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考上北大,去有钱姑姑家借钱,姑姑:可以,但我有一个条件
发布时间:2025-07-25 14:30 浏览量:1
我妈收到信后,哭了一场。不是高兴,是发愁学费。想来也是,家里穷成这样,父亲常年病着,家里全靠母亲种那两亩地和我姐姐在鞋厂打零工,共攒下的也就几十块钱,刚够买一条裤子。
“那你姑不是在市里开饭店吗?她条件好,说不定能帮你。”姐姐咬着牙说了一句。
其实从小我跟大姑走得少。她是我爸的大姐,年轻时下海做生意,后来开了个馆子,日子过得风风光光,平日亲戚聚会,她就是中心。我妈不好意思张嘴,拉不下面子,我却明白,如果不开口,我的大学梦只能泡汤。
大姑笑了:“考上北大,好样的啊!”然后开始给我夹菜,让我吃,盯着我看了一阵子。然后她突然收起笑容,说:“钱呢倒也不是不能借,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我心一下子提起来了。她放下筷子,语气认真,“学费我帮你垫,但你必须每个月给我写一封信,哪怕就一两页,说说你的生活,学了什么,见了什么新鲜事。这信就当是你‘工作的报酬’。”
我觉得奇怪,脱口问她为啥。她愣了一下,慢慢地说:“你们这一代读书人,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我小时候家里穷,考大学考不出来,更不敢想北大。你去北大,不只是咱老许家的荣耀,也让我盼着看看外头的世界,你能写给我,就算让我沾沾光,知道你咋想的。”
那顿饭我吃得很慢。回家路上想了很多。觉得大姑也许不像表面那么厉害,她有她自己的无奈和企望。她帮助我,是实打实的善意,但也希望用这种方式补偿点自己曾经的遗憾。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她曾经也是咱村里最普通的姑娘,遇到机会才逆袭成了“有钱人”,但心里一直认准一个理儿:再有钱,也想读点书,了解点世界上的道理。
毕业那年,大姑特地请假从市里赶来。她穿得很朴素,坐在毕业典礼最后的位子。散场后,她把密密麻麻一摞我寄给她的信递给我,摸了摸我的头:“没白帮你,咱老许家终于也有了个北大的大学生!”
后来我长大,有了家庭。有一次喝酒,跟朋友谈起北大那几年,大家都感慨各家有各的不易。但我更觉得:人和人之间的帮助,难免带着条件,带着私心。但是,说到底,这份帮助,就是人与人之间最真的连结。
这世界,没有那么多单纯的施与和接受,但也正是这样的复杂,让我们的命运有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