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我在织布厂上班,厂长说我妈搞破鞋 一星期后厂长上门找我妈!

发布时间:2025-07-22 06:21  浏览量:1

1988年,22岁的李建国因迟到五分钟,被织布厂王厂长当众训斥。

"你妈就是个搞破鞋的,能教出什么好儿子!"王厂长的话让车间一片死寂。

李建国握紧拳头,却只能忍气吞声。

一个星期后的晚上,王厂长突然出现在李建国家门口。

"我今天来,是想为前几天的事情道歉。"

厂长为什么要道歉?

01

1988年春天,李建国拿着分配单走进了城北的国营织布厂。这个22岁的年轻人刚从技校毕业,脸上还带着学生的青涩。厂门口的保安看了看他的证件,指了指里面:“报到去找人事科,在二楼。”

织布厂很大,到处都是机器轰鸣的声音。李建国提着行李包,一步步走向厂房。空气中弥漫着棉花和机油的味道,让他觉得既新鲜又紧张。

人事科的老王接待了他。“你就是李建国吧?分到三车间,张师傅会带你。工作要认真,这里可不是学校。”

老王把他带到三车间。车间主任是个40多岁的女人,姓刘,大家都叫她刘主任。“新来的?先跟张师傅学技术,别急着上手。”

张师傅是个50多岁的老工人,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很好。他看到李建国,笑了笑:“小伙子,来吧,我教你怎么操作机器。”

李建国很认真地学着。张师傅教得也很仔细,从机器的构造到操作方法,都讲得很清楚。“这活看起来简单,其实有很多门道。你要用心学,不能马虎。”

第一天下班,李建国觉得很累,但心情不错。他骑着自行车回家,一路上想着今天学到的东西。

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两个人。父亲在他15岁那年因为工伤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现在他终于有工作了,可以帮母亲分担家里的负担。

“妈,我回来了。”李建国把自行车停在院子里,推门进屋。

李母正在厨房做饭。她听到儿子的声音,赶紧迎出来:“建国,第一天上班怎么样?累不累?”

“不累,师傅人很好,教了我很多东西。”李建国洗了洗手,坐到桌边。

“那就好。你爸在的时候,也是在厂里上班。现在你也有工作了,他在天上也能放心了。”李母眼里有些湿润。

李建国握住母亲的手:“妈,以后我会好好工作,让您过好日子。”

接下来的几天,李建国都很认真地学习。张师傅对他很满意,经常夸他聪明,学得快。车间里的其他工人也对这个新来的小伙子印象不错。

一个星期后,张师傅觉得李建国已经可以独立操作了。“你现在技术学得差不多了,可以自己干活了。记住,安全第一,质量第二,速度第三。”

李建国点点头:“师傅,我记住了。”

王厂长是个45岁的中年人,脾气很暴躁。大家背后都叫他王大炮,因为他说话声音大,动不动就发火。他每天都要到各个车间转一圈,看看工人们的工作情况。

这天上午,王厂长又来巡查了。他穿着一身中山装,手里拿着茶缸,走路很有气势。工人们看到他来了,都装作很忙的样子。

“刘主任,昨天的产量怎么样?”王厂长问道。

“还行,基本完成了任务。”刘主任陪在一旁回答。

王厂长点点头,继续往前走。他看到李建国在认真地操作机器,停下来看了看。“这个新工人技术怎么样?”

“很不错,学得很快,也很认真。”刘主任说。

“好,年轻人就应该这样。”王厂长满意地说。

李建国听到厂长夸他,心里很高兴。他更加认真地工作,希望能给厂长留个好印象。

这段时间,李建国每天都很早到厂里,从来不迟到。他觉得作为新工人,应该给大家做个好榜样。

张师傅看在眼里,经常对别人说:“这小子不错,以后肯定有出息。”

车间里的女工们也喜欢这个有礼貌的小伙子。休息的时候,她们经常和李建国开玩笑,问他有没有对象。

“还没有呢,工作刚稳定,还没想这些事。”李建国总是这样回答。

“你这么好的小伙子,肯定有很多姑娘喜欢。”大姐们笑着说。

李建国脸红了,不知道怎么回答。

日子过得很平静,李建国也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他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分到这么好的单位,遇到这么好的师傅和同事。

每天晚上回家,他都会和母亲说起厂里的事情。李母听着儿子的话,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她为儿子有这样的工作而高兴。

“建国,你要好好干,不能辜负了大家对你的期望。”李母经常这样叮嘱儿子。

“妈,我知道。我会努力工作的。”李建国总是这样回答。

这天早上,李建国起晚了。他看了看表,已经7点半了,上班时间是8点。他匆忙洗漱,顾不上吃早饭就往厂里赶。

李母在厨房里喊:“建国,吃了早饭再走!”

