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陪伴我们童年的小昆虫,你是不是很怀念?
发布时间:2025-07-20 16:21 浏览量:1
童年时,虽然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但那时的孩子却不乏快乐,因为我们接触自然的机会更多。在那个年代, 我们都是在田地、胡同里面奔跑着长大的,那时很多的昆虫就成了我们不可多得的“玩具”。
捉蝴蝶、扑蜻蜓、白天沾截留、晚上捉截留猴、抓蚂蚱、斗土蚱、玩金壳郎......,儿时的记忆是鲜活有趣的,那些不论是丑的、俊的,有益的,或是有害的,都给我们留下许多故事,陪伴了我们童年的快乐时光。
如今,由于庄稼、树林都打农药,我们童年时很多熟悉的昆虫,已经很少见到了。搜集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小昆虫,让我们一起寻找童年的快乐回忆吧~
吊死鬼
“吊死鬼”,学名尺蠖,指尺蠖蛾的幼虫,这种挂在槐树上的虫子,长得挺恶心的,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它们时常会吐丝把自己悬挂在空中,我们都叫它“吊死鬼”。一不小心,就会落在行人身上。
“吊死鬼”是个害虫,专啃噬树叶,导致树叶千疮百孔,对树林危害性较大。我们小时候经常抓它,一般都是回家喂鸡和喂鸟,后来听说它的虫茧还是一种上等的中药材。
吧唧毛子
吧唧毛子,学名刺毛虫(刺蛾的幼虫),这种翠绿色的虫子很常见。幼虫全身长满带有毒性的刚毛,内含毒液,一旦不小心被它吧到,受伤部位会很快发炎,肿胀,奇痒难忍,并伴随着一阵阵的疼痛,估计大部分朋友都会有这个童年的阴影。
上学的时候,吧唧毛子特别多,有时候下课坐在学校的台阶上,都会不觉间被它“吧”一下,同学经常有被吧唧毛子“吧”着大腿部位,我们就一起起哄,“XXX被吧唧毛子吧着腚了......”,但说不准没多久,这种又痒又痛的感觉就会让你中招,所以那时很多同学对它都是又恨又怕。
吧唧毛子也是啃食树叶的主要害虫,在果树、槐树及多种花卉植物上很常见。
金壳郎
那时的男孩子没有不喜欢捉“金壳郎”玩的,“金壳郎”,就是人们说的“金龟子”,这种招人喜欢的虫子其实也是个大害虫,专门祸害果树。
金壳郎爬的慢,比较容易捉,也很好玩儿。小巧玲珑的金壳郎,绿色的外壳闪烁着金光。那时抓到一只金壳郎,用一根线沿着它的脖子拴上,嗡嗡的在你身边飞舞,这应该是无数人童年的乐趣。
屎壳郎
屎壳郎,黑乎乎的模样令人生厌,还偏爱滚粪球,有分不清的同学抓到后,就会被其他同学笑话,屎壳郎可是没有人喜欢的。
屎壳郎,是蜣螂的俗称,主要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它用粪便作为食物和筑巢的原料。相比起金壳郎,人家“屎壳郎”可真算得上一个“好虫子”。它不为害树木庄稼,而且把粪便运送到地下,也使得土地变的更为肥沃,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花大姐
瓢虫是一类体色鲜艳的小型甲虫,常具有红、黄或黑色斑点,因体型象葫芦瓢而得名。它的种类也有多种,分为二星、三星、五星、七星等多种,以七星瓢虫居多,其外壳也就是翅膀上有七个圆点有点像七个星星一样。瓢虫也因为漂亮的外表,而被北方人称为“花大姐”。
“花大姐”是食肉动物,落到人的皮肤上也会咬,令人感觉有点疼,但瓢虫没有毒,是无害的,即使被它叮咬了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伤害。
瓢虫有害虫也有益虫,益虫以蚜虫、粉虱、介壳虫、叶螨等为食,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十一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属于害虫,它们的区别就是鞘翅上生有密密麻麻细绒毛,而益虫鞘翅的表面则是细腻光滑。
天牛
天牛不是什么牛,也不什么家禽,而是一种小昆虫。黑底白点的天牛,喜欢趴在树上。锋利的嘴巴,威武霸气的长须,颇有些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味道。
