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85前退伍的老兵,晚年能不能再暖一点?

发布时间:2025-08-01 05:27  浏览量:1

在南方的镇上、村里,常能看到些背有点驼但腰板还想挺直的老人。他们总爱坐在老槐树下晒太阳,偶尔摸出泛黄的老照片——那是穿军装的自己,年轻得能扛着枪跑几里地。这些大多是1985年前退伍的老兵,如今六七十岁了,日子过得不算差,但总有些难言之隐。

说起来,他们那时候当兵不容易。津贴一个月就几块钱,够买几双解放鞋;退伍时揣着百八十块复员费回家,有的回了农村种责任田,有的进了乡镇企业当工人。那年代讲究“奉献”,没人计较这些,可现在不一样了——物价涨了多少倍?看病拿药多贵?他们的养老金,农村的一个月几百块,城里的稍多点,但比起现在年轻人的收入,实在紧巴。

不是说国家没照顾。这几年老兵政策一直在完善,2019年还专门给部分退役士兵补了养老保险,不少人领的钱确实多了点。但85前的老兵有特殊性:他们服役时社保制度还没完善,很多人退伍后没接上社保,工龄都算不清;农村老兵更是没这些概念,到老了才发现,除了基础养老金,几乎没其他保障。身上若带点训练留下的旧伤,日子就更难了。

所以有人琢磨,能不能给他们发笔一次性补助?不用多,几千块也行。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半年的降压药钱,可能是给孙辈交学费的底气,也可能是换台新洗衣机的踏实。这不是“额外要好处”,就像当年他们守边疆、修铁路,现在国家日子好过了,回头帮衬一把,情理上说得通。

有人担心钱从哪儿来,其实可以分个轻重缓急。比如服役时间长的多补点,农村的、伤残的优先补,城里条件好点的少补点,这样既公平又好落实。这几年不少地方试过发过节慰问金,效果就不错,说明只要想办,总能找到办法。

这些老兵不爱提当年的功劳,可谁都知道,现在的安稳日子,有他们年轻时的血汗。他们晒照片时眼里的光,不是怀念军装,是怀念那种被需要的感觉。

要是真有这笔补助,该怎么发才合理?哪些情况该多补点?大家身边有这样的老兵吗?来评论区聊聊,让这些老人知道,还有人惦记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