“来不及了,妈,我先走了!”李建国跨上自行车就往外冲。

一路上,他拼命地蹬着自行车。马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他只能在人群中穿梭。好几次差点撞到人,他连忙道歉。

到了厂门口,时间已经是8点05分了。李建国心里很紧张,他从来没有迟到过。

保安看了看表,摇摇头:“迟到了,要记录的。”

李建国点点头,匆忙跑向车间。他希望王厂长还没有来巡查,这样就不会被发现。

可是他的运气不好。刚走到车间门口,就看到王厂长正站在那里,手里拿着茶缸,脸色很难看。

“李建国!”王厂长大声叫他的名字。

李建国停下脚步,走到王厂长面前:“厂长,我迟到了,对不起。”

“对不起?你以为说声对不起就行了?”王厂长的声音越来越大,“你来厂里才几天?就开始迟到了?”

车间里的工人都停下手里的活,看着这边。大家都没见过王厂长发这么大的火。

“厂长,我今天早上起晚了,以后不会了。”李建国低着头说。

“起晚了?你以为这是你家吗?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王厂长越说越生气,“我告诉你,这里是国营工厂,不是你家的作坊!”

李建国不敢抬头,只能听着王厂长的训斥。他心里很委屈,就迟到了五分钟,用得着这样吗?

“你这样的人,就是家里没教好!”王厂长还在继续,“你妈是怎么教你的?连个时间都守不住!”

听到王厂长提到自己的母亲,李建国抬起了头。他想为母亲辩护,但不敢说话。

王厂长看到李建国抬头看他,更加愤怒了:“你还瞪我?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你妈就是个搞破鞋的,能教出什么好儿子!”

这句话像雷一样击中了李建国。他的脸瞬间变得通红,双手握成拳头。车间里一片安静,所有人都被这句话震住了。

张师傅想要过来劝阻,但被王厂长瞪了一眼,不敢动。

李建国的眼睛里含着泪水,但他强忍着没有流下来。他想要冲上去和王厂长理论,但理智告诉他不能这样做。

“听到了吗?以后再敢迟到,你就给我滚蛋!”王厂长说完,转身就走了。

李建国站在那里,身体在发抖。他感觉所有人都在看着他,指指点点。

张师傅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建国,别往心里去。厂长脾气不好,说话不过脑子。”

“师傅,我妈不是那样的人。”李建国的声音有些颤抖。

“我知道,大家都知道。”张师傅安慰他,“你妈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心里都清楚。厂长就是说话不中听。”

其他工人也围过来,纷纷安慰李建国。大家都觉得王厂长说话太过分了。

“建国,别理他。他就是个大老粗,说话没轻没重的。”

“是啊,你妈我们都见过,人很好的。”

“厂长就是脾气不好,你别往心里去。”

虽然大家都在安慰他,但李建国还是很难受。他无法接受有人这样侮辱自己的母亲。

刘主任也过来了:“建国,你先去干活吧。厂长说话就那样,你别太在意。”

李建国点点头,走到自己的机器前。但他根本无法集中精神工作,脑子里一直回响着王厂长刚才的话。

中午吃饭的时候,食堂里很多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有人同情李建国,也有人觉得王厂长做得对。

迟到确实不对,但说人家妈妈就过分了。”

“王厂长就那脾气,谁惹他都不行。”

“这小子也是倒霉,碰上厂长心情不好。”

李建国听着这些议论,更加难受。他匆匆吃了几口饭,就离开了食堂。

下午的时候,李建国还是心不在焉。他操作机器的时候出了好几次小错误,幸好张师傅及时发现,没有造成大的问题。

“建国,你这样不行。工作的时候不能分心,很危险的。”张师傅提醒他。

“师傅,我知道。我会注意的。”李建国点点头。

可是他真的无法集中精神。王厂长的话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他心里。

下班的时候,李建国骑着自行车往家走。一路上,他一直在想今天发生的事情。他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件事告诉母亲。

