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故事:千里求画
发布时间:2025-07-22 19:25 浏览量:1
大唐天宝年间,洛阳城西住着一位名叫李墨林的老秀才。此人一生痴迷书画,尤其对"画圣"吴道子的作品推崇备至。每逢坊间有吴道子的新作流传,他必拄着竹杖,踏破三双麻鞋也要一睹为快。
这年深秋,六十八岁的李秀才染了风寒,竟一病不起。洛阳城的名医来了一拨又一拨,药渣子在院中堆成了小山,病情却日重一日。这日清晨,老秀才把独子李慕白唤到床前,枯瘦的手指紧紧攥着儿子的衣袖。
"慕白啊,为父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老秀才的声音如同秋叶摩擦,"我这一生清贫,别无他求,唯愿在闭眼前能亲眼得见一幅吴道子的真迹..."
李慕白跪在床前,看着父亲凹陷的双颊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心如刀绞。他母亲早逝,是父亲一手将他拉扯大。如今父亲临终心愿,他岂能不允?
"爹放心,儿子这就去求吴道子的画!"李慕白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当日,李慕白变卖了家中仅有的三亩薄田和祖传的一方端砚,又向邻里借了些盘缠。他在洛阳最好的"墨韵斋"裱了一卷上等宣纸,便背着行囊踏上了寻访吴道子的路途。
那时吴道子已名满天下,却行踪飘忽。有人说他在长安为玄宗作画,又有人说他隐居在终南山中。李慕白一路跋涉,风餐露宿,脚上的草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每到一处,他必先打听吴道子的下落,却总是失望而归。
三个月后,衣衫褴褛的李慕白终于在蜀地青城山脚下的一座破旧道观里,寻到了正在壁上作画的吴道子。那日细雨蒙蒙,道观里的古柏滴着水珠。李慕白远远望见一个身着青袍的背影正挥毫泼墨,笔走龙蛇间,墙上云霞流动,仿佛要破壁而出。
"可是吴大家?"李慕白扑通跪在泥水中,声音哽咽。
那人转过身来,却是个相貌平平的中年人,唯有一双眼睛亮如星辰。他见李慕白膝盖深陷泥泞,手中却高高举着被油纸包裹严实的画轴,不由挑眉:"何事?"
李慕白将父亲病重求画之事细细道来,说到动情处,额头抵在冰冷的石阶上,泪水混着雨水在青石板上洇开。观中香客往来,见此情景纷纷驻足。
吴道子听完,将画笔往砚台上一搁,溅起几点朱砂。他盯着李慕白看了许久,突然大笑:"好个孝子!老夫今日便成全你。"
李慕白大喜过望,连忙解开油纸,露出那卷他千里护送的空白画轴。吴道子却不急着动笔,只吩咐道:"研墨。"
李慕白赶紧取出随身携带的松烟墨,在观中老道借来的砚台上细细研磨。他磨了整整一个时辰,直到墨汁浓稠如漆,吴道子才满意地点点头。
"铺开。"画家简短地命令。
李慕白小心翼翼地在香案上展开画轴,洁白如雪的宣纸在雨中微微泛着潮气。就在他满心期待之际,却见吴道子弯腰脱下右脚那只沾满泥浆的破麻鞋,在墨汁中一浸,抬手就往画轴上按去!
"吴大家!"李慕白惊呼出声,却已来不及阻止。只见那脏兮兮的鞋底在宣纸上留下一个个凌乱的墨点,有的浓有的淡,有的重叠有的分散,转眼间洁白的画纸已是一片狼藉。
吴道子却似浑然不觉,继续用麻鞋在纸上拍打。李慕白看着自己变卖祖产才求来的画轴被如此糟蹋,心如刀割。当吴道子再次举起麻鞋时,他再也忍不住,一个箭步上前挡住画轴。
"够了!"李慕白声音发抖,"在下敬您是画坛圣手,您怎能如此戏弄?"
