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王”退场 康华生物易主上海国资
发布时间:2025-07-25 05:25 浏览量:1
停牌一周后,康华生物迎来新主,公司未来经营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
《中国科技投资》何梓嫣
7月20日,康华生物(300841.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将由王振滔变更为上海万可欣生物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万可欣生物”)。万可欣生物成立于2025年7月8日。股权穿透后,万可欣生物由上海生物医药并购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和上海医药(601607.SH)投资,持股比例分别为80.21%和19.79%。这意味着康华生物新主背后是实力雄厚的上海国资。
然而,康华生物复牌当天即遇冷。7月21日,停牌一周的康华生物迎来复牌,开盘即跌8%,盘中一度跌逾10%,当日收盘跌超6%。康华生物易主后,虽有望借助新主体资源拓展多元化产品布局,但在当前业绩承压之下,其还要实现未来两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7.28亿元的业绩承诺,且疫苗销售瓶颈尚未有突破,经营压力仍然不小。
“鞋王”折价转让股份 新主背靠上海国资
7月13日晚,康华生物发布公告,公司于7月11日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振滔通知,其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相关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并实施停牌。
7月20日晚,康华生物再度发布公告称,7月18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振滔及其一致行动人奥康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奥康集团”)、股东济南康悦齐明投资合伙企业与万可欣生物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拟合计向万可欣生物转让所持公司股份2846.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1.91%,转让价格为每股65.03元,转让价格合计为18.51亿元。此外,王振滔还将其个人持有的剩余1050.35万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万可欣生物。因此,万可欣生物拥有公司29.99%的表决权,并成为控股股东。
企查查显示,万可欣生物成立于2025年7月8日,距离康华生物股权转让之日仅有十日之隔。据康华生物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股权结构呈现多层关联特征:上海国资委旗下的上海医药持有万可欣19.79%股权,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则持有其80.2%的合伙份额,而该并购基金的主要出资方为上海国投先导生物医药私募投资基金和上海医药,出资比例分别为45.34%、20.16%。
上海上实生物医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下称“上实医药”)虽仅持有万可欣生物0.001%的GP(普通合伙人)份额,却实际掌控该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股权结构层面,上实医药由上海上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实资本”)与上海鹭布卡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各持股50%,而上实资本最终实控人为上海国资委,由此形成清晰的控制权链条。这意味着,万可欣生物的股东背景中,既包含实力雄厚的上海国资资本,也涵盖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机构,这种多元化组合将为其经营与发展带来极大的助力。
*万可欣生物的股权穿透图,截图自康华生物公告
然而,康华生物复牌当天股价却出现大跌。7月21日,停牌一周的康华生物复牌,开盘即跌8.35%,盘中一度跌逾10%,当日收盘跌超6%。7月22日,康华生物收盘再跌1.1%。这或与康华生物股权折价转让,投资者存在心理落差有关。此次康华生物的每股转让价格为65.03元,较停牌前72.01元的收盘价折价约9.7%。股吧内亦有部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无实控人导致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表示担忧,亦让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减弱。
王振滔及其一致行动人决定折价转让康华生物控制权,与其日益严重的资金压力有关。截至2025年7月3日,王振滔持有康华生物1249.25万股股份中,89.2%处于质押状态,其一致行动人奥康集团所持股份的质押比例亦达71.91%。王振滔曾倚靠奥康国际(603001.SH)成为“温州鞋王”,但近两年奥康国际经营陷入亏损,王振滔持有的奥康国际6055.62万股中有99.08%亦已被质押,可见其资金压力之紧张。
未来面临经营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股权交易还设置了业绩对赌,王振滔等承诺2025年至2026年,康华生物扣非净利润合计不低于7.28亿元,研发费用合计不低于2.6亿元。若未达标,需以现金补偿差额。
近年来,康华生物的经营业绩已经承压。 2022-2024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47亿元、15.77亿元、14.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94%、9.03%、-9.23%;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98亿元、5.09亿元、3.99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7.9%、14.86%、21.71%;业绩波动较大,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下滑。
2025年一季度,康华业绩依旧未能好转,实现营业总收入1.38亿元,同比下降55.7%;归母净利润2070.86万元,同比下降86.15%。
康华生物业绩下滑的背后,其核心产品正面临挑战。年报披露,康华生物已上市销售的产品有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由于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原液生产车间处于生产许可补充申请阶段,尚未复产,直至2025年7月21日,该疫苗才通过药品补充申请、车间符合药品GMP检查要求。康华生物还提到,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未来具体的生产、销售情况可能受到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短期内对公司业绩无重大影响。这亦意味着,康华生物在过去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需依靠单一产品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来支撑业绩。
康华生物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自2014年获批上市后,就以先发优势成功抢占狂犬病疫苗高端市场。若企业单一依赖一款产品,其抗风险能力将被极大削弱。事实上,作为公司的“现金奶牛”,康华生物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竞争力亦正在快速下滑。年报显示,2024年,康华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批签发数量为389.76万支,较上年同期下降43.83%。
十年时间过去,国内狂犬病疫苗市场的主流产品依旧是价格相对低廉的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国内市场亦面临增长瓶颈。观知海内信息网的《2024-2030年中国狂犬病疫苗行业产业链全景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狂犬病疫苗市场2023年规模为72.32亿元,增长16.09%,2024年市场规模约75.87亿元,增速预计放缓至4.91%。据西南证券(600369.SH)的研报,2024年,康华生物在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的批签发份额仅为5%,而成大生物(688739.SH)占比38%,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占14%,长春卓谊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占13%。
随着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入局者增多,康华生物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愈加激烈。2024年4月,康泰生物(300601.SZ)全资子公司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正式上市销售,全年人源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数量达到337.26万支,上市不足一年就与康华生物的批签发数量接近。值得一提的是,康华生物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为五针法,而康泰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为四针法。若以批签发批次比较,康泰生物已实现反超。据《生物海汇》统计,康华生物的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在2024年批签发为42批次,康泰生物的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批签发为50批次。
与此同时,智飞生物(300122.SZ)和成大生物也在2024年提交了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若这两家公司的疫苗顺利获批,未来康华生物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为稳固市场并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康华生物在2024年将销售费用提高至5.47亿元,同比增加10.68%,销售费率由2023年的31.34%升至2024年的38.21%;同时削减了研发费用至1.32亿元,同比减少47.81%,研发费率由2023年的16.04%降至2024年的9.22%。
不过,康华生物在研管线亦逐步迎来收获期。2024年初,其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已实现技术出海突破,如今已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获批进入临床试验。2024年1月,康华生物与HilleVax签署《独家许可协议》,授权HilleVax在除中国(含港澳台)以外地区对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及其衍生物进行开发、生产与商业化,交易金额包括首付款1500万美元、最高2.555亿美元的开发销售款项,以及特许权使用费。当前,康华生物在研项目共计7项,其中3项计划在今明两年进入临床阶段。
在上海国资的加持下,康华生物或有望借助上海医药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渠道网络和资源整合能力,加速打造多元化疫苗生态布局。而康华生物又能否借此契机实现业绩与行业地位的快速提升,无疑值得市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