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晚年:着素衣穿布鞋,为嫁同居30年的翁瑞午,写信向他请示

发布时间:2025-07-31 02:06  浏览量:1

北平的空气里似乎总有消散不去的旧影。民国这段故事,无论回味多少次,难免让人心里堵得慌!徐志摩和陆小曼那会不过是文坛两个名字,但搅合在一起,谁都没想到最后变得这样乱。

徐志摩初见陆小曼,脑子根本忙不过来——名门闺秀,有点嚣张,也确实漂亮。他那时已闯出了点名声,可在陆小曼面前,什么才气、风度都成了浮云。原配张幼仪的位置,只好让给这一场风流的冒险。家里老一辈那种沉稳,到了徐志摩身上,统统变成了没用的道德包袱。别人看是自毁前程,他自己满脑子只剩这一个姑娘。

没钱也认了,舆论风口浪尖更没啥可怕。两人像疯了一样黏在一起,吃糠咽菜也是笑嘻嘻。这种场面,旁人说酸也行,说讽刺也罢,反正陆小曼是主角。只是,她那种摇摇欲坠的敏感劲儿不是装出来的,发病的时候连徐志摩都后悔莫及。

徐志摩有时候笃定得让人不解。他认准了陆小曼,便没什么别的想头。钱拆东墙补西墙照样乐此不疲。可那时谁能想到陆小曼后来的病,竟然会成了他们之间彻底的漩涡?她嗜好享乐,越来越理不清自己的影子。

所以翁瑞午出现后,气氛顿时怪了。翁瑞午长相普通,倘若不是本事出众,徐志摩未必会留他在身边。诊脉抓药那是首本行,偏偏说起话来比谁都会来事。三人一桌,一会儿聊到李白杜甫,一会儿偏又扯到香山哲学。陆小曼笑得前仰后合,徐志摩却有那么一丝不稳。是不是有些多想?不至于吧。

翁瑞午最初确实没存什么私心。他待陆小曼像兄妹,甚至有点宠她。医术好归好,药开得漂亮,却没猜到吗啡、鸦片的陷阱。陆小曼逐渐离不开这些东西,也就更离不开翁瑞午。徐志摩对此有点茫然,可他更怕陆小曼陷进阴霾。没得选!生活本来就是靠别人拉一把,有时又得装作啥都不知道。

传言渐起。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什么话不好传?有人说翁瑞午常来常往,有人说三人形同一家。这些流言不是空穴来风,有点东西。可徐志摩偏信自己眼光,嘴上总说“信得过瑞午”,骨子里可能真是软弱。经济上,翁瑞午帮的确实忙。几次山穷水尽,都是他伸手救急。时间一长,这种互赖更深,再也分不开。

略微理智一点的人都会怀疑:这种关系,真的能一直撑下去吗?

就在众人以为日子就这么耗着时,命运没有眷顾。1931年11月,徐志摩坠机,噩耗传来。情节陡转直下,三角支点瞬间崩塌。陆小曼疯了似的哭,整个人崩溃。翁瑞午成了唯一的依靠,也是唯一安稳的拥抱。

徐志摩死了,陆小曼还活着。翁瑞午自然不肯走。他照顾她,把日常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白天操办丧事,夜里守在她床前。有时也不知自己是医生、朋友、还是替身。或许是三者皆有,又或许什么都不是。

陆小曼沉默渐多。她说希望能安静,翁瑞午就不说话。有时候她容易崩溃,有时候又很温和。谷底的人总有点钝感,外界再恶毒的风言风语,她也不想计较。可是翁瑞午日久生情,这是事实,他辩不清。下一步怎么办?他得拿主意,却总拿不定。

徐志摩的影子,一直挂在陆小曼心上。翁瑞午再体贴,一提婚姻,她转头就泪流满面。两个人同住一屋,名不正言不顺,全凭习惯了。有意见?又有谁能说个透彻!

尴尬的关系拖了几年。翁瑞午的原配陈明榴去世后,他终于鼓足勇气要明媒正娶。能不能成,还得看儿女那边的脸色。翁家的孩子们,要么冷眼旁观,要么直接翻脸。陆小曼憋着一肚子委屈,远在美国的翁诚光回信云淡风轻——家务事他不想管。谁心里不明白?这就是拒绝了呗。

最后什么都没变。陆小曼没答应,翁瑞午没离开。两个人的生活依然继续,只有名份没有变化。说不定这样也好。可惜身边人都不这样看,指指点点的声音,每天都像刀子。

翁瑞午很快重病,去世。陆小曼忽然少了依靠。她把翁家夫妇的牌位都请回家,有人觉得奇怪,也有人说她情深义重。真的是情深?或许也是补偿。民国世风太杂,她不想多辩。

陆小曼的晚景,说不上有多潦倒,但活得一定不体面。鸦片瘾越来越厉害,病也一天比一天重。她活着,外面都说她半死不活了。可陆小曼自己并不糊涂,她还画画写作,甚至偶尔应酬朋友。文字笔下全是过往,也许只有她知道怎样活着最真实。

徐志摩后来成了美谈,陆小曼却成“反面教材”。时人写她放浪、风流、任性,一点也不准确。她只是不要常规生活,不要“被安排”的人生。徐志摩能为她抛家舍业,她也能为自己断尾求生。这事里谁对谁错?其实根本分不清。

立场,谁都站不到绝对正义一方。陆小曼被人说“薄情寡义”,可她的才华无可否认。死亡来临前,陆小曼眼中只有徐志摩。他是她的归宿,哪怕用尽最后一口气,都要和志摩葬在一起。说到底还是一种固执。

她的书、她的信,后世读来全是热烈和难解的恨。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就没真正活过。翁瑞午的好,怎么都不能顶替徐志摩那个位置。是吗?可翻过头来,她活着靠的其实是翁瑞午的关照。说得清楚吗?谁也说不清。

现在,陆小曼的墓前每年都有人献花。只要一提民国文坛,陆小曼就是一面永远争议的镜。有人敬她才情,有人嫌她多情;有人怜惜她憔悴,有人揶揄她的不羁。她的故事一直没有真正落幕。

这些年来,看惯了多少才子佳人的恩怨,徐、陆、翁三人的纠缠到底值不值得?没人真在意。他们想要的只是做自己,哪怕结局不完美,也值。张幼仪隐忍一生、陈明榴死得无声,反倒没人提了,人还是喜欢看炽烈的,命运弄人的。

说来说去,陆小曼这样的人,活得太坦白。一生大起大落,也没纠结那么多道德对错。哪里说得什么对与错?人心难测,局外人图一乐,身在局中的谁敢断言自己没错。倒是今日想起来,她那句写给志摩的诗,犹在耳畔。

故事没完,争议不断,情深未必都是好事,才情有时也能误人一生。可是陆小曼的名字,一定会留在热闹的民国岁月里,谁也忘不掉。

她活得快意,死得凄凉,却从没丢掉自己真实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