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伪史论的回复——夹趾凉鞋不可能不分左右脚

发布时间:2025-07-21 22:19  浏览量:1

平台给我推了一个展现量7万多的小文,条主颇有些傲慢地说:但凡是个正常人就一定会质疑那埃及3700多年前的草鞋,它居然分左右脚!

这样在我的文章评论区也看到过,他们都以此来证明他们的质疑是对的,也就是黄河清教授所说的:根据常识来看就是假的。

知识的匮乏、常识的偏差、对自我过高的认知加上傲慢与偏见,让他们没有了学习的意识,但又要显示自己的博学,就会习惯性口无遮拦,发表可笑的见解。

为了强行输出他们自己的论点,他们可以不顾常识地说自己是在根据常识打假。

他说但凡是正常人都会质疑,我却认为更多的正常人却没有那么多的阴谋论,在看到博物馆的文物时更多的是惊叹:

哇,这么久了!

哇,这么新!

哇,编得这么好!

当然也会有人质疑这是真的假的,但是切入点通常不会是“分左右脚”,因为不符合逻辑。

楼主也提供了他质疑的依据,他说1818年才有分左右脚的鞋。

但是他就是没有发现,这个词条解释的是工业社会批量生产的,5个脚趾都包在一起的包脚鞋子,而不是日常草编手作的夹趾凉鞋。

草编手作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结构、形状和大小。

人类之所以选择做在大拇趾处分开的夹趾凉鞋,是因为大拇趾是足部最粗壮、受力最重的脚趾,它在行走时承担着重要的蹬地发力作用,而且位置也相对突出。

而且这个位置的脚趾间隙相对较宽且明显,夹趾部分卡在这儿,鞋子就更容易固定,新行走时就不容易滑脱。

而且这种设计既能利用脚趾的自然张开和闭合动作适应行走节奏,又不会过度挤压其他纤细的脚趾,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脚部的舒适和平衡。

这就意味着,夹趾凉鞋不可能为了不分左右脚而设计成从中间分开的样式。

我想问一下号称用常识打假的你们:

人家都知道要把脚趾分开了,还会从正中间分吗?

咋分?

把中间的脚趾切开两半?

编草鞋的人会根据实际情况把它编成大鞋或者小鞋,但是夹趾是一定会分左右的,否则都分在中间,编出来的鞋子哪只脚都穿不上。

能发明并编出夹趾凉鞋的人,一定也是聪明人,不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

这才是常识,但凡是正常人就能想到的常识。

而想都不想就拍脑瓜说那个时候鞋不分左右脚的人,才是真的傻。

我就问你,给你一双在中间分开的夹趾凉鞋,你要怎么穿?

从中间分开的脚趾凉鞋不能穿,编草鞋的人在编的时候就知道了。

所以他在编第一双鞋子的时候就会在自己的脚上比划,来确定分趾的位置,无论如何他也不会把它分到中间的。

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可能你会犯,可人家不会,因为对人家来说这才是常识。

经过实践的常识才是真正的常识。

好了,说明了这双鞋子为什么不可能从中间分趾,展示了他的常识性错误 ,我们再来说说他的另一个知识性错误

为了证明这双鞋是假的,这位先生还做了相当的功课,查了什么时候才有分左右的鞋的资料(当然也不排除是别人查的,他只是用了别人的图)。

但是由于他分不清什么是工业生产的包脚鞋,什么是民间手工的夹趾鞋,就狭隘地把这个词条当成了最终答案。

这片面的认知影响了他的探索,也就挡住了他对历史知识追求的脚步。

事实上,如果用“世界上1818才开始有左右分脚的鞋”这个错误的认知来打假上博的这双埃及草鞋的话,第一个躺枪的恰恰会是我们自己。

因为世界上已发现的第一双左右分脚的鞋其实恰恰是我们中国的。

浙江宁波慈湖遗址木屐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现的最早的木屐实物,经碳14测定,它距今约5365年,属于良渚文化时期,还属于新石器时代,比埃及草鞋要早的多。

虽然只有两只左脚木屐,而且绳子早已腐烂,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当时的鞋子已经可以分开左右脚。

而在慈湖遗址木屐出土前,中国所见最早的木屐实物是将近1800年前的安徽马鞍山市郊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及妻妾合葬墓出土的漆木屐,也远超条主列举的1818年1000多年。

所以,为了打假西方文物一定要慎之又慎,不是不能质疑,但是每一条质疑都一定要有理有据。

否则就不是提高了民族自信,而是在世界面前贻笑大方,丢了我们自己民族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