小时候我们也经常抓来玩耍,把两只天牛放在一个小瓶里,跟“斗土蚱”似的看它们互相拼杀,也很是过瘾。不过要小心别被它咬着,天牛咬起人来也非常痛。它的唾液含有微量毒素,会引起阵痛,小时候不少小伙伴被它咬过。
天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因被誉为力大如牛,又会飞翔,所以人们叫它“天牛”。它们以植物为食,对树木有较强的破坏力,因此被认为是木材害虫之一。虽然是害虫,但天牛也有一些好处,那就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近些年还有人把它当作食物来加工。
臭大姐
“臭大姐”,就是常说的“放屁虫”,它的学名叫椿象。因体后有一个臭腺开口,遇到敌人时就放出臭气,俗称“放屁虫”。它的体型较为宽大,有翅膀可以飞,但飞不高也飞不远。
“臭大姐”释放的气味主要是为了防御天敌,而不是为了攻击或伤害其他生物。所以当你触碰到它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十分恶心的气味,借此自卫逃生,这使它“臭名远扬”。不过这种气味虽然难闻,但对人体是无害的。
“臭大姐”体内含有一种很香的虫油,入药后又名“九香虫”。近些年和天牛一样,除了药用价值之外,也成了盘中之物了。
大操
绿色的大头蜻蜓,我们叫“大操”,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字,反正台东一带一直这么叫下来的。
小时候下完雨,马路上会飞出来很多,最好找个扫大街的那种扫帚,能扑不少,扑到一只,用嘴夹着,再继续扑。“大操”比一般的蜻蜓体型大出不少,头胸浓绿色,腹部有黑色的环纹,尾部两侧有革质的小圆片。小时候谁抓到一只“大操”,都会和小伙伴炫耀一下。它也确实有些凶猛,飞动时扇动巨大的翅膀会发出嚓嚓的响,把它放到屋子里,会对着窗玻璃一次次的猛撞。
除“大操”外,还有一种蓝黑色的蜻蜓,人们叫它“老黑”,但很少见。
不过蜻蜓确实是益虫,专门用来吃蚊子、苍蝇和其它小昆虫,据说“大操”一天能吃掉二千只左右的蚜虫等小飞虫。近些年蜻蜓少了,蚊子确实多了。
好多年没看到“大操”了,会不会也成了濒危动物了?
土蚱
土蚱,学名就是蟋蟀,别称还有促织、蛐蛐儿、蟋蟀欸、蟀子、蜻蛚等,是直翅目昆虫的一科,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是农业害虫。全国各地别称也有不少,好像叫“土蚱”的除了青岛,其他地方也不多见。
土蚱,可以说是所有男孩子喜欢的昆虫,小时候,抓土蚱、养土蚱、斗土蚱,几乎没有不玩的。土蚱一般在墙角边或干燥的岩缝大石板下,废弃的房子,人迹罕到之处,就常会发现有体质强健、个大颈大的好土蚱,往往战斗力最强。当年万国公墓没拆毁之前,很多老青岛就爬到那里边去抓土蚱。
童年时,到了夏秋季,小伙伴必定是人手一个或好几个罐头筒,聚在一起除了互相探讨养土蚱的经验,就是“战斗”,将两只土蚱放进密封的小桶或罐子里,先用草须进行挑拨,激起它的斗性,让双方互相撕咬。赢了的土蚱,还会耀武扬威的亮出翅膀昂首长鸣。斗土蚱的也一样,获胜方得意洋洋,失败的一方则赶紧再去抓更强壮的土蚱,再回来战斗。
土蚱,曾是当年田间地头里最常见的一种昆虫,现在竟然也很少见了。
蚂蚱
蚂蚱,蝗虫的俗称,也可以说是蝗虫的一种,体色主要有绿色和褐色,这也是它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蚂蚱是一种害虫,对农作物危害极大。
蚂蚱是植食性昆虫,咀嚼式口器,触角好像短鞭,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以用后腿一下子跳出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
记得小时候,没到夏天,我们一群孩子就会跑到山间野地里捉蚂蚱。
蚂蚱、蚱蜢、蝗虫,虽然都是一个品种,但也是有所不同的,好多年依然还有很多人分不清。