吴道子也不恼,随手将麻鞋丢到一旁,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转身走入道观内室。围观的香客们窃窃私语,有人摇头叹息,有人掩嘴偷笑。
李慕白颤抖着卷起那幅被"玷污"的画轴,头也不回地冲出道观。归途上,他越想越气,几次想将那画轴扔进山涧,又念及这是父亲最后的心愿,只得强忍悲痛继续赶路。
一个月后,当形容枯槁的李慕白回到家中时,老秀才已病入膏肓,连汤药都喂不进去了。
"画...求来了吗?"老秀才气若游丝地问。
李慕白跪在床前,将事情经过一一道来,说到吴道子用麻鞋作画时,声音哽咽难言。最后他取出那幅画轴,羞愧道:"儿子无用,让父亲失望了。"
谁知老秀才一听,竟挣扎着要起身:"快...快挂起来我看看!"
李慕白含泪将画轴挂在床对面的墙上。老秀才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他死死盯着那些杂乱无章的墨点,枯瘦的手指在空中颤抖着描画。
"这...这是..."老秀才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吓得李慕白连忙去扶,却被父亲一把推开。
"糊涂!你为何不让他画完?"老秀才竟撑着坐了起来,指着画轴激动地说,"你看这些鱼!多鲜活的黑鲤啊!全在沙滩上扑腾呢!你为何不让他画上水?"
李慕白愕然,凑近细看。说来也怪,经父亲一点拨,那些杂乱墨点突然有了生命——有的像鱼头高昂,有的似鱼尾摆动,活脱脱一群离水的鲤鱼在挣扎!
"儿子这就回去求吴大家补画!"李慕白幡然醒悟,顾不得疲惫,卷起画轴又冲出门去。
又是一番跋山涉水,当李慕白再次站在吴道子面前时,画家正在庭院里修剪一株梅树。见到气喘吁吁的李慕白,他微微一笑:"我知道你会回来。"
李慕白羞愧难当,长揖到地:"晚辈有眼不识泰山,请吴大家成全。"
吴道子接过画轴,在石桌上铺开。那些墨点经过月余时光,边缘已微微晕染,更添几分灵动。画家取出一支秃笔,蘸了清水,在墨点间随意勾勒数道——或曲或直,或深或浅,不过寥寥数笔。
"好了。"吴道子搁笔道。
李慕白瞪大眼睛,只见那些水纹看似随意,却将原本孤立的墨点连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更奇妙的是,当他眨眼的瞬间,仿佛看到画中水波真的流动起来!
待李慕白星夜兼程赶回家中,老秀才已奄奄一息,连眼睛都睁不开了。李慕白哭着将画挂在床头,握着父亲的手说:"爹,画补好了,您看看啊!"
老秀才的眼皮颤了颤,缓缓睁开。当他的目光落在画上时,奇迹发生了——那双浑浊的眼睛突然焕发出光彩,枯黄的脸上泛起红晕。
"鱼...鱼到水中了!"老秀才竟自己撑坐起来,指着画轴激动地大喊,"你看它们游得多欢!那条最大的在甩尾,那群小的在追逐水草!"
李慕白定睛看去,只见画上那些墨点在水纹的衬托下,果然成了一群嬉戏的鲤鱼。最神奇的是,当他凝神注视时,那些鱼仿佛真的在游动,水面波光粼粼,甚至能听到隐约的水声!
从那天起,老秀才的病竟一天天好转。不出半月,已能下床走动,每日必要在画前驻足良久。后来有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见到此画,无不惊叹——看似随意的墨点与水纹,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竟能呈现出鱼群游动的不同姿态,仿佛一幅活的画。
而李慕白经此一事,终于明白父亲常说的"看画如看山"的真意——真正的艺术不在形似,而在神传。正如吴道子那日送他出门时所言:"画鱼不画水,水中自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