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十年白忙活,说真话反被穿小鞋,古人一招破局
发布时间:2025-08-03 04:57 浏览量:1
刚入职场那会儿,我跟所有人一样,每天琢磨着怎么和领导喝酒,怎么给同事送礼。有次帮客户办手续,光是陪酒就喝了半个月,最后事情倒是办成了,人差点进了医院。那时候觉得,人脉就是得用笑脸和低头换来的,脸皮越厚越好。
可后来发现,这种玩法根本走不远。去年公司来了个新同事,整天泡在茶水间和人闲聊,嘴上没个脏字。结果项目出问题时,领导第一个找的还是那个平时话不多的技术员。这才明白,人脉这东西,真不是混出来的。
我翻过几本老书,发现古人早就把这事儿说透了。唐朝有个叫魏征的,原本是李建成的人,李世民当了皇帝后,按理说他早该完蛋了,可最后反而成了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为啥?就因为他敢说实话。
比如有一次李世民正玩着一只鹞鹰,看到魏征来了赶紧把鸟往怀里藏。魏征直接拽着他聊政事,硬是把鸟憋死了。这事儿听着冒傻气,但李世民后来越想越服气——满朝文武,就他敢把真话说透。
现在想想,职场里不也这样?有次我给领导提建议,说完就被人使绊子。但后来证明我的建议是对的,领导记着这事儿,反而让我多担了点责任。敢说实话的人虽然少,但真成了稀缺品。
再说本事。公司里有同事天天约客户吃饭,酒桌上能说会道,可项目出问题时,连个方案都拿不出来。反倒是那个寡言的技术主管,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能直接给客户画出整套方案。
三国时有个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找他,他直接给刘备规划了打天下的路子。刘备后来和他越走越近,甚至说“有了孔明,如鱼得水”。为啥?因为他真能解决问题。
现在AI这么发达,但有些公司招人还是看硬本事。我去年参加培训,老师说得好:“你得有别人替代不了的东西,不然再会来事也没用。”
最后是分寸。有个老同事升职后,天天有人拍马屁,可他从不搞私交,该拒绝的请求直接回绝。有次有人托他办事,他只说:“这事得按流程来,我不掺和。”
唐朝有个大将军郭子仪,功劳再大也不越权。皇帝想让他推荐下属当官,他反而说:“不批是对我的信任。”这种人,皇帝放心,同事也服气。
我有个朋友当部门经理,手下人都知道他“不好说话”,但从没人背地里说他坏话。为啥?因为他做事有底线,不搞小圈子。
总结下来,真本事、敢说实话、有分寸,这三个东西比喝酒陪笑管用多了。现在我上班少去茶水间闲聊,多琢磨业务;有建议该说就说,但说完就拉倒,不背后打听反应;能帮忙的绝不推脱,但该拒绝的也绝不含糊。
人这一辈子,与其整天想着讨好谁,不如先把自己变得靠谱。靠谱了,自然有人找你;硬气了,反而没人敢欺负。老祖宗说的没错,人脉不是混的,是自己撑出来的。