蚂蚱和蚱蜢都是属于昆虫纲、直翅目的动物,都属于蝗科,统称蝗虫,但不同种别。蚂蚱的身体相对较大,身长通常在1-3寸之间,头是圆的,只有2片口器。而蚱蜢的身体相对较小,身长通常为1-2厘米,头是尖的,有4片汤勺状的口器。蚱蜢和蚂蚱的翅膀颜色也有所不同,蚱蜢的翅膀颜色通常呈现褐色,与身躯分离,而蚱蜢的前部翅膀呈现浅粉色,后部翅膀呈现浅蓝色,蚱蜢的翅膀在不张开时,会贴在身体上面。
刀螂
刀螂,就是螳螂,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属于肉食性昆虫。它的前腿很发达,好像镰刀一样,看上去很是威风。刀螂的头呈三角形,触角呈丝状。当遭到敌人的攻击时,那对细长的触角就会机敏地向上竖起,做出随时准备迎战的姿态。
螳螂可是绝对的益虫,它喜欢单独行动,捕捉对象基本都是害虫,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刀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它的猎捕物,甚至蝗虫等大型昆虫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抓刀螂,那时候不但多,也很好抓,因为大人们告诉这是益虫,所以我们一般都不会去祸害它,抓回来也是放到院子里的花草上,或是水缸边上,这样或许蚊子会少一些。
草鞋底
“草鞋底”,也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它的长相和蜈蚣有点相似,但是没有蜈蚣大。因为有些像草鞋的底子,所以山东一带多叫它“草鞋底”。
“草鞋底”的学名叫蚰蜒,它和蜘蛛一样并不属于昆虫,它是百足虫的一种类型,是节肢动物,色黄褐,有细长的脚十五对。“草鞋底”多在夏秋季节活动,白天在腐叶、朽木中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爬行速度较快,常栖居房屋内外阴暗潮湿处,爬行于墙壁、蚊帐、家具、床下,捕食小虫,有益农事。
这种让人生厌的虫子竟然可以算得上一种益虫。不过,“草鞋底”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小时候很多小伙伴被它咬过。所以一般见到它,都会一脚踩死。“草鞋底”看着让人害怕,其实较为胆小,你不主动去动它,他一般不会咬人的。而且性温味辛,破积解毒,也是一味好药材。
夹板
“夹板”,它的学名叫蠼螋(qúsōu),是一种昆虫纲革翅目的杂食性昆虫。以前屋里屋外,潮湿的地方,灌木丛、树叶上,很容易看到“夹板”。它被称为“蟑螂的克星”,因为经常会出现在卫生间和厨房等潮湿环境中捕食蟑螂。
刚开始遇到这种尾部上长着一双剪刀手的“夹板”,难免会被吓一跳,生怕不小心被它夹到。其实,“夹板”的钳状尾巴是没有毒性的,只是它防御和捕食的武器,当遇到危险时,它会弯曲自己的腹部,让它的尾钳竖立起来以吓退“敌人”。另外,夹板腹部的腺褶还能分泌特殊的臭气,用以驱敌。 如果没有得逞,那它下一步的动作就是装死了。
记得小时候害怕这种虫子,一些大人吓唬我们,夜半三更时分,“夹板”会趁大人睡着的时候,悄悄爬进小孩子的耳朵里,最后吃掉大脑,而且很多人都这么说,简直就成了阴影了。
小时候不懂事,一帮小伙伴抓到“夹板”后,就会把它的腚掐去,插上根火柴棍或是小木杆,看着它在面前跑,我们叫“拉大车”,估计没玩过的老青岛人不多吧,现在想想真挺残忍的。
捉萤火虫、抓豆虫、玩西瓜虫、逗土鳖、养乖乖(蝈蝈),看蜘蛛结网,看蜜蜂采蜜,看蚂蚁搬家.....
那些童年里随处可见的昆虫,让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它们曾经陪伴了几代人的特殊快乐。
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真的很少见到了。它们或被农药毒死,就是被人类抓到吃掉,导致数量越来越少。估计那些昆虫自古以来炼出了各种对付天敌的办法,岂不知,最大的天敌反而是人类~
那些渐行渐远的小昆虫,勾起您多少童年的回忆?您童年的时候,还喜欢玩什么小昆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