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我永远爱你
发布时间:2025-07-25 14:14 浏览量:1
心中的苦,思乡的情,只有自己默默承受,一天天,一年年,在日月的更替中走过春夏秋冬。我的家在中原的一个小村庄里,60、70年代的日子确实很难熬。吃糠咽菜度日,年年都收不到多少粮食。年幼的我,总是等在家门口吃饭,而母亲则外出讨饭,为了我们兄妹几个能活下去,她顶着星辰出门,三更半夜才回来。走村串户,忍受着无数的冷眼与拒绝,只为让我们能填饱肚子。我们兄妹几个吃着百家饭长大,这种苦,不知道熬过了多少年。
记得我17岁那年,因为生活所迫,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踏上了云游的路途。终点在哪儿?只有脚知道。爸爸妈妈有我们三个孩子,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有两个姐姐,她们比我大两三岁,非常懂事,对父母百依百顺。父亲常年卧病在床,母亲成了他唯一的依靠,整日端屎端尿,伺候床前床后,可以说母亲是真正的贤妻良母。
那个年代,生活非常拮据,常常是今天晚上吃完饭,明天早上就没有米下锅了。虽然我年纪小,但饭量却很大,能吃两个姐姐的总和。母亲总是笑着说:“你是饿死鬼托生的吧?”没办法,我总是嚷嚷着要吃饭。为了让我吃饱,母亲总是省下自己的口粮,自己吃不饱。在我上小学时,由于家境困难,姐姐们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我。她们辍学后去生产队挣工分,队长对我们家也很照顾,安排她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家里也因此多了两个劳动力,虽然挣得不多,但至少能少扣些余粮款。
在那个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年代,缺粮户要给余粮户交钱,我家年年都是缺粮户,每年都要支付好几十块,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负担。最后父母只能卖掉家中为数不多的粮食来支付这笔钱。小学的学堂离我家有一段距离,需要穿过一座浮桥才能到达。提起那座浮桥,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段往事。河水一年四季不断,哗哗作响,带着悦耳的声音流淌着,河里还有鱼儿欢快地游动。每年雨季,河水上涨,浮桥会被淹没,我们这些孩子需要大人帮忙才能安全通过。
我娘每天都会准时站在桥的另一端,等着我放学。很多次,她都是背着我走过那十几米宽的桥面,冒着被水冲走的危险,把我安全送到对岸。在我的童年和少年岁月里,有苦有甜,笑声不断,是娘陪我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乡下的学校是我永远回忆不完的地方。春天和秋天不冷不热,我和同学们一起上学,早起迎着晨雾,肩上挎着娘给我缝的布包,里面装着书本和铅笔,还有姐姐们省下来的零食。我知道,这些零食是父母从嘴里省下来的。到了冬天,学校的取暖设施很不完善,室内室外的气温差不多,坐在教室里冻得手脚不知放哪儿才好。娘怕我冻坏了,给我做了一条厚厚的棉裤,膝盖旁和屁股后面缝了好几个补丁。那时我也不懂美丑,穿着不冷就行,还觉得挺骄傲。娘说,打补丁就是给布加厚一层。我知道,那块布是上等的驴皮布,可能是我们家唯一的一块,总是优先给我用。姐姐们从不争不抢,她们也很爱我。
尽管如此,我还是没能穿上棉鞋。记得有一次,刚下了一场中雪,邻居家的小花姐来喊我上学。天还没亮,我急忙起床,头顶着满天的星辰,耳边听着鸡鸣和狗叫声,穿上那条带补丁的棉裤,上身是一件带花的棉袄,头上包着破旧的围巾,脚上仍然穿着一双单布鞋。后来听娘说,并不是没想过给我做棉鞋,而是做好的一双被比我小不上两个月的舅舅拿走了。布料有限,两个姐姐也需要穿鞋。唉,总是穿得文齐武不齐的。
娘怕我冻着,没有袜子就用破布把我的脚包起来再穿进鞋里,说实话,很不舒服。但我还是和小花姐一起走在雪地里。三公里的路程坑坑洼洼,雪路难行。不知什么时候,脚上的布都丢了,到了学校脚都冻木了,没有知觉。还好有老师的帮助和小花姐的照顾,用雪慢慢地搓脚,才让我恢复了知觉。
顺便提一下我的舅舅。那个年代,我娘刚生下我不两个月,外婆也生了双胞胎,是一对龙凤胎。外公和外婆是后到一起的,年纪都很大了,也算是老来得子。外公非常高兴,但孩子要吃要喝,生活很困难。姥姥年纪大,加上生活拮据,舅舅和小姨整天饿得哇哇哭。外公四处想办法,向亲戚借米借面,勉强维持生活。我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虽然不是同父同母的姐妹,但也是亲生骨肉。本来我的口粮就不够,娘的奶水也不够喂养我,可她还是用母乳喂养我和舅舅长大。真是应了那句话,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而娘又何尝不是呢?
岁月苍苍,人生茫茫,不知不觉这么多年过去了。外公外婆早已离世,舅舅和小姨也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舅舅没有忘记娘的好,虽然相距很远,也经常来看望他的“姐娘”。也许这就是知恩图报吧。
往日的时光,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吃不饱,穿不暖,享受不到应有的幸福,但不能怪任何人。父母已经尽力了,他们用生命去创造幸福,让你去拥有和享受。这是他们的伟大之处。当年的情景,应该理解为生不逢时,是那个时代和社会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你我如今很幸福,这是社会变革、时代发展的结果,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享受着祖国的春天带来的幸福,分享着政府给予的红利。
我高兴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我的母亲依然健在,身体硬朗。我感到无比的幸福,是因为步入暮年的我,还能经常喊一声“娘”,心中充满温馨。子女们围坐在她的身旁,听她诉说,听她唠叨,听她批评,听她表扬,总会让你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
我爱你,我永远爱你,母亲。我们都赶上了好时候,过上了好日子,在祖国这个大花园里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