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草鞋兵血战七昼夜,120人残部死守阵地,团长三小时连升两级
发布时间:2025-07-22 15:56 浏览量:1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有两支出现在上海前线的川军队伍,分别是杨森的第二十军和郭汝栋的第二十六师。
1937年7月,杨森在贵州黔西县第二十军军部整编部队。卢沟桥事变后,杨森率先电陈最高军事当局请缨杀敌。蒋介石复电嘉许,令其率部开赴上海,第二十军遂为川军中最早参加抗战的部队。
9月1日,部队分别从黔西和安顺出发,两县民众在南门外操场召开欢送大会。随即由副军长夏炯指挥,沿湘黔公路徒步行进,在湖南沅陵、辰溪,乘木船至常德,再换轮船经洞庭湖抵达长沙,一路受到人民群众热烈迎送;从长沙开始坐上火车,经过的车站、码头,都有群众为官兵
送洗脸水和茶水。该部官兵高唱《义勇军进行曲》《马刀进行曲》等歌,觉得能为国家民族生存而战,虽死犹荣。部队到达武昌徐家棚车站,连夜渡江至汉口,再换火车,转运情景还被军事委员会电影队拍成电影,更加激发了官兵的爱国荣誉感和抗敌斗志。
第二十军在行进途中,该军军长杨森率第一三三师第三九七旅副旅长向廷瑞和军部参谋任敬修及成都某报记者张克明等,经重庆飞到南京,面见最高军事当局,说明对有现代化装备的日军作战,与过去内战迥然不同,要求先到南北战场参观,吸取作战经验。最高军事当局准予其先至上海郊区,继到山东胶济路沿线了解战况,发给旅费一万元,并电知沿途驻军,以便联系。
9月13日,杨森被军事委员会委任为第六军团军团长,隶属第三预备军,下辖第一三三、第一三四、第一三五三个师。
杨森到达上海后,淞沪战场上打得热火朝天。白天战场上空全为日军飞机控制,我军调动均在黑夜进行,因此夜晚公路上很拥挤。
杨森先去安亭拜会了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张向杨森介绍了前线敌我态势;接着杨森又在大场会晤了第七十一军军长王敬久,参观了该处的防御工事和掩蔽部等。
随即,杨森一行又到昆山左翼军司令部拜访陈诚。当时已有一位军人在座,陈诚指着他对杨森说:“你们两位都是全国知名的将领,请互相猜一猜,对方究竟是谁?”
他俩都猜不出对方的身份,陈诚指着那位军人说:“这是叶挺。”又指着杨森说:“这是杨森。”
“久仰久仰!”两位名将都热情地握手寒暄,回顾北伐时期,差一点成为对手,而失之交臂,真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三位将领畅谈未来,对抗战前途都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告别陈诚后,杨森一行乘火车北去青岛,参观了过去德军的炮台,修理军舰的船坞、警犬表演及水族陈列馆等。
回到汉口时,第二十军官兵正从长沙坐车到来,杨森便对他们训话,说:“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绝不能
辜负人民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
第二十军旋即从汉口码头乘招商局轮船驶往南京,转赴上海,已是10月中旬。第二十军归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薛岳指挥。
川军第二十军战斗序列列表如下:
军长 杨 森
副军长 夏 炯
第一三三师 师长 杨汉域
第三九七旅 旅长 周翰熙
七九三团 团长 蔡慎猷
七九四团 团长 李介立
第三九九旅 旅长 刘席函
七九七团 团长 陈亲民
七九八团 团长 徐昭鉴
第一三四师 师长 夏 炯
副师长 李朝信
参谋长 郭大树
第四○一旅 旅长 罗德润
八○一团 团长 赵嘉模
八○二团 团长 林相侯
第四○二旅 旅长 杨干才
八○三团 团长 李麟昭
八○四团 团长 向文彬
第一三五师 师长 杨汉忠(该师再战后被撤销建制和番号,所部分配到其他两个师中)
第二十军指挥所设在南翔车站附近一号桥后一个院子里,副军长夏炯向杨森汇报:“我军这次参加淞沪会战,担任桥亭宅、顿悟寺、蕴藻浜、陈家行一线防守任务。右翼与大场王敬久军相连,左翼与阮肇昌第四十四师衔接。”
参谋长鲜光俊指着地图:“惠公!近日,由日军白川大将指挥第九师团一个旅、近卫师团一个旅和其他特种部队共数万之众,以桥亭宅、顿悟寺、陈家行一线为攻击重点,企图从中央突破,形势危急!”