如果告诉母亲,她肯定会很难过。但如果不说,他心里又憋得难受。

到了家门口,李建国在院子里站了很久,才推门进屋。

“建国,你回来了。今天怎么这么晚?”李母从厨房里走出来,看到儿子脸色不好,“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没事,妈。可能是有点累。”李建国勉强笑了笑。

“那你快去洗洗,一会儿就开饭。”李母关心地看着儿子。

李建国点点头,走进自己的房间。他坐在床上,看着墙上父亲的照片,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他想起父亲在世的时候,经常说:“男人要有骨气,不能让人欺负。”

可是现在,他被人当众羞辱,却什么也不能做。他觉得很窝囊,很愤怒。

02

晚饭的时候,李建国没什么胃口。他勉强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

李母察觉到儿子有心事:“建国,你是不是工作上有什么问题?”

“没有,妈。我就是有点累。”李建国不想让母亲担心。

“那你早点休息。明天别起晚了,上班可不能迟到。”李母叮嘱道。

听到“迟到”两个字,李建国心里又是一阵刺痛。如果今天没有迟到,就不会发生那么难堪的事情。

“妈,我知道了。”李建国点点头。

晚上,李建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一闭上眼睛,就想起王厂长说的那句话。他越想越愤怒,恨不得冲到王厂长家里,和他理论一番。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王厂长是厂长,他只是个小工人。如果和厂长闹翻了,他肯定会丢掉工作。

第二天早上,李建国很早就起床了。他不想再迟到,给王厂长找茬的机会。

李母看到儿子起这么早,有些奇怪:“建国,今天怎么起这么早?”

“以后我都早点起床,这样不会迟到。”李建国说。

“那也别起太早,对身体不好。”李母关心地说。

李建国点点头,匆匆吃了早饭就出门了。

到了厂里,还没到上班时间。李建国直接去了车间,开始准备工作。

张师傅也早早来了。他看到李建国,走过来问:“建国,昨天的事你还在想?”

“师傅,我没事。”李建国勉强笑了笑。

“你别往心里去。厂长就那样,过几天就忘了。”张师傅安慰他。

“我知道,师傅。”李建国点点头。

其他工人陆续来了。大家看到李建国,都过来和他打招呼。但李建国总觉得他们的眼神有些异样,好像在可怜他。

这让他更加难受。他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他只要别人的尊重。

上班时间到了,大家开始工作。李建国努力让自己专心,但效果不大。他的心情很烦躁,做什么都觉得不顺心。

王厂长还是每天来巡查。每次看到他,李建国就想起昨天的事情,心里就很愤怒。

王厂长也注意到李建国的态度变化。这个年轻人以前看到他总是很恭敬,现在却低着头,不敢看他。

“这小子还在记仇。”王厂长心里想,但他没有在意。在他看来,教训一个迟到的工人是应该的。

几天过去了,李建国的情绪还是没有恢复。他变得沉默寡言,很少和同事说话。

张师傅看在眼里,很担心。他找了个机会,把李建国叫到一边:“建国,你这样下去不行。工作要用心,生活也要向前看。”

“师傅,我很难过。”李建国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我可以接受批评,但我不能接受别人侮辱我妈。”

“我理解你的心情。”张师傅拍拍他的肩膀,“但你要想开点。和厂长较劲,对你没有好处。”

“那我就该忍着?让别人随便侮辱我家人?”李建国有些激动。

“不是让你忍着,是让你想开点。”张师傅耐心地说,“你妈是什么样的人,你心里清楚。别人说什么,改变不了事实。”

李建国点点头,但心里还是很难受。

中午吃饭的时候,李建国独自坐在角落里。他不想听别人议论,也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这时,车间里的王大姐走过来坐在他旁边:“建国,别这样折磨自己。”

王大姐是车间里的老工人,人很热心。她看到李建国这几天的状态,很担心。

“大姐,我没事。”李建国说。

“你还说没事?这几天你都瘦了。”王大姐关心地说,“我认识你妈很多年了,她是个好人。厂长说那话,纯粹是胡说八道。”

“谢谢大姐。”李建国有些感动。

“不客气。你是个好孩子,别因为这件事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王大姐说。

李建国点点头,但心情还是很沉重。

下午的时候,厂里来了几个领导检查工作。王厂长陪在旁边,表现得很殷勤。

李建国看着王厂长在领导面前点头哈腰的样子,心里很不屑。这种人,对上级恭恭敬敬,对下级却颐指气使。

检查结束后,王厂长的心情很好。他觉得今天的表现不错,领导对厂里的工作很满意。

晚上下班的时候,李建国还是无精打采。他骑着自行车慢慢往家走,不想太早回去,免得母亲看出他的心事。

在路上,他遇到了邻居老刘。老刘看到他,主动打招呼:“建国,下班了?”

