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发个小财

发布时间:2025-07-30 21:52  浏览量:1

舞厅旁的鞋钉声里,藏着我的重庆家

解放碑旁的巷子深处,那家"金月亮舞厅"的霓虹牌一亮,我就知道该把修鞋摊的小马扎摆出来了。铁皮工具箱里的锤子敲在鞋跟上的脆响,混着舞厅飘出来的迪斯科音乐,成了我在重庆这十年最熟悉的背景音。谁能想到,当年揣着一把补鞋锥子来重庆讨生活的河南人,会靠钉舞鞋跟,在观音桥买下一套带阳台的二手房。

2015年春天来重庆时,我还不懂什么叫"坝坝舞"和"交谊舞"的区别。老乡在红旗河沟菜市场旁修鞋,说解放碑这边人流量大,让我去试试。我背着母亲缝的帆布包,里面装着胶水、鞋钉和几块补丁,在舞厅斜对面的石阶上落了脚。第一天开张,来修鞋的多是逛商场磨坏鞋底的老太太,直到傍晚舞厅开始上客,才有个穿红裙子的大姐急冲冲跑过来:"师傅,能钉鞋跟不?跳两步就晃,再不去要误场了!"

她穿的是双黑色细跟舞鞋,鞋跟已经磨得只剩小半截。我掏出铁砧子垫在鞋跟下,选了枚黄铜鞋钉,锤子敲下去时特意收了力——这鞋跟看着精致,怕太用力会裂。"你这钉得牢不?等会儿要跳快三呢。"大姐盯着我的手,鬓角的碎发随着说话的节奏晃。我让她踩踩试试,她在台阶上踮了两下,突然转了个圈:"稳当!比上次在百货公司修的强。"说完甩下五块钱,踩着新钉的鞋跟"噔噔噔"跑进了舞厅。

那天晚上,陆续有四五个穿舞鞋的女人来找我。有的鞋跟掉了一半,有的鞋底磨出个洞,还有个姑娘的缎面舞鞋被踩出个豁口,急得快哭了:"这是我攒了两个月工资买的,等会儿要比赛。"我翻出透明胶水,用牙签一点点把豁口对齐粘好,又在里面垫了层薄布:"别使劲踩,撑完比赛没问题。"她临走时塞给我二十块,说下次还来找我。

舞厅的门卫老李看我忙不过来,搬了张折叠凳给我:"这些跳舞的女娃子,鞋跟是消耗品。她们宁肯买贵鞋,也舍不得买好鞋跟,你这手艺能派上用场。"老李说这舞厅开了快二十年,晚上七点到十点是高峰,跳交谊舞的穿细跟,跳迪斯科的穿粗跟,"你得备两种鞋钉,细跟要尖的,粗跟要圆头的。"我记在心里,第二天就去朝天门批发市场,把各种型号的鞋跟、鞋钉买了个遍。

熟客里有个姓周的阿姨,退休前是中学老师,每天雷打不动七点半来修鞋。她总穿一身湖蓝色连衣裙,舞鞋是珠光白的,鞋跟磨得很均匀。"我跟你张叔就是在舞厅认识的,他追我时,天天帮我拎舞鞋。"阿姨边等我钉鞋跟,边给我讲她的故事,"现在他走了,我还来跳,就当他还在旁边看着。"有次她的舞鞋搭扣坏了,我找了段细铜丝给她绑好,说下次带新搭扣来换。她非要多给十块,说我帮她留住了念想。

夏天暴雨时,舞厅门口的台阶滑,好几个姑娘摔了跤,来找我给鞋跟贴防滑垫。我灵机一动,进了批不同颜色的防滑贴,粉色的给年轻姑娘,黑色的给阿姨们。有个开美甲店的姑娘,还教我在防滑贴上贴小水钻:"这样又防滑又好看,她们肯定喜欢。"果然,带水钻的防滑贴成了抢手货,有的姑娘特意来买,说要贴在新买的舞鞋上。

2017年冬天,我把修鞋摊换成了带轮子的小推车,能挡风遮雨。媳妇从老家来帮我,她记性好,哪个熟客喜欢哪种鞋钉,哪个姑娘的舞鞋是缎面还是漆皮,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次一个穿貂皮大衣的大姐来修鞋,说在别处修的鞋跟三天就掉了。媳妇笑着说:"我们钉鞋跟,都是先在鞋跟里打个小木塞,再钉钉子,保准结实。"大姐试完后,当场办了个"修鞋卡",预存了两百块。

去年秋天,舞厅重新装修,停业了两个月。我正愁没生意,熟客们竟互相转告,把我拉到了她们临时聚会的社区活动中心。"王师傅钉的鞋跟,跳探戈都不晃。"有人在微信群里说。那段时间,我每天推着小推车去不同的社区,倒认识了更多爱跳舞的人。有个姑娘说她要去参加全国比赛,特意来让我给舞鞋换进口鞋跟:"我信得过你,就像信得过自己的舞步。"

今年春天,我和媳妇去观音桥看二手房。中介带我们看的那套两居室,阳台正对着个小广场,傍晚有阿姨在跳广场舞。媳妇站在阳台上说:"你听,跟舞厅的音乐差不多。"我们花了八十万买下这套房,首付里有一半,是这些年钉鞋跟攒下的。搬进去那天,周阿姨和几个熟客来帮忙,她们带来了自己做的腊肉和咸菜,说要给我们"温锅"。

现在我的修鞋摊还在舞厅旁,只是换了个带灯箱的推车,上面写着"王师傅修鞋,专治舞鞋各种不服"。每天傍晚,看着穿各式各样舞鞋的女人们笑着跑过来,听着锤子敲在鞋跟上的"叮当"声,混着舞厅里的音乐飘向夜空,我就觉得这重庆的烟火气,是真的把我给裹住了。

前几天给儿子视频,他说要报考重庆的大学。"爸,你那修鞋摊能不能钉运动鞋?我打篮球总磨坏鞋底。"我笑着说:"不光能钉,还能给你加层气垫,比新鞋还舒服。"挂了电话,我摸出刚买的新鞋钉,在路灯下看了看,锃亮的钉子上,映着舞厅的霓虹,也映着我在这座城市里,稳稳当当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