。于是,文学领域的“皮条客”便顺势而生。个别作家更是为博眼球,写出诸如“太阳强奸了我”“我要横穿整个银河系去睡你”这般低俗之作。曾经报刊、出版社向作者付稿费的传统被彻底颠覆,版面和书页如同待价而沽的商品,给钱就卖,让真正尊重文字的经营者们痛心疾首,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联想到贾平凹先生《废都》中的情节,大作家庄之蝶去修鞋,修鞋匠将作协的“做鞋”与自己修鞋视为一个系统,还认为作家的活(做鞋)在先挣钱多、自己的活(修鞋)在后挣钱少。这看似调侃的对话,却也反映出眼下文学界的现状。如今,各级作家数量众多(个别地方已有了村级作家协会),并不比老板、经理、院长等职衔少多少。然而,不少作家却迷失了自我,将头衔和级别看得过重,忘却了文学创作的初心。
民间有云:“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实际上,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那些头顶各种光环、穿着“皮鞋”的作家,未必就比“穿布鞋”的创作者优秀多少,而那些没有过多头衔束缚、“光脚”前行的民间高手,或许更能勇敢地在文学之路上奔跑得更远。毕竟,真正的高手往往隐匿于民间,他们对文学的热爱纯粹而质朴,不被功利所染。
在此,奉劝各级文学领域的“做鞋”厂家,也就是把控文学创作门槛和质量的相关机构与群体,一定要坚守原则,把好质量关,不能仅仅为了利益就降低标准。同时,也劝诫那些追腥逐臭、一心追求功利的创作者,不要自甘堕落。否则,一旦沦为文学领域的“破鞋”(恕我粗俗一回),迟早会有真正坚守文学底线的“做鞋人”站出来,对其进行纠正与“修理”。
文学,本应是用来暴露社会问题、展现人性光辉的,希望文学界能摒弃功利,回归纯粹,重拾文学创作的真谛。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泉歌,山东平度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新闻正高级职称,退休前供职于某地级新闻媒体,担任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现社会兼职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写作学会莱芜写作中心副主任,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
- 上一篇:刘亦菲的亮黑高跟鞋是一绝!配上光滑的小腿很漂亮
- 下一篇:🟤泥地战士|🥾测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