“嗯,刘叔。”李建国勉强笑了笑。

“工作怎么样?还习惯吗?”老刘问。

“还行。”李建国简单地回答。

老刘看出他心情不好,没有多问。

回到家,李母正在做晚饭。她看到儿子回来,笑着说:“建国,今天早点回来了。”

“嗯,今天不是很忙。”李建国说。

“那就好。你最近脸色不太好,是不是工作太累了?”李母关心地看着儿子。

“没有,妈。我很好。”李建国不想让母亲担心。

李母点点头,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她感觉儿子这几天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吃饭的时候,李母试着问:“建国,厂里的人对你怎么样?”

“都很好。师傅教我很多东西,同事也很照顾我。”李建国说。

“那就好。如果有什么委屈,一定要告诉妈。”李母说。

听到“委屈”两个字,李建国心里一酸。他很想告诉母亲发生的事情,但又不忍心让她难过。

“妈,我没有委屈。工厂里大家都很好。”李建国勉强笑了笑。

李母看着儿子,总觉得他在隐瞒什么。但既然儿子不愿意说,她也不好追问。

晚上,李建国又是一夜没睡好。他一直在想这件事该怎么解决。他不能就这样算了,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一个星期后。

这天晚上,李建国刚吃完晚饭,正在房间里看书。突然听到院子里有敲门声。

“谁呀?”李母走到门口问。

“我是王志强,织布厂的厂长。”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李建国听到这个声音,心里一震。王厂长怎么会来他家?

李母也很奇怪。厂长来家里,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她赶紧去开门。

“您是王厂长?快请进,快请进。”李母很客气地请王厂长进屋。

王厂长走进院子,看上去有些紧张。他不停地搓着手,脸上的表情很不自然。

“王厂长,您坐,您坐。”李母招呼王厂长进屋坐下。

“不用,不用。我就是有点事想和你们说说。”王厂长站在院子里,没有进屋的意思。

李建国听到动静,从房间里走出来。他看到王厂长,心里很复杂。

“建国也在,正好。”王厂长看到李建国,点了点头。

“王厂长,您有什么事吗?”李母问。

王厂长深吸了一口气,看起来很为难:“我今天来,是想为前几天的事情道歉。”

李建国和李母都愣住了。厂长道歉?这是怎么回事?

“王厂长,您说什么道歉?发生什么事了?”李母不明白。

王厂长看了看李建国,又看了看李母:“就是前几天,我说话不合适,伤害了你们母子。我今天专门来道歉。”

李建国心里既惊讶又愤怒。王厂长为什么要道歉?难道是良心发现了?

“王厂长,您说的什么事?我怎么不知道?”李母更加confused了。

王厂长很尴尬。他没想到李建国没有把那件事告诉母亲。这让他更加不知道该怎么说。

“就是...就是前几天建国迟到,我训斥他的时候,说了一些不合适的话。”王厂长吞吞吐吐地说。

李母看向儿子:“建国,你迟到了?”

李建国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迟到是不对,王厂长批评得对。”李母对王厂长说。

“不,不是批评的问题。”王厂长很着急,“我说话太过分了,不应该那样说。”

李母还是不明白:“王厂长,您到底说了什么?”

王厂长看着李建国,希望他能帮忙解释。但李建国只是冷冷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我...我当时太生气了,说话没有分寸。”王厂长很难开口,“我说了一些侮辱性的话,很不应该。”

李母听到这里,有些明白了:“您是说了建国什么?”

王厂长低下头:“我说了您的坏话,很不应该。我今天专门来道歉。”

李母脸色变了。她终于明白儿子这几天为什么心情不好了。

“王厂长,您说了我什么?”李母的声音有些颤抖。

王厂长更加尴尬了。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出那句话。

李建国看不下去了,开口说:“妈,他说您是搞破鞋的。”

这句话像雷一样击中了李母。她的脸瞬间变得苍白,身体摇晃了一下。

“什么?”李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不起,对不起。”王厂长连忙道歉,“我当时太冲动了,说了胡话。我知道错了,专门来道歉。”

李母的眼泪流了下来。她怎么也想不到,有人会这样侮辱她。

“妈,您别哭。”李建国走过去扶住母亲。

“王厂长,您为什么要这样说我?我做错了什么?”李母哭着问。

“没有,您没做错什么。是我错了,是我胡说八道。”王厂长很着急,“我今天来就是要道歉的。请您原谅我。”

李建国愤怒地看着王厂长:“道歉就完了?您知道您的话给我们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吗?”