杨森大声说:“形势不危急,要我们川军来上海滩干啥子?”
这时电话铃急促地响了,杨森拿起电话,里面传来第六兵团总司令薛岳命令:
“杨军长,奉大本营蒋委员长和第三战区顾祝同副司令长官命令:川军等各省部队初到战场,不谙敌情地形,命令将所属部队分割使用。现防守桥亭宅、顿悟寺一带的第三十二师王修身部队被日军突破,阵地失守,命令你军速派人收复阵地!”
放下电话,杨森问:“我们哪支部队最先抵达?”
副军长夏炯对杨森说:“惠公,我二十军先头部队最先到达南翔车站的只有第一三四师四○二旅向文彬八○四团!”
杨森第二十军有两个师,第一三三师师长是杨汉域,第一三四师师长是夏炯;部下各级官佐中杨森的子侄不少,士兵多来自四川广安,所以第二十军素有“杨家将、广安兵”之说。
杨森对第一三四师师长夏炯命令道:“迅速组织反攻,收复桥亭宅、顿悟寺阵地!”
杨汉忠命令第四○二旅旅长杨干才:“干才,你急速命令向文彬团反攻,不得有误!”
向文彬,四川广安县广福镇唐家湾人,字光弼,川军将领。
杨干才亲自跑到驻地,对第八○四团团长向文彬下达命令: “你务必要收复失地,完不成任务,就不要回来见我了!”
向文彬胸一挺,雷鸣般回答:“我团誓死完成任务!”
10月13日,向文彬率部接防由盛宅到顿悟寺一带阵地。王修身转达上级命令:你部于夜间向敌反攻,收复阵地。
向团实际上只有步兵两个营,但向文彬平时治军,不仅注意提高技术,而且关心官兵生活,所以该团士气高昂,较其他各团更为能战。向团奉命后,即率团在夜间进入攻击准备位置,做好向敌攻击前进的准备。
第二天天一亮,日本兵趁中国军队在前线换防,阵脚不稳之际,上来就是一阵猛攻。向团官兵初临战地,斗志正旺盛。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敌群,迎头一阵猛揍。
敌人一时被打蒙,还手不及,丢下死伤, “呀呀”怪叫着向后撤去。战士们还未来得及喘口气,一架接一架的飞机轮番轰炸,硝烟弥漫,大家只得躲在战壕里无法抬头。
10月15日黄昏,杨干才命令向文彬:“军座、师座严令,你团今夜出击,立即收复桥亭宅、顿悟寺一线友军失掉的阵地!”
暮色已临,气氛肃杀。向文彬带领营、连长,冒着大雨侦察地形。
向文彬分析敌我动态说:“我们只有两个营,兵力部署采取纵深配备,一个营在前、一个营在后,交替使用,让大家都有冲杀的机会,也能喘息休整。只有去死拼了!”
16日黎明,对决开始了。向文彬先令一营出击,二营待命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日军倚仗火力的优势,枪炮如狂风暴雨般倾泻,之后,日本兵手持三八大盖枪,嗷嗷叫地冲上来,大刀片、刺刀枪相交,血肉拼杀,向团武器低劣,所倚仗的是全体官兵的同仇敌忾,气势上更胜一筹。日军攻势一波又一波,川军前仆后继,一营打残了,二营顶上去。令素有战斗力的日本士兵不敢再短兵相接。于是集中炮火,密密麻麻一刻不停地向川军战壕猛轰,阵地上、树上、壕沟里,到处是脚穿草鞋的川军的残肢。活着的人用战友的尸体作掩体,伏在上面还击……
向文彬满脸污黑,声音嘶哑着大叫:“弟兄们,就是只剩一个人,也要给老子坚持打下去!”
