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榘被枪毙前已有察觉,借口换鞋转身想走,一排子弹射来身中7枪
发布时间:2025-08-02 23:21 浏览量:1
1938年1月24日深夜,武汉,一声枪响划破夜空的寂静。
曾经叱咤风云的山东军阀、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就此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位"三不知"将军的传奇一生,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1.
1938年1月10日,青岛沦陷的消息传来,蒋介石勃然大怒。
自去年12月以来,短短一个月内,山东省的济南、泰安、青岛等重要城市相继陷落,这让蒋介石颜面尽失。
而这一切,都与韩复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在青岛沦陷当天,韩复榘接到了一份来自国民政府的电报。
电报内容很简单:蒋委员长召集军政要员前往河南开封开会,请韩副司令务必准时出席。
看着手中的电报,韩复榘眉头紧锁。
自从去年12月他不听蒋介石命令、撤出泰安以来,他就一直提心吊胆,生怕蒋介石找他算账。
如今这封突如其来的电报,更是让他心生疑虑。
"张参谋,你怎么看?"韩复榘将电报递给身边的心腹幕僚张绍堂。
张绍堂仔细阅读了电报内容,沉吟片刻后说道:"长官,我认为可以去。
李宗仁司令与您交好,他应该不会设局害您。
再说您手下还有十几万大军,就算有人想动手,也得掂量掂量。"
韩复榘听罢,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又问道:"刘参谋,你的意见呢?"
刘书香略一思索,也表示赞同:"属下以为可以赴会。
毕竟现在抗日形势严峻,全国上下一心才是正事。
您若不去,反倒会引人猜疑。"
韩复榘听完两位心腹的意见,略作权衡后决定前往开封。
他一边吩咐手下准备启程,一边暗自盘算:即便真有什么不测,大不了提前做好准备,随时可以脱身。
就这样,在1月9日这天,韩复榘带着40多名亲信卫兵,乘坐专列启程前往开封。
2.
此时的蒋介石,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
这座民国首都的沦陷,对蒋介石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
为了挽回颜面,他一方面在国际上制造舆论,就像电影《八百》中演的那样,希望获得西方国家的援助。
另一方面则在国内严惩失职将领,以儆效尤。
就在南京陷落两周后的12月27日,济南也沦陷了。
蒋介石闻讯后勃然大怒,立即电令韩复榘务必死守泰安。
然而,韩复榘却置若罔闻,不仅没有组织有效抵抗,反而下令部队撤出泰安。
12月31日,泰安陷落。
1938年1月10日,青岛沦陷。
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山东省的三座重要城市相继落入日军之手。
这是在国际记者面前啪啪的打蒋介石的脸啊!蒋介石决定召开一次高层军事会议,而这次会议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清算韩复榘。
1月11日,蒋介石下令召集各路军政要员齐聚开封。
表面上,这是一次讨论抗日大计的重要会议。
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鸿门宴。
3.
1月10日傍晚,韩复榘的专列抵达开封。
站台上,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亲自前来迎接。
看到老友,韩复榘心中稍感宽慰。
然而,就在准备进城时,蒋介石的侍从突然上前,告知韩复榘他带来的40多名卫兵不能进城。
韩复榘闻言脸色一变,正欲发作,却见其他将领的卫兵也都被拦在城外。
无奈之下,他只得同意将卫兵留在火车上,独自进城。
进入会馆后,韩复榘发现数十位高级军政官员已经在此等候。
看到这么多熟悉的面孔,他渐渐放松了警惕,加入了他们的谈笑中。
酒过三巡,一名士兵走进来传话:"蒋委员长请各位长官进内厅就座,会议期间不得佩枪。
"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交出配枪,鱼贯而入。
谨慎的韩复榘是最后一个进去的。
刚坐定不久,就见蒋介石、冯玉祥等人鱼贯而入。
会议开始后,蒋介石先是对近半年的抗战形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
各部队长官轮流发言,气氛看似平和。
轮到韩复榘发言时,蒋介石甚至还打趣道:"韩司令近来看着胖了不少啊!"
韩复榘闻言一愣,随即陪笑道:"托委座的福,近来饮食安康。
"
表面上其乐融融,但暗流涌动之下,杀机已然四伏。
4.