“我知道,我知道。”王厂长连连点头,“所以我才来道歉。我真的知道错了。”

“知道错了?”李建国冷笑,“您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侮辱我妈,现在说知道错了?”

王厂长被问得哑口无言。他确实没想到自己的话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李母擦了擦眼泪:“王厂长,我这辈子清清白白,从来没做过对不起任何人的事。您为什么要这样说我?”

“我真的错了。”王厂长诚恳地说,“我向您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再说这样的话。”

但是李建国和李母都没有被他的道歉打动。伤害已经造成,不是简单的道歉就能弥补的。

03

看到李建国和李母的反应,王厂长知道光道歉是不够的。他必须拿出诚意来。

“我知道光道歉是不够的。”王厂长深吸一口气,“我愿意承担责任,做出补偿。”

“补偿?”李建国冷笑,“什么补偿能弥补对我妈的侮辱?”

王厂长很为难。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会这么强硬。

“建国,您提什么要求,我都尽量满足。”王厂长说。

“我要求您当着全厂的人,为您说过的话道歉。”李建国说。

王厂长的脸色变了。当着全厂的人道歉,这会让他很没面子。

李母看出了王厂长的为难:“建国,算了。人家都来道歉了。”

“不行,妈。”李建国很坚持,“他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您,就应该当着大家的面道歉。”

王厂长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好,我答应。明天我就在全厂大会上道歉。”

李建国有些意外。他没想到王厂长会这么容易答应。

“那您为什么突然要来道歉?”李建国问。

王厂长的脸色又变了。他支支吾吾地说:“我...我觉得自己做错了,所以来道歉。”

李建国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王厂长这种人,不会无缘无故地道歉。肯定有什么原因。

“王厂长,您实话实说吧。到底发生了什么?”李建国追问。

王厂长更加为难了。他不知道该不该说实话。

李母也觉得奇怪:“王厂长,您就实话告诉我们吧。”

王厂长看看李建国,又看看李母,最后还是决定说实话。

“其实...其实是这样的。”王厂长深吸一口气,“今天下午,我接到通知,说市里的李副市长要来厂里检查工作。”

李建国和李母都很疑惑,不明白这和道歉有什么关系。

“李副市长检查工作,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李建国问。

王厂长苦笑了一下:“关系大了。李副市长...李副市长是您的舅舅。”

这句话像雷一样击中了李建国。他怎么也没想到,舅舅现在是副市长。

李母也愣住了。她确实有个弟弟在市里工作,但没想到已经当上副市长了。

“我舅舅?”李建国不敢相信。

“是的。李副市长的全名是李建华,是您的舅舅吧?”王厂长问。

李建国点了点头。李建华确实是他的舅舅,母亲的弟弟。

“所以您是担心我去告状?”李建国明白了。

王厂长点了点头:“我打听了您的家庭情况,知道李副市长是您舅舅。我担心您会把前几天的事告诉他。”

李建国冷笑:“所以您就来道歉了?”

“是的。”王厂长很诚实,“我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如果李副市长知道了,我的工作就保不住了。”

李母有些生气:“所以您道歉不是因为觉得错了,而是因为害怕?”

王厂长很尴尬:“两方面都有。我确实觉得自己说错了话,但也确实担心后果。”

李建国摇了摇头。他对王厂长彻底失望了。这种人的道歉,毫无诚意。

“王厂长,您可以走了。”李建国说。

“建国,您能不能答应我,不把这件事告诉李副市长?”王厂长恳求道。

“这要看您的表现。”李建国说,“您刚才答应在全厂大会上道歉,这个必须做到。”

“好,好。我一定做到。”王厂长连忙点头。

“另外,您必须保证,以后不能再欺负任何工人。”李建国继续说。

“我保证,我保证。”王厂长连连答应。

李母看着王厂长,摇了摇头:“王厂长,您走吧。以后管好自己的嘴。”