17日,天近拂晓,昏黑阵地上血流遍地、弹孔累累,空气中充满硝烟味、血腥味……
这一场恶战,共打了二十多个钟头!经过反复冲杀鏖战,向团终将敌击溃,收复了桥亭宅、顿悟寺阵地,并夺获了敌军轻机枪、步枪、弹药等。
全团损失惨重,营长只剩彭焕文一人,连长非死即伤,排长仅存四人,士兵只剩一百二十余人。
四十多年后,向文彬回忆:“当时战场上遗尸遍野,受伤者还在血泊中辗转呻吟,我们便踏着他们的血迹,勇往直前⋯⋯只听到杀声震天,冲锋号凄厉急鸣,这真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啊!”
捷报迅速呈报杨森、薛岳,直至大本营蒋介石处。
蒋介石立即在电话上传谕嘉奖,次日发来正式电文:“二十军第一三四师四○二旅八○四团团长向文彬,率部奋勇出击,收复桥亭宅、顿悟寺阵地,着即晋升为少将,并奖金六千元!”
向文彬在“一天中的三小时内,由中校升上校,由上校晋升少将”,被认为是川军勇于临危受命、誓死卫国的突出代表。
向文彬
原来杨干才说完成任务后,即由李麟昭第八○三团接防,此时改变原令,仍由向团防守。向文彬将残余官兵编成一个连,由彭焕文营长率领,连夜修复工事掩体,坚守待援。林相侯第八○二团进入蕴藻浜阵地,掩护侧翼。第二天,日军一部分除与向团相持外,集中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林团阵地猛攻。双方激战一天,林相侯身先士卒,最后饮弹殉国。
林相侯最初是杨森的弁兵,后被送四川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素来作战勇猛。林相侯牺牲,全团伤亡亦大,只剩二百余人,编为一营,由营长胡国屏率领。杨森得知后,电话命令师长杨汉忠亲到前线指挥。
杨汉忠急令赵嘉模率第八○一团增援。日军继续猛攻。赵团沉着应战,敌人多次进攻,均被阻止,伤亡惨重。日军又转向桥亭宅、顿悟寺阵地进攻,旅长杨干才命李麟昭团增援。李团昼夜前往,受敌攻击,伤亡颇大,但官兵激于民族义愤,且有向团榜样,顽强战斗,阻遏敌人攻势,阵地毫无动摇。
第五天午后,王修身师防守的陈家行阵地被突破。薛岳命杨森派部队反攻。
杨森急命杨汉域率第一三三师火速前进。其时第一三三师仅第三九七旅和第三九九旅徐昭鉴团赶到,第三九九旅旅长刘席函率陈亲民团尚在途中,于是杨汉域以第三九七旅为第一线向敌攻击前进,徐昭鉴团为预备队。
蕴藻浜左岸至陈家行,全系棉花地,旅长周翰熙和向廷瑞命令蔡慎猷团和李介立团分左右两翼,散开队形向敌疾进。前面枪声密集,只见王修身师残余士兵向后逃窜,但川军官兵则毫无迟疑与惧色,拼命向前。许多士兵还说:“我们这次是打国战,就是牺牲了也值得!”
