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五六十年代穿过的“趿拉板儿”
发布时间:2025-07-30 22:52 浏览量:1
“趿拉板儿”音tā lā bǎn er,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木头拖鞋。
因为实在找不到当年原汁原味的老照片了,笔者只好按照原样做了一对微型的“趿拉板儿”,来表示一下。
在没有塑料凉鞋和塑料拖鞋出现之前,北方许多地方在夏季人们通常会穿这种木质的拖鞋,北京话叫“趿拉板儿”,东北一些地区叫“嘎达板儿”,因为穿起它走路呱呱哒哒磕地声音而叫的。
木拖鞋学名叫“木屐(ji一声)”,中国古代就有之,据“《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记载,东汉末年男女皆著木屐,“行则托托有声,而女人尤多。其状殊不庄,故自东汉以前服之者,皆穷寒下士,富贵则否也。”至东晋,木屐的地位大大提高,“晋时屐大行”。”
而之后,木屐流传到了日本,从辈分上看,中国是祖宗,日本是孙子。
木屐有平底的,有带齿的,要看基于什么用途而别。
过去北方的澡堂子里面穿的都是这种木拖鞋,它造价低廉,结实耐用,没有“左右撇”随便穿两只就可以。而且澡堂子的地面都是水泥地面,木拖鞋走在上面非常防滑,很安全。
在家庭里面经常穿的一般是商店卖的质量较好的木拖鞋,也有许多家庭是穿着自作的木拖鞋。
笔者小时候穿的嘎达板儿都是自己做的,非常简单,找两块光滑的木板,锯成与脚长度差不多大小,找一条皮条,厚帆布,最好是旧皮带,量好长度,用钉子钉在木板上就成了,如果做的质量好,一双嘎达板儿可穿好几年呢。
在民间有这种“群木屐”游乐项目
木屐的优点是,感觉舒适,不“烧脚”,虽然行走速度能慢点,但是比较适于休闲的时候穿。
现在市场上卖的木拖鞋已经普遍是合成的,而不是纯木板的了,但是还是属于木质的。
时代不同了,“趿拉板儿”时代已经远离了我们,但是那些曾经的时代印记,依然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