王厂长如释重负,连忙告辞离开。

等王厂长走后,李建国和李母都没有说话。这件事的发展,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建国,你舅舅现在是副市长了。”李母感慨地说。

“是啊,我也没想到。”李建国说,“舅舅小时候学习就很好,后来考上大学,我就很少见到他了。”

“他现在有出息了,我们也为他高兴。”李母说。

“妈,您说我该不该把这件事告诉舅舅?”李建国问。

李母想了想:“算了,既然王厂长都道歉了,就不要再追究了。你舅舅工作那么忙,不要因为这点小事打扰他。”

李建国点了点头。他觉得母亲说得对。

“不过,王厂长必须在全厂大会上道歉。这是底线。”李建国说。

“好,这个可以要求。”李母同意。

第二天,全厂大会如期举行。所有的工人都聚集在厂里的大礼堂。

王厂长站在台上,脸色很难看。他没想到有一天会在这么多人面前道歉。

“今天开会,我要为前几天的一件事道歉。”王厂长开口说。

台下的工人都很好奇,不知道厂长要为什么事道歉。

“前几天,我因为李建国迟到,训斥了他。但我说话过分了,侮辱了他的家人。”王厂长继续说,“我在这里向李建国和他的母亲道歉。我说错了话,我收回我的话。”

台下一片哗然。大家都没想到厂长会为这件事公开道歉。

李建国坐在台下,心情很复杂。虽然王厂长道歉了,但他知道这个道歉并不真诚。

“我希望以后大家能够互相尊重,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王厂长最后说。

大会结束后,很多工人都来安慰李建国。大家都觉得厂长这次做得对。

张师傅走过来,拍了拍李建国的肩膀:“建国,这下好了。厂长都道歉了。”

“师傅,我心里还是不舒服。”李建国说。

“我理解。但事情总要向前看。”张师傅说。

从这以后,王厂长对李建国的态度明显好了很多。他不再动不动就发脾气,说话也客气了不少。

李建国知道这是因为舅舅的关系,但他并不在意。他只要求一个公平的工作环境。

几个月后,李副市长真的来厂里检查工作。他见到了李建国和李母,一家人团聚,很是高兴。

“建国,在厂里工作怎么样?”李副市长关心地问。

“很好,舅舅。大家都很照顾我。”李建国回答。

李副市长很满意:“那就好。要好好工作,不要给我丢脸。”

“我知道,舅舅。”李建国点头。

王厂长在一旁陪着,表现得很恭敬。他庆幸李建国没有告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检查结束后,李副市长对厂里的工作很满意。王厂长松了一口气。

晚上,李副市长来到李建国家里吃饭。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姐,建国是个好孩子,你教育得很好。”李副市长夸奖道。

“他爸去得早,我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现在好了,建国有工作了,我也放心了。”李母说。

“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李副市长说。

“不会的,我们能照顾好自己。”李母说。

从那以后,李建国在厂里的日子过得很平静。王厂长再也没有为难过他,同事们对他也很好。

李建国努力工作,技术越来越好。一年后,他被评为厂里的先进工作者。

在颁奖大会上,王厂长亲自给他颁奖。两个人握手的时候,王厂长说:“建国,你是个好工人。”

李建国点了点头:“谢谢厂长。”

虽然那件事已经过去了,但李建国永远不会忘记。它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实力和关系同样重要。没有实力,关系也保护不了你;没有关系,实力也发挥不出来。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尊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让别人随意践踏自己的尊严。

李母也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安慰。她看到儿子能够为她挺身而出,心里很欣慰。她知道自己的儿子长大了,成为了一个有担当的男人。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年过去了。李建国在厂里的地位越来越高,最后当上了车间主任。

王厂长也调到了别的单位。临走的时候,他专门找到李建国:“建国,谢谢你当年没有告状。”

李建国看着他,平静地说:“王厂长,我希望您以后能记住这个教训。”

王厂长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李建国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现在,李建国已经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每当他想起年轻时的这段经历,都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做人要有原则,有尊严,不能让任何人随意欺负。

李母现在已经是奶奶了,身体还很健康。她经常和邻居们聊起当年的事情,大家都说她有个好儿子。

“我儿子从小就孝顺,从来不让我受委屈。”李母总是这样说。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对于李建国一家来说,它的意义永远不会消失。它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尊严,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家人之间的关爱。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个小小的织布厂里,发生了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要坚持做人的原则,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