日军正追击王师残兵,冷不防忽然出现这么多兵力,于是双方对峙。接着,川军发起冲锋,全线冲杀,与日军展开肉搏。日军飞机大炮不能发挥作用,经过一小时激战,日军遂不支,向后溃逃,阵地完全收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
这时,王修身师的梁副旅长前来交防,并说,蕴藻浜右岸还有一段阵地系他防守,现敌退回原线,必须立即派队占领。
向廷瑞和周翰熙决定派李介立团随梁副旅长前去布置防务,蔡慎猷团防守正面陈家行阵地,旅部位于陈家行后方战头桥,即横跨蕴藻浜之桥,左侧竹林内,以利指挥。时已薄暮,日军惯于白昼作战,夜间停止进攻,我军则利用夜间送负伤官兵,修补工事,补充弹药,准备次日战斗。
第三九七旅与敌连续激战三日。每天拂晓后,日军升起气球观察,然后飞机轮番侦察轰炸,大炮掩护,不断进攻。我军顽强抵抗,伤亡极大。支援的后续部队遭遇敌机,即潜伏棉花地里,待日机掉头,再跃进匍匐前进。这时,如果白天生火造饭,敌机看到冒烟就来轰炸,部队每天只能在夜晚烧饭,入夜和拂晓前各吃一顿。但官兵斗志旺盛,坚持战斗,阵地屹立不动。第三天上午,李介立团防守的蕴藻浜阵地形势危急,预备队余昭麟团仅剩吴伯勋一营。
陈家行阵地只剩数名士兵。杨汉域无兵可派,即动用师部手枪连。下午,杨森转达薛岳命令,由广西部队廖磊第二十一集团军接替第二十军防线。不久,该部韦云淞第四十八军派队接防川军蕴藻浜、陈家行阵地。交接之际,日军一部向蕴藻浜阵地猛攻,接防部队刚入阵地,立足未稳,向后退缩。旅部立命李介立团继续抵抗,等阵地稳固再行撤退。
李介立将敌击退,伤亡更大,第二营营长弋厚培阵亡,第一营营长刘龙骧、第三营营长罗光荣负伤;李介立手部负伤,师部又将吴伯勋第三营交李介立指挥;第五天中午,敌人又来进攻,战斗激烈。这时师长杨汉域打电话问:“你的部队伤亡这样大,现在敌人又来进攻,你准备怎么办?”李介立回答说:“师长放心,只要我没有死,阵地就能固守。如果我阵亡,请师长另派部队来。”
经过激烈的战斗,李介立团终于收复了陈家行阵地。至薄暮才交防完毕,入夜,李介立团随旅部撤到李家村,李介立被送苏州医院进行治疗。
冷月无光,尸骸遍野。
战后,军事委员会授予李介立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勋章,升为少将。全旅士兵只剩四十余名,伤亡之大,前所未有。
第二十军淞沪激战共七昼夜,使日军未能前进一步,然损失惨重。师长杨汉忠负伤,营长弋厚培、王笔春、先纠华等阵亡,营长刘龙骧、罗光荣、田阡陌、吴伯勋、何学植、副营长陈瑄等负伤,连长、排长伤亡二百八十余人,士兵伤亡七千余人。
在这场战斗中,两位连长给人印象最为深刻。高峻参战前,把家庭地址报告上级,表示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后来英勇牺牲。姚炯擅长武术,他用马刀、刺刀、手榴弹杀退敌人几次冲锋后,在电话里说,日本人怕马刀,请把直属队马刀供我使用!
姚炯收到马刀,高兴地说:“这下可杀死更多的敌人了!”
第二天激战,他所在营的营长负伤,全营官兵冲杀,守住阵地,姚炯负伤流血过多,抢救无效,为国捐躯。
第二十军交防后,到纪王庙附近整编,全军编成两个旅,分由刘席函和杨干才率领,统受杨汉域指挥。然后到苏州、常熟一线掩护军民转移。这时,日本海军深入长江,陆战队在常熟登陆,企图迂回无锡,截断京沪铁路,将上海撤退部队歼灭在太湖地区。先头部队第三九九旅第七九八团在梅李以北地区与日军登陆部队遭遇,阻击日军一天,团长唐武城受伤。其余部队进入常熟、辛庄、巴城镇一线,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又向第二十军猛攻,在常熟城郊战斗尤为激烈。第二十军官兵凭借国防工事,与敌激战两昼夜,伤亡二百余人,完成了掩护任务。
川军士兵
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朱绍良转来最高军事当局电话,命杨森率部撤离阵地,到南京整补。当该部路过石塘湾车站时,三架敌机正轰炸、扫射车站,难民死伤十余人,川军用机枪步枪集中射击,击中一架,尾巴拉着长长的黑烟坠毁,其余两架逃窜而去,军民拍手称快。部队随即经句容到达南京秣陵关,稍事休整。
杨森刚回到南京鼓楼街第二十军驻京办事处,蒋介石立即召见,说:“你的部队这次在上海打得很好,第一批进口枪械到优先给你补充。”并发奖金三万元以示慰劳。随即命第二十军到安徽整补,担负防守安庆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