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皮青年”集合,手把手教你去“班味”!
发布时间:2025-07-30 16:05 浏览量:1
如果有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跟你说:你的班味好重啊,那怎么办?是看起来很憔悴吗?是看起来不开心吗?有没有可能就是你的精神状态还停留在上班的时候,所以不自觉透露上上班的神态呢?
今天就是一个小教学,物理意义上的洗班味!
如果7点钟到家,11点睡觉,中间是四个小时。
四个小时能干些什么?
去除半小时洗澡收拾自己,那就还剩三个半小时。
3.5h=一部1.5h的好电影+1h的运动+1h学习。
如果是八点到家
那就去除一个小时的学习,还是有自己的自己的时间,可以看看好电影,好书,外加运动一下。
好像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嘛,可是实际上回到家以后好像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了,就是感觉到极其的疲惫。
特别是八点之后到家的,感觉剩下的时间其实也就是够自己喘口气而已了。
回到家,就往沙发上一躺,然后打开手机短视频,基本上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快睡觉的时候了。
心情如果还不错或者是有洁癖,那还能站起来去洗个澡。
然后,躺在床上接着玩手机。
希望有什么事,都可以放到明天来解决,今天先歇一会吧。
感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烦恼。
造成这样的情况的原因,直觉上可能会怪罪于工作实在是抽干了气血。
这有一个隐藏的原因,跟工作没有很大关系,主要是自己的思维的转变。助推了这一现象的其实是工作和生活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导致了到家之后还在惯性地感觉自己的还处于上班的劳累中。
这里有一个招数,是有一些用处的。
让自己尽可能地去做一些暂时没有办法接触新消息且不完全放空的事情,来将两个时间段以及相对应的是情绪进行有效的分割。
比如说:洗澡!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人基本是不能接触新信息的。那些把手机带到浴室听歌的人,小心手机话筒听筒失效。
洗澡的时候只有自己,就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接下来的三小时能干什么有一个大致的安排。
这就起到一个截断的效用,通过一个简单的劳动去释放自己对自己的感知和对事件安排的主体性的感知。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接下来三小时能干什么,具体的操作行为有哪些,不同的事件之间的顺序是什么,活动相对应的事件大概是有多长都可以有自己的安排。
同时,没有其他信息分神的时候,对时间的安排会非常的清晰且不受干扰。哗啦啦的水流声还可以很好地放松自己。
带来的很好的一种心理状态还有:“感觉到自己干干净净的,不用出门了,干完自己的想干的事,能充实自己精神世界的时候就能安心地睡去了”那种安全感,而不是在自己应付完一大堆事情之后还要去洗澡收拾的无力感。
在面对事情和环境需要进行心理状态转变换的时候,其实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去找一件不能接触新信息的有点体力活动的事情。让身体的忙碌去减缓大脑的胡思乱想,让大脑在思考动力有限的情况下把有限精力放大思考剩余时间的具体行动规划以及执行细节上。
再用身体做小体力活的运动惯性去抵抗持续性不愿意动的生理状况。
双管齐下,就是谋定而后动,就是执行力拉满!!!
如果是回家之后还要运动,一样的,利用身体惯性,就把运动服准备好放在门口鞋架上,到家换上衣服就出门。运动完回家就洗澡。
类似的活动还有:
做需要长久专注的活之前,去楼下走一圈。
长时间的学习之前,先去做3组哑铃飞鸟。
需要长时间专注力的活动,先去给自己手冲已被咖啡。
秘诀,全程不要听音乐,不要接触任何信息。
听起来很离谱,用起来是真靠谱。
如果有同样习惯的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类似小技巧。
求分享、点赞、关注,我是你的换了互联网小乞丐~
- 上一篇:张予曦自曝初中遭围殴!白裤子踹满鞋印
- 下一篇:实用救命技巧,准备打斗时的站立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