到了会议中场休息时间,蒋介石突然单独召见了韩复榘、刘峙等几人。
密室内,蒋介石端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
他目光如炬,直视着韩复榘:"韩司令,山东一战,你违令撤退,不战而逃。
对此,你可有什么想说的?"
此言一出,韩复榘心中一惊,意识到这果然是一场鸿门宴。
他强自镇定,正欲开口解释,却见蒋介石又厉声说道:
"你身为长官却做了逃兵,导致山东沦陷。
丢失山东,你可负得起这个责任?"
面对如此严厉的指责,韩复榘再也按捺不住。
他猛地站起身来,拍案而起:"山东丢失是我的责任,那我还想问问,南京丢失又是谁的责任?"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要知道,对蒋介石而言,南京沦陷一直是他的心头之痛。
韩复榘此时提起南京之事,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果然,蒋介石闻言勃然大怒,双目圆睁:"南京失守自有人负责!我现在是在问你山东,不是在问你南京!"
眼看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一旁的刘峙见状不妙,连忙上前打圆场:"老韩,老韩,你别激动。
委员长正在气头上,我们先出去散散心,走走走。
"
说着,刘峙便拉着韩复榘往外走。
韩复榘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明白此地不宜久留,便跟着刘峙离开了密室。
5.
刘峙将韩复榘带到会议厅后院,说道:"咱们先上我那儿坐坐,消消气。
"
说着,他挥了挥手,后院门口立刻开来一辆汽车。
刘峙劝说韩复榘上车:"你先在车上歇会儿,我回去打个招呼就来。
"
韩复榘虽然心存疑虑,但此刻也别无选择,只得上了车。
然而,等来的并不是刘峙,而是两名身着便装的男子。
他们一上车就控制住了韩复榘,并出示了一份逮捕令。
韩复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头到尾,一切都是蒋介石设下的圈套!
汽车一路疾驰,直奔火车站而去。
就这样,曾经叱咤风云的山东军阀韩复榘,就这样被押解着踏上了开往汉口的火车。
6.
在汉口的看守所里,韩复榘接受了多轮审讯。
面对纪检部门的质问,韩复榘依旧保持着倔强的态度:"日军火力凶猛,我的重兵器都被调走了,根本打不过,只能撤退。
至于收缴的物资,那是不想资敌。
"
审讯人员被他的态度激怒,厉声喝问:"你还有什么要辩解的吗?"
韩复榘冷笑一声,说道:"你们哪个是真心抗日的?我没什么好辩解的。
"
看着韩复榘桀骜不驯的样子,审讯人员无可奈何,只得宣布休庭。
其实韩复榘心里很清楚,无论自己说什么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蒋介石要的,是他的命。
1月24日晚上,一名士兵来到韩复榘的牢房,说是要带他去见审判长。
韩复榘跟着士兵走出牢房,来到楼梯口。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子弹上膛的声音。
韩复榘心中一凛,意识到大事不妙。
他强作镇定,对押解的士兵说:"我的鞋不太舒服,能不能先回去换双鞋?"
然而,他的请求并没有得到回应。
就在韩复榘转身准备上楼的瞬间,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起。
韩复榘只觉得身体一震,随即重重地摔倒在地。
鲜血很快染红了他的全身。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军阀,终于体会到了死亡的恐惧。
他想要挣扎着站起来,却发现自己再也使不出任何力气。
韩复榘一共中了七枪,其中两枪打中头部,五枪打在胸口。
他的生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年仅48岁。
7.
韩复榘被处决的消息很快传开。
然而,由于背负着"逃兵"和"携款叛逃"的罪名,他的旧部和家人也不敢为他申冤。
那个曾经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老婆的"三不知"将军,最后只有一位妻子纪甘青,带着韩复榘的五弟和几个旧部,前来收殓遗体。
1954年,韩复榘的棺材被运回北京,葬在了西郊万安公墓。
至此,"三不知"将军和他的传奇一生,彻底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韩复榘作为地方实力派,他在夹缝中求生存,左右逢源。
然而,当民族存亡的危机来临时,他的投机取巧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