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买早教卡,宝宝啃拖鞋也是在学习!崔玉涛的0-3岁生活启蒙课
发布时间:2025-07-25 20:56 浏览量:1
早餐桌上,18个月的果果抓起碗里的米粥,小手一捏,黏糊糊的米粒从指缝挤出来,她兴奋地拍打着餐盘,咯咯笑出声。妈妈急忙抓住她的小手:“哎呀脏死了!好好吃饭不行吗?”果果委屈地瘪着嘴,不明白妈妈为什么阻止她探索这神奇的温度和触感。
这样的场景,崔玉涛医生在诊室里见过太多。他常说:“0-3岁的孩子,是用整个身体当‘接收器’来认识世界的。他们的小手、嘴巴,甚至脚趾头,都是学习的‘天线’。急着塞给他们识字卡,不如先让他们痛痛快快地‘尝一尝’‘摸一摸’眼前的生活。”
盖楼先打地基:0-3岁的“硬功夫”是什么?
崔玉涛有个生动的比喻:孩子的成长像建高楼。0-3岁就是打地基的关键期。地基打得深、打得牢,楼才能盖得高、立得稳。这个地基到底是什么?
是能稳稳跳过小水坑的小脚丫是能捏起一粒葡萄干的小手指是听到鸟叫会转头寻找的小耳朵是看到肥皂泡会追着跑的小眼睛别急着“砌墙”:让骨骼还没长结实的孩子硬练站立,就像在沙地上盖楼,容易摔跤还可能受伤;逼着话都说不清的孩子认字,就像给没通电的机器输代码,不仅记不住,还可能把宝宝对世界的好奇小火苗给浇熄了。
每个宝宝都有专属“成长日历”:有的先开口说话,有的先学会跑。就像菜园里的菜,黄瓜先熟,番茄慢红。聪明的父母懂得欣赏“当下”,陪着宝宝稳稳走好眼前这一步。
按月龄解锁:藏在生活里的早教课表
0-1岁:用全身心感受世界的“探索家”
动起来是基础:多趴!多趴!多趴!别总抱着或躺着。像只小海豹一样趴着抬头、蹬腿,是为爬行做准备。别急着扶站,爬够了的宝宝,自己会扶着沙发站起来(多在9-15个月)。小手小嘴是“探测器”:给他不同材质的安全物品:软毛巾、硅胶玩具、木头块。别拦着他啃东西——嘴巴是他认识世界的“先头兵”(保证东西干净安全)。听真声,看实物:宝宝“咿咿呀呀”时,笑着回应他:“哦?宝宝在跟妈妈说话呀!”指着家里的灯说“灯灯亮啦”,摸摸小猫说“毛毛好软呀”。风声、雨声、钥匙声,都是最好的“声音课”。安全感是胆量的来源:及时回应他的哭声,多抱抱,多对着他笑。宝宝心里踏实了,才敢放开手脚去“冒险”。1-2岁:摇摇晃晃的“实干派”
小脚不停歇:清空客厅危险物品,让他自由爬、扶走、尝试独走。摔倒了?轻轻扶一把,鼓励他:“宝宝自己站起来,真棒!”小手显本领:玩套圈玩具、盖奶粉罐盖子、自己拿勺子舀食物(准备好围兜和拖把)、翻硬纸板书。能捏住小泡芙放进嘴里?简直是精细动作的“大成就”!学话要“看得见摸得着”:动词+实物最有效!球滚走了说“球球跑啦”,喝水时说“咕咚咕咚”。带他看真实世界:树叶怎么飘?水龙头的水流去哪了?比卡片有意思一百倍。社交小苗苗:看小朋友玩耍,学习递玩具、挥手说“拜拜”。让他自己选今天玩积木还是看绘本,尊重小小的“决定权”。2-3岁:爱说爱动的“小大人”
活力小火山:跑!跳!踢球!爬小滑梯!精力旺盛,多去公园“放电”。小手变灵巧:积木搭高楼、拧开饮料瓶盖、穿大孔珠子、握笔自由涂鸦(别问“画的是什么”)。语言大爆发:“为什么”成了口头禅!耐心回答:“树叶变黄是秋天来啦”,“月亮晚上出来上班”。说说形状颜色:“圆圆的饼干”、“黄色的香蕉”。绘本和过家家是理解生活的好老师。交朋友初体验:引导分享:“给妹妹玩一会儿小汽车好吗?”,学习排队玩秋千。帮他说出心情:“玩具被抢了好生气?妈妈知道,我们一起去要回来。”最好的早教神器,就在你家厨房客厅里
崔玉涛的核心观点:生活即早教。最高级的启蒙,不用花一分钱!
1. 日常照料变游戏:
穿衣换尿布:别赶时间。“抬抬小脚穿袜袜”,“扣子圆圆的,像小饼干”。摸摸小肚子:“软软的像棉花糖”。
浴室变乐园:给个塑料杯、旧漏勺。舀水、倒水、看水花。“水从指缝溜走啦!” “小鸭子沉下去又浮起来!” 科学启蒙藏在玩水里。
餐桌即课堂:允许用手感受食物(确保安全)。自己用勺?洒了也别急:“勺子有点滑,我们再来!” 说说食物:“豆腐像果冻”、“胡萝卜脆脆响”。
2. 家务活里藏宝藏:
厨房小帮手:给两片菜叶让他“洗”(玩水),递个轻的调料盒。“谢谢宝宝帮忙,你真是妈妈的好搭档!” 成就感满满。
收纳小管家: “请把小熊送回‘家’(玩具筐)”,“脏衣服要进‘澡盆’(脏衣篮)啦”。理解指令,还能培养好习惯。
超市大课堂:别匆匆忙忙。摸摸西瓜皮的纹路,抱抱大南瓜的重量,闻闻香菜的香味。“苹果红红的像灯笼”,“香蕉弯弯像小船”。五感全开的学习!
3. 大自然,免费的超级游乐场:
散步即发现:踩干树叶听“咔嚓”声,摸树皮感受粗糙,捡小石头比大小。看云朵变魔术,听知了唱歌。
沙水小乐园:一盆水+一盆沙=快乐无限!挖沟渠、堆城堡、捏“汤圆”。脏了洗洗就好,触觉、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全提升。
4. 玩具在精不在多,“开放式”最棒:
基础几件宝:几块大积木、一个布球、几个大小碗盆、摇铃或小鼓、几本耐翻的绘本,足够玩出花样。
想象力比说明书重要:积木是高楼也是大桥;小碗能盛沙也能当帽子;旧床单是披风也是帐篷。没有固定玩法的玩具,才是点燃创造力的火种。
放下“别人家孩子”,看见“自家娃的闪光”
崔玉涛常对焦虑的家长说:“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玩具,每个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他有自己的成长密码和绽放时刻。”
当宝宝蹲在墙角看蚂蚁搬家半小时;当他一遍遍把叠好的衣服抖开;当他努力想把方积木塞进圆洞里……别急着打断、纠正或比较。童年不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比赛,而是一段需要耐心守护的成长旅程。
那些“捣蛋”的玩米时光,悄悄锻炼着手部肌肉;那专注抠洞洞的十分钟,正在发展空间认知;那看似幼稚的“哄娃娃睡觉”,藏着对情感的初体验。
最好的早教,是父母带着笑容的陪伴,在洗菜水的凉意里,在阳光晒暖的草地上,在平凡日子的烟火气中,为孩子推开一扇名叫“生活”的窗。当宝宝的小手抓起一把湿漉漉的泥土,他掌心握住的不仅是微凉的颗粒,更是整个等待探索的鲜活世界——那是任何闪卡和屏幕都无